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6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4/958

  24日上午,数百人的影厅座无虚席。西方观众对拐卖妇女的题材感到很新奇,不过十分钟后,他们却发现自己不忍看的。
  白雪梅被绑在屋子里,“丈夫”黄德贵请乡亲们在屋外喝酒,他连敬酒词都这么说的:“谁不喝完这酒,谁就一辈子打光棍,儿子孙子也打光棍,下辈子还是打光棍!”
  更怕的是,还有几个孩子凑在窗口,看着正在炕上挣扎的白雪梅。
  头几天晚上,白雪梅把矮小的黄德贵赶出了门,男人没能弄成。这让他在村里抬不起头,甚至面相忠厚的老父亲也斥责“你还搞不定一个女人!”
  于是当天,老父和老母帮忙按住了白雪梅,让儿子去弄。弄完之后,黄德贵喜滋滋地坐到父亲旁边,老父还赞许地递了一支烟。
  虽然老母亲明白这事情不对,但她更晓得7000块钱不能白花。
  法律和道德在他们心中不值一文,他们有自己的道理,有自己的底气,就像黄德贵嚷嚷的那句:“坐毬牢,谁家娶媳妇不花钱!”
  “……”
  全场无声,不得不说,李杨抓得非常精准。你晓得那些农民是文盲,是法盲,可还是会产生抑制不住地愤怒。
  接下来,在村小学当老师的黄德诚出场,他是黄德贵的表弟,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他给白雪梅送去几本杂志解闷,并看上去很关心这个嫂子。
  观众期待着会有所转机,但不久之后,黄德诚就以搭救的名义弄了白雪梅的身子。他比村民多出的那点知识,全被用在了更加无耻的行径上。
  不仅如此,片中接连出现了许多貌似善良的人,比如收税员和邮递员。
  收税员看看拍窗户呼救的雪梅说,“这是家里事儿,我们管不了”,转头又拿了黄德贵的各种杂税,说老哥你艳福不浅。
  邮递员对谁的态度都一样客气,他收下黄德贵给的老母鸡,然后把雪梅的求助信交给对方。黄德贵说麻烦你了,他说你也不容易。
  后来,白雪梅终于用自己的身体做本钱,向小卖部老板换五十块钱,老板跟他还价到四十,她拿了钱,但还是没跑走。
  她一次次的逃命,观众一次次的期待,而这种期待,终究又被一次次的毁掉。
  即便警察来了,拿出枪,也没办法挡住村民的围攻。黄德贵凶悍地让警察拿枪抵着自己,不断叫嚣“朝这打!朝这打!”
  影片最后,雪梅的爸爸找到这里,结果被黄德贵痛打。白雪梅终于拿起了菜刀,向黄德贵砍了下去。
  下一秒,黑屏,结束。
  “呼……”
  约摸过了半分钟,巩俐才从窒息的状态中恢复,长长吐出一口气。再看看周围,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压抑,似心口堵得发慌。
  直到主持人上台活跃气氛,李杨等人挥手致意时,大家才爆发出强烈的掌声和欢呼。随后是媒体采访和观众问答,李杨先谈了谈自己的拍摄初衷和过程:
  “我一直觉得汉字很伟大,你看‘盲’这个字,它不是说眼睛瞎了,而是说眼睛死了,这是两种概念。为什么一个女人被卖到一个地方,大家都知道,但她就是逃不出来。电影是探讨这个问题的,探讨那些看客。”
  “去年我到金堂、中江采访,那里是妇女拐卖多发区。过去一些解救行动是收费的,每个人要1200-1500块,但部门不能收费,都是以这些协警名义收。”
  “那些曾被拐卖的妇女通常不愿意受访……救回来的,大多不想回家,因为这事很丢人,连家里都看不起。有的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又回去了,反正也嫁不出去。”
  “……”
  大家都有点傻,没想到现实比电影更残酷,以至于呈现出很古怪的场面,没有热闹的交流气氛,只是冷静而克制的一问一答。
  “《盲井》我们都知道,至今没有获得公映许可,那《盲山》会不会重蹈覆辙?”一位国外的记者问道。
  “其实来戛纳之前,《盲山》已经通过了电影局审查。”
  李杨斟酌了一下,继续道:“我觉得现在的体制,要比以前进步一些,至少可以互相交流,而不是单纯的命令你。比如有好几处,他们让我修改,我说不能改,原因是什么什么……他们就说,哦,那就不改了。”
  “如果《盲山》可以公映,你对它的票房有期待吗?”另一个国内的记者问。
  “呃,肯定是有,但我也知道不会很高。我在陕西县城拍戏的时候,就去过一家音像店,我问卖过《盲井》没有。老板说卖过,特别火,能有上千张。我当时又爱又恨啊,恨的是我们褚老板一分钱没拿到,爱的是群众基础打下了。”
  “哈哈!”
