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8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0/958

  童刚叫着好听,其实多数是副职,但即便是副职,拿到地方上也会吓死人。而那帮家伙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带着点好奇、打量,跟着恍然,哦,原来真人长这样。
  随后,众人落座,褚青很尴尬,完全不晓得如何交流。熬了几分钟,门外又是一阵脚步声,却是韩三平带着各协会的代表到了。
  哎哟!总算碰着个熟人,丫有点喜极而泣了。三爷却异常拘谨,在影视圈叱咤风云的大佬,到这儿也得伏低做小。
  老实说,在场的都是官,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因为一个电影节凑在了一起。新鲜,无趣,日常工作,拓展资源的好机会……什么想法都有,唯独没有,热情。
  休息室不止一间,此处装了二十多人后,便基本安静。很快到了九点钟,有人进来提醒,大家出门。
  褚青挨着韩三平,走在稍后的位置,见一个两个……七个八个……从各间屋子里出来,汇聚到尽头的会议室,哦,或者叫会议厅。
  级别最高的十几位,在正中的圆形桌,余下在四周散开,近百号人,竟有点松松散散的感觉。
  主持人是市广电的李局长,环顾一圈,便试了试麦克风,道:“好,我们开始。首先表示一下个人的荣幸与激动,今天有各个部门的同仁和各行各业的朋友汇聚一堂,共商大事,实属难得。大家都知道,国家正大力推广文化产业,而电影产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经过相关部门的研究、讨论,现在提出一个成立国际电影节的命题。所以今天的内容就是,关于成立电影节的必要性和具体流程……好了,下面有请陆市长讲话。”
  “哗哗哗!”
  掌声过后,今日出席的最高级别领导——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兼宣传部部长陆伟,身子稍稍前倾,笑道:“在影视方面我是外行,今天来就是听取意见,所以我也不多说,你们继续。”
  “呵,陆市长的意思就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好,那我们有请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发言。”李局长笑道。
  韩三平坐在原位,接过麦克风,再不见笑呵呵的佛爷脸,严肃道:“电影节当然要办,而且要办好,为什么呢?我说一组数据,去年中影出品的电影总票房是……”
  三爷在那儿叨逼叨叨逼叨,拐着弯的自我吹捧,褚青却低着头,面无表情地听。
  从今天一早,从他进到这个院里,头就像炸了一样,乱七八糟的想法疯狂涌入,砰砰撞击着脑部神经。
  就像此刻的情景,充分说明一个问题:
  在中国影视产业中,政府力量过于强大,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电影节的发展。而且一些电影活动的举办或拍摄,往往会成为官员政绩。甚至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拿到金鸡百花奖的举办权,向中国电影家协会提供数额不菲的赞助费。
  但在欧美,没有任何一个电影节是由政府主办的。官方有相关的文化基金,你可以申请,可它只是支持,绝不会亲自参与或经办。
  所以,中国电影节最大的症结就是:官方养电影节,电影节养电影人,电影人为挣钱要向官方妥协。官方评奖,不过是为了给相关人等一个交代。
  政治、文化、经济,永远在挂钩。国家大推文化产业,各类活动就大操大办;国家提倡节俭,电影节连特么开幕都省了!
  说得好听,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实际呢,大家心知肚明……
  褚青面对的是一堵千年砌成的意识城墙,他不愿远避,不想撞死,只能一点点地挖掘、灌溉,希望那坚硬冰冷的墙脚下,终有一天能长出青草,哪怕是一株。
  ……
  “要说专业,我想没人比这位更专业,我就不介绍了,有请褚青发言!”韩三平之后,又是几位协会代表,等他们都OK,李局长才念到了褚青的名字。
  只见他挥手,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小姑娘,摆弄了两下电脑。前方的大幕亮起,显示出一张PPT图片。
  他原本准备了三个部分:为什么要办电影节?有没有条件办电影节?怎样办电影节?
