文艺时代(精校)第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2/958

  “恭喜!”
  那些老外很羡慕地看着他们,饶有兴致地跟他们学念贾樟柯的名字,有的媒体干脆采访起同行,询问对《三峡好人》的看法。
  记者们没空搭理,兴奋了一小会,又噼里啪啦的码字,尽快地将消息传回国内。
  也难怪,当冯小刚带着《夜宴》在威尼斯大出风头时,老贾却作出一副听天由命的姿态,低调得让不知情的人误以为参赛的是《夜宴》而非《三峡好人》。
  不过,正是这样才促成了结局的高潮,一身黑衣的老贾站在台前,自信满满。
  “感谢评委会把这个奖颁给我,这部电影讲述了在某个时期中国人生活的改变。今年是我入行的第十年,十年里我的团队从没分开过,摄影师、灯光师和录音师,我们一直在坚持用中国的态度去拍电影,这个奖是对我们十年坚持的一个肯定,谢谢!”
  虽然比起那接近眼睛高度的话筒,这货显得有些矮小,但他捧着金狮深情一吻时,所有人都承认:他已经成为了国内艺术电影的领头人。
  老贾下台后,全场媒体都在围追堵截,还有大大小小的片商和组织代表发出邀请。这一夜是激动的,对那些同样真诚的电影人来说……
  “第五代是幸运的,他们出头在一个文学势力极其强大的时代。他们自身的文本创作能力非常匮乏,但幸好有那么多小说支撑。那些影像离我们很远,因为它们只是小说化的电影,原著永远阴魂不散。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文学没落,他们意识到自己远远不够大师的名头,便开始尝试独立创作,先邀请作家做命题作文,最后干脆雇佣更容易掌控的编剧。结果呢,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东西变成了《风月》《英雄》《十面埋伏》《无极》,还有最新的《夜宴》。
  而第六代是不幸的,他们生在夹缝中,长在夹缝中,一直忍受着超常规的压抑。尤其在进军主流商业片后,几乎全军覆没,《紫蝴蝶》《时间》《绿茶》《青红》,似乎大手笔的投资淹没了他们曾经的灵魂,只剩下一些无生命的操作。
  《三峡好人》让我看到了第六代回归的第一缕曙光,他们太需要一个金狮奖了,中国电影也太需要一个金狮奖了。
  我们已经习惯看到,上亿的资金挥霍在一部部所谓中国大片里。电影的商业力量从未如此的疯狂作态,既没有好看的故事,也没有令人深省的内涵,用某位80后作家的话来说,只是远离大众的‘华丽的仰角’。
  到了贾樟柯这里,总算好起来了。他的作品不是作者电影,他的作品就是电影本身,是创作与风格表达的完美结合。
  我一厢情愿的希望,他的成功将燃起新的电影希望,祝愿有更多的人跟上。
  针对已经出现的碎言,诸如讨好洋人而拍摄社会落后之类的,扔一句话:闭上你的臭嘴!难道长期暴露自己的弱智与虚伪不是丢脸的吗?”
  ——《南都评论》,方夷敏。
  仅仅隔了十几天,老贾和娄烨的境遇完全不同。当然在大部分人眼里,后者是咎由自取,前者是误打误撞。
  就算他拿下了金狮奖,那些国内的影业巨头也不会产生半点骚动,顶多就是:哦,以后打交道得客气一些。
  少数人在思考,极少数人在行动,多数人只是在看热闹。提老贾必提第六代,提第六代必提褚青,于是有不少媒体想把他俩凑到一块,来个高端访谈。
  结果找来找去,才猛然发现,卧槽,那货居然失踪了!
  要知道,随着《速度与激情3》在日本和香港上映,大批量的盗版碟也流入了内地,影迷们用一种无奈的方式看到了传中的Han。
  拜托,这可是吊打好莱坞男主角诶!
  自然而然的,网络再一次热血沸腾,脆弱的自豪感无限MAX,并将此片称之为“一个配角的诞生。”
  多好的机会啊,别人有如此强劲的曝光度早就撒欢蹦跶了,你特么倒好,给咱们玩失踪?
  ……
  9月中,《寻找午夜之吻》的男配角找到了,叫布里恩·麦克奎尔。在美国小众电影圈里混迹多年,导演、演员、制片、编剧、作曲都掺和过一手,始终没什么名气。
  这个角色的戏份蛮重,好在比较模式化,不需要太复杂的表演。他的片酬是1100美元,凯蒂·陈德良是800,就当赚个零花钱。
  按照伊娃的建议,褚青联系了那位丹斯切尔,不过没见到面。人家不仅是个演员,还是个出色的歌手,这会正准备某项活动的演出,并忙着录制乐队的第一张大碟。
  没办法,他只好把剧本传了过去,然后上网搜索对方的详细信息。
  最初他还奇怪,因为丹斯切尔是标准的法国姓氏,那妞儿却是地道的美国人。后来一查,果然,她身上有五六国的血统,而祖父正是法国人。
  当看到她照片的时候,褚青就被那双眼睛震了一下,就像阳光被湖底的蓝水晶一折,瞬间散乱了满山,满谷,满晴空。
  形象绝无问题,但他还不放心,又找来《几近成名》和《麦田守望的女孩》进行判断。好吧,清纯,古怪,带着点狡黠的性感,契合度一百分!