  大家总算笑了笑,跟着,南都的方夷敏站起来,问了个挺实际的问题:
  “《盲山》的主题很残酷,你担心落入‘拿家丑给外人看’的这种舆论窠臼吗?”
  “哦不,我一点都不担心。”
  李杨倒是理直气壮,笑道:“如果大家认为中国人在外国的形象不好,都是中国电影揭露的,那未免夸大它的作用了。可能是因为我们不自信,自己电影里说点什么就紧张。”
  最后,《综艺》的记者收尾,问道:“这次褚没有担当主演,你觉得有遗憾吗?”
  李杨瞄了眼褚青,开玩笑道:“我觉得他不当主角的时候,还是个非常棒的老板!”
  ……
  “李杨再一次展示了他是一位制造银幕张力的电影大师。”——《银幕》
  “这是部没有出口的电影,影片的结尾很成功,骤然、惊人、强烈。”——《综艺》
  “这部影片在技术和艺术上或许存在问题,比如没有对剧情进行更缜密的组织,看上去有些松散和不牢靠,也没有《盲井》那种压抑氛围的营造。但单单这部电影拿出来,已经太能说明问题,太能表现出导演那颗关注世界角落的心。”——《旧京报》
  《盲山》获得了媒体和观众的交口称赞,每一场放映都会引来热烈致敬。
  当然了,国内的报道还要收敛一些,只字不提影片的详细内容和海外版结局。他们对褚青授勋的新闻更感兴趣,因为足够安全。
  与之相比,刁亦男和《夜车》就苦逼太多,在悄无声息中结束了戛纳首映。
  总的来讲,三部电影成功了两部,概率极高,已经有不少片商来询问《午夜之吻》和《盲山》的版权情况。
  有褚青和丹斯切尔在,《午夜之吻》在法国甚至欧洲的成绩可以预料。北美方面却困难了点,只有一家小公司诚意很足,最终拿走了美国发行权。
  《盲山》要热门得多,MK2、百代和高蒙三家竞争。
  此次戛纳之行,算是褚青最短暂和最忙碌的一次。转眼到了25号,他终于能够坐下来,约徐克好好聊一聊。
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一样的《画皮》
  其实呢,褚青完全可以甩掉鼎龙达那帮货,自己开本子单干。但这不合江湖规矩,你创意是从人家那儿剽窃的,一旦传扬出去,名声就臭了。
  所以他宁愿费些力气,堂堂正正地把《画皮》立起来。
  成为大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导演,大明星,大投资,大场面,大题材等等。凑齐这些很容易,但要组合成一部完整的主流商业电影,以国内的水准来看,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褚青一开始就定了调子,在配置合理的基础上,再去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画皮》是部东方色彩的神怪片,拍神怪片谁最拿手?他起初没想起来,见着徐克本人才一拍大腿,啧!
  《倩女幽魂》的幽古诡暗,《青蛇》的旖旎瑰丽,《蜀山传》的大气磅礴,成败与否暂不讨论,谁也不能否认那蕴含其中的美。
  《画皮》一定要美,要妖,要风情万种,这是正义!
  徐克今年五十七岁,已近花甲。《蜀山传》和《七剑》的接连失利,使他正处于低谷期,许多人说他老了,没了锐气,褚青却不信。
  徐克再老,他也藏着那份侠骨柔情,就算没有侠骨柔情,也有超乎脑洞的想象力,就算没有想象力,那些甩袖子甩得最好看的古装女子和符合正常人的审美观,也是旁人不可及的。
  因此,在电影节闭幕的前一天,两人碰了次面。
  “青仔,还没恭喜你授勋呢。”
  “嗨,您客气,来,坐坐。”
  褚青起身请座,又给倒了杯茶,问道:“您最近在忙什么?”
  “在筹备两部新片,《深海寻人》和《女人不坏》。”
  “两部?那您够累的啊,开机时间定了吗?”
  “还没有,片方的效率很拖沓,估计得明年吧。”
  徐克摸出一根雪茄,啪地点上,身子往那儿一斜,特有江湖大佬的范儿。他声音很低,略带沙哑,说话的时候就像只山枭盯着你看,不熟的人肯定会吓到。
  他们之前打过照面,但交情不深,寒暄了数句,褚青便直入正题:“我们最近碰到个点子,是根据《画皮》衍生的,想请您来执导。”
  说着,他将叶伟信、《画皮》和鼎龙达的事情讲了一遍,并告知自己的打算。
  “……”
  徐克听完,沉默半晌,忽问:“青仔,你为什么会找我?”
  “我觉得您是最适合的导演,我喜欢《倩女幽魂》,喜欢《青蛇》。或者说,我希望它能比《倩女幽魂》和《青蛇》更加出色。”他由衷道。
  “呵……”
  徐克沙沙地扯了一嗓子,听起来十分诡异,顿了几秒钟,又道:“新剧本怎么办?”
  “我们一起找人攒。”
  “资金?”
  “全落定之后再预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4/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