  不过后来一想,官方既然肯开会,就说明心里有谱,前两个基本无用。于是重新疏理,舍去了那些没营养的废话,实际得不能再实际。
  “刚才韩董说了一组数据,国内去年票房达到了9.09亿美元,比前年增长42.96%.这个增长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6倍。没错,这个数字确实鼓舞人心,但事情的成立和存在,都有两个方面。大家看这张图……”
  他坐得挺远,还要介绍,比比划划的特费劲,陆伟见状,忽道:“小褚,要不你到前面讲?”
  褚青一怔,便应了声,大步走到所有人的正前方。
  “这是《阿凡达》在世界各国的票房统计:北美,32天破5亿,现在已经破了6亿,而且很可能破掉7亿。日本,1亿2千万美元;法国,1亿1千万;德国,9千万;英国,1亿2千万;;俄罗斯,1亿;澳大利亚,8千万;西班牙,7千万;意大利,6千万;巴西,4千万……
  而在国内,截止到昨天,这个数字是9亿人民币,并且自上映以来,拿下了全部的单周票房冠军。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讲:《阿凡达》在全球的票房,已经达到了19亿美元!”
  “嗡!”
  全场轰然,各部门的人开始在心里换算,19亿美元,相当于多少教育经费,多少财政拨款,多少行业产值巴拉巴拉。
  他们还不是装的,是真不知道。
  “前阵子我跟一个影评人闲聊,他说,这是我们中国电影人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在《阿凡达》的巨大反衬下,如果再夸或骂《三枪》的话,就像躲在一个非常脏乱差的角落里,干鬼鬼祟祟的事儿。”
  话音方落,底下就有人反驳:“太危言耸听了吧?我们也有很多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电影。”
  “比如呢?”
  褚青看了他一眼,问:“哪部华语片在海外大卖过?”
  “《英雄》!《卧虎藏龙》,呃……”对方开始还很大声,转眼就没了动静。
  紧跟着,又有一位问:“可我平时看新闻,像戛纳影展、柏林影展,都说华语片行情很高啊?”
  “因为便宜!”
  褚青直接干掉,道:“人家一亿美元拍部电影,不可能一百万美元就卖掉版权。我们两千万人民币拍部电影,给五十万美元就可以卖。西方现在的经济不好,但对电影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我可能形容得不太恰当,欧美片商买华语片,就像掏不起十块钱去影院,只好花一块钱租个影碟回家看看。”
  “您刚才说《英雄》和《卧虎藏龙》,没错,这两部太有名了。但您可能不清楚,张艺谋和李安都是从尸骨堆里爬出来的。他们在开机的时候,就有好莱坞公司运作,包括参展、宣传、发行等等,都是那边的套路,所以严格来讲,算不上中国片子。”
  “美国有家公司叫米拉麦克斯,老板叫韦恩斯坦。丫就喜欢搞我们,比如08年,我带着《画皮》去戛纳。他一上来就说:哦,褚,这部电影太棒了!我两千万美元买断你的海外版权,并且要给我100万定金……我立马就撤了。”
  他越讲越入状态,连口头语都出来了,继续道:“然后等影展结束,一个导演,我不说是谁了。他就跟我哭,说韦恩斯坦找到他,800万美元买断版权,先交20万美元定金。他一听,人家很有诚意啊,麻溜就推了别的买家。结果怎么样,韦恩斯坦说,我不想买了,违约?违约算什么,我20万订金给你了!为什么?就为了逼他压价,最后那电影的全球版权,才卖了100万。”
  “好莱坞大片不断进入国内市场,作为规则交换,他们也得象征性的买几部华语片。于是就随便花个几十万,其实都放在库里,根本不发行。”
  “……”
  全体安静,玩手机的也不玩了,打瞌睡的也精神了,都挺着一张大脸,直勾勾地瞅着前面。
  而褚青一口气讲了许多,自己缓了缓,道:“华语电影和华语电影人在海外的地位,说起来非常非常的心酸。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将来可能破5亿,破10亿,破20亿。但这种技术和意识的差距不改变,就算我们每年有进口配额限制,就算有官方保护,就算我们的市场跃居全球第一,华语片的地位,也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韩董讲的是积极因素,我们称之为动力。我讲的是反方面的东西,当然不是消极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压力。这两个方面,才构成我们做事情的初衷。”
  “哦对了,我补充一点,去年北京一地的票房是1.18亿,增幅52.8%,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而在前20部影片里,投资方和发行方均在北京的,一共有12部。全球都在衰退,只有我们在涨,未来的趋势不可逆,所以说……
  世界电影看中国,中国电影看北京,这就是我们要办电影节的原因!”