  电影计划在12月份开机,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他肯定不能干呆着,不然来美国就是搞笑了。
  所以褚青继续在网站上查找合适的角色,所谓合适,就是不占用太多时间的配角或客串,以便打发这漫长的三个月。
第五百四十三章
玩儿闹(1)
  “五月戛纳称帝,九月威尼斯擒狮,我们在为中国电影开心的同时,唯一要担心的似乎只有《天狗》和《三峡好人》的票房。两拨人本身也信心不足,表示市场有局限性,票房什么的顺其自然就好。
  他们说的是实在话,我却有不同意见。
  众所周知,法国有专门放映艺术院线,将近一千个放映厅,每年的观众有2000万人次,非常可观。德国也有著名的军火库影院,拥有240家艺术院线,每年也有700万人次的观众。
  而中国呢?
  《站台》是在广州‘缘影会’的小房间里;《世界》在商业院线放映时,包括我在内的观众只有四人,真为贾导演和褚青伤心。
  其实问题很明显:一边是注水制品《英雄》《无极》票房大好,一边是执著艺术的《小城之春》《世界》门可罗雀。国内观众的审美趣味是可以信赖的,那为何不建立一条艺术院线,专门推广《天狗》和《三峡好人》这样的艺术大片?
  坦白讲,我觉得中国电影人正面临着一个无比重大的历史任务,利用戛纳和威尼斯的契机,建构中国艺术电影院线的机制,并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事情谁来做,我的最佳人选是:贾樟柯和褚青。
  一个是第六代领军人物,一个是排在前十的华语演员。虽然他们主动为新人担当开路先锋,令在下佩服,但比起开创中国艺术院线体系的‘大事件’,还是小气多了。
  他们现在有国际知名度,有体制认可,有圈内的话语权。此等利国利民利于艺术的大事,他们不做,还能让谁做?
  要我说,现在《三峡好人》就该筹备一下全球华人首映晚会了,请来威尼斯影展主席之类的大腕捧个场,再请凤凰卫视做全球直播,同时发布建立中国艺术院线的大好消息……”
  “放他娘的屁!”
  范小爷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就啪地摔了一只杯子,骂道:“谁特么写的这是,满嘴胡话!”
  “《信息时报》上摘的,用的是笔名。”
  林乐怡拿过簸箕,小心地将碎片收拢,劝道:“姐你消消气,不搭理他就完了。”
  “你不懂!这明显找的枪手,哼,他们这回倒聪明,抹黑不行改捧杀了。”
  范小爷嗤笑一声,吩咐道:“你告诉王姐,找个记者写篇访谈,就说自知资历不足,谢谢影迷和同行厚爱,以后争取多出好作品。哎对了,再通知老贾一声,给他提个醒。”
  “好,我这就去。”
  待小助理闪人,她才揉揉额头,平复了下心情。娱乐圈就这样,明枪暗箭数不胜数,一不留神便会中招。
  建院线不是那么简单的,何况还是艺术院线,你可以不理,但架不住水军和圣母婊来道德绑架:人家说得没错啊,你俩都这么牛逼了,就应该给人民群众多做点好事儿。
  擦!
  所以必须回应,人不在没关系,只要公司授权,访谈可以编嘛!
  ……
  “褚,你是个非常出色的演员,但很抱歉,这个角色已经有人选了。”
  继狮门,华纳,环球的三位制片人之后,派拉蒙的某位制片人再次说出了这句话。
  褚青从失落,到无奈,到如今的果然如此,淡定得让对方惊奇,笑道:“OK,希望有机会可以合作,拜拜!”
  他迅速钻进那辆破福特,转眼就消失不见。
  没办法啊,人家财大气粗,不是独立电影能比的。他们得考虑到北美或全球市场,宁愿用一个差很多的美国人,也不敢冒险让中国人出镜。
  褚青耗费了十多天,能试的角色都去试了,一无所获。
  下午两点,当他带着胡椒香肠和三明治回家时,亚历克斯正趴在桌上写写画画,抬头问道:“怎么样?”
  “……”
  他没说话,只是耸了耸肩。
  “别灰心,褚,我知道你有多棒!”小导演鼓励道。
  “再棒也抵不过我的肤色,喏!”
  他咬住一根香肠,将另一个打包盒推过去,问:“你分镜画完了?”
  “怎么可能,我相当于重新开始,目前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我看看。”
  褚青捏着那份稿纸,边吃边审,时不时地点评几句:
  “这个镜头有点意思,最好用中远景,这个太烂了,改成抽烟会不会好些……她的眼睛非常漂亮,注意特写镜头……”
  “OK!”
  亚历克斯边听边记,态度特虔诚。
  话说自丹斯切尔答应出演之后,他每天有八个小时都泡在这里,主人在,就一起讨论电影细节,主人不在,就自己琢磨分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2/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