第七百二十七章
漫长的三日(2)
  这句话说的众人热血沸腾,然后,那位教育部的司长貌似灵感如尿崩,咔咔写了几句,念得是慷慨激昂:
  “刚才听小褚的一席话,感触颇深,我对影视行业不了解,就简单说说自己的浅见。在我看来,举办国际电影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现国家广播影视业的繁荣成果,进一步创新理念,利用科技力量融入老北京元素,营造电影意境,形成大气恢宏的气势和浓郁的情绪感染力,打造出一个拥有视听盛宴和体现国际水准的电影嘉年华!”
  嗖!
  冷风吹过,带起了几卷枯叶。这哥们完全没注意,继续激昂:
  “虽然还没探讨到具体环节,但我就抛砖引玉了,我觉得电影节的项目设置,应该有:主题论坛,纪录片单元,经典回顾单元,京剧是我国的文化精粹,最好搞一个京剧电影单元,还有新人新作单元……哦,电影音乐会单元也不错,包罗万象,百花齐放嘛!”
  妥了!
  这货说完,刚刚挑起的热度,pia地一下消失殆尽,实力冷场啊。李局长见状,忙道:“牟司长谈了谈自己的想法,谁有不同意见吗?”
  “……”
  全体沉默,没办法,他们上去也是这套词儿。而等了片刻,李局长只好点名:“小褚,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呃,还真有几句。”
  褚青坐下没五分钟,又起身走到前面。
  众人的画风一转,立时精神抖擞,因为他讲得新鲜,有趣,闻所未闻,就像老百姓对明星绯闻一样,天生的那撮八卦之火。
  “我原打算在第二个论题讲的,既然牟司长提到了,我就说说。”
  只见他一挥手,那小姑娘配合得特到位,大幕上一张数据图亮起。
  “全球有近400个电影节,包括亚、欧、非、北美、南美,这几十个是比较著名的。那华语区的电影节,一共有8个。老实说,有的我都不太理解,比如这个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别说海外,就国内有几个人知道的?”
  “我们的市场在迅速增长,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不要说在全球范围,就算在华语地区,都不能让观众提起兴趣的电影节,为什么?”
  说着,大幕一闪,切成了另一张图。
  “这个命题很大,我就简略讲:电影节大概有两种职能,艺术和商业。艺术靠大师,商业靠巨星,在这两个基础之上,是自身定位的统一。没有定位,你就没有电影态度,一个没有电影态度的电影节,那是非常廉价和惹人耻笑的。”
  “比如欧洲三大展,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各自鲜明。柏林偏政治,威尼斯偏冷门文艺,戛纳看上去像个时装周,实际是最有魄力和胆量的舞台,它鼓励新形态新语法的尝试,甚至喜欢那些极度挑衅的电影。我每次去戛纳,都有一种精神分裂的感觉,一边是媒体和影迷对好莱坞巨星的无限追捧;一边是影评人和观众,对参展作品的激烈讨论。戛纳将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做得最好,所以它最成功。此外,还有北美的多伦多,以交易市场为主;圣丹斯,以独立电影为标榜;连亚洲区的东京影展和釜山影展,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
  褚青说得非常细,因为他发现,自己今天就是在补课,还是从零基础开始的补课。妈了个逼的,这帮人明知要开会,事前都不做准备吗?俩腿儿支个肚子,晃晃悠悠地就来了?
  而他讲完,那位司长有点挂不住,马上反驳:“我们做大,做博,兼容并包也是一种定位啊?”
  “您是说春晚吗?”他随口应道。
  “扑哧!”
  底下有人轻笑,这家伙太敢讲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0/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