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9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0/958

  这帮人倒不是怕,只是闹心,蹦蹦跶跶地跳了半天被对方一炮闷死,忒粗暴了!
  ……
  北京,自宅。
  范妈正在殴打范小爷,噼里啪啦拳拳到肉的那种,老人家气得脸色通红,边打边骂:“你是不是缺心眼?这么大个事说都不说一声,两人悄没声的就给办了,你眼里还有我吗?”
  “说什么啊,你俩还反对怎么着?”
  范小爷蹲在地上,把脑袋一抱,还作死嚷嚷。
  “还顶嘴!”
  范妈啪地又是一下,怒道:“结婚啊!是不得定日子?是不得找酒店?是不得请亲戚?还有喜帖怎么印,摆多少桌……你特么啥都不想,领个证就完了?”
  “我这不找你商量呢,干吗啊,二话不说就打我?”
  越揍越顶,越顶越揍,从小就这么活的。范爸眼不见为净,索性下楼溜了一圈,等转身回来,母女俩正围着桌子吃水果。
  范爸蛋疼,只好往旁边一搭。范小爷miamiamia的啃掉一块甜瓜,道:“我俩最近太忙了,打算过完春节再说。昨天简单算了算,比较熟的有一百来个,交情一般的就没数了,还没决定请不请。”
  “一般归一般,咱们的礼节必须到位,喜帖都得给。”范妈道。
  “地方想好了没?你俩要是没时间,咱们就去找找。”范爸道。
  “如果都请的话,那就一千多人了,上哪儿办去?”
  “……”
  老两口一顿,也是,人多固然热闹,但筹备更麻烦。而范小爷吃着吃着,忽道:“哎,要不找个小岛吧?”
  “啊?”
  他们没反应过来,闺女却忽然各种浪,嗨道:“找个太平洋小岛,包两个度假村,怎么着也够了吧……不错不错,咱俩再商量商量,我走了啊!”
  甩下一句话,丫穿上鞋就闪了,完全不顾爹妈的懵逼脸。
  ……
  在媳妇儿受苦受难的同时,褚青正在北京电视台的演播室,准备录制《杨澜访谈录》。
  他实在受不了鲁豫那种“哈哈哈哈”的傻笑式聊天,就婉拒了对方邀请。杨澜这档节目他也看过,谈不上有多深刻,但起码是个会倾听嘉宾说话,并去做一些准备资料的主持人。
  开始之前,他接到了媳妇儿电话,说在太平洋找个小岛,然后广邀宾客巴拉巴拉……褚青觉得还好,至少不用被媒体盯梢,当然具体环节再研究。
  刚挂断,杨澜就进了化妆间,一身紫色衬衫,惯有的知性风。她生活中跟电视里差不多,总透着一股很莫名其妙的读书人的优越感。
  “我临时加了几个问题,你看看有哪些不妥?”
  她递过一页稿纸,褚青瞧了瞧,果然,都是结婚这回事,便道:“杨澜姐,我不太喜欢在节目里谈这些,还是去掉吧。”
  “一点都不能问?我保证把握好尺度,不会让你尴尬。”对方坚持。
  “呃,那好吧。”他无奈。
  说着,正式录制即将开始,两人进了演播室,各自坐好。这比《鲁豫有约》的场地小很多,没有观众席,布置成一个书房的样式。
  今儿是《剑雨》蹭电视宣传的第一站,之后还有《天天向上》《非常静距离》《天下女人》什么的。两口子分工明确,该合体合体,该单刷单刷。
  “准备!”
  “3,2,1,进!”
  导演一声喊,镜头先对准杨澜,这姐姐来了段开场:“大家好,欢迎收看《杨澜访谈录》。高群书把一种演员称为潜伏者,他们既有神助,又尊重表演,他们不够俗帅,不够有号召力,但他们肯定是好演员。我们今天要采访的对象,他以前肯定是个潜伏者,但在2003年之后,似乎有了变化,变得有那么一些商业,那么一些俗。这种争议一直伴随着他,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自己的想法……欢迎褚青!”
第七百八十二章
访谈录
  “先恭喜啊,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恋爱阶段,步入婚姻殿堂。”
  杨澜开了句玩笑,道:“今天你能来我非常高兴,早就想跟你聊聊,一直没机会。其实你给我的感觉有点神秘,就像生活在一座电影的象牙塔里,跟这个圈子格格不入。”
  “象牙塔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乌托邦吗?”褚青问。
  “有些类似,就是指那些脱离现实社会,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搞创作的。”
  “哦,有一半赞同吧。我拍戏的时候可能是这种状态,不拍戏的时候没什么两样,照样一天三顿饭。而且我觉得不是格格不入,只是不想出来活动。”
  “为什么不想呢?是讨厌这些程序和人情往来吗?”
  诶!
  他一听就晓得是套路,含糊道:“呃,比较懒吧,平时就不怎么爱动。”
  “拿网上的话说,就是宅男呗……”
  杨澜笑了笑,谁说这货难搞啊,这不挺油的嘛?她也不再试探,直接进入主题,道:“咱们回到刚才的开场,从97年到2003年,你一共拍了9部独立电影,其中5部跟第六代合作。很多人说,你是大陆独立电影最好的代言人,但到《盲井》为止,从《天下无贼》往后,这个性质好像就慢慢变了。我查了查资料,你的一些铁杆影迷很不喜欢这种变化,认为你商业化了,只想赚钱了,抛弃以前的艺术品质了,你怎么看?”
  褚青讨厌上节目,但演员得尽到义务,必须要配合宣传。上归上,有的一走带过,有的能掰扯几句,完全取决于节目质量。
  他喜欢杨澜的切入点,没那么谄媚,可着劲儿的吹捧嘉宾的那点荣誉;也没那么做作,故意显得很深刻。碰到这样的主持人,他还是愿意聊聊天的。
  “首先我澄清一点,电影有类型之分,但我接戏的时候,是不看类型的。我以前很穷,基本给钱就去演,只是找我的都是艺术片,没有商业片,因为不帅嘛。后来生活能保障了,就凭着自己的喜好去挑,我喜欢这剧本,那我就演,当然也有人情绑架的情况。我早期拍了很多艺术电影,就说我是文艺青年,后来转商业,又说我背叛艺术,追求金钱……这种强行打标签的做法,我觉得,觉得挺可爱的。”
  褚青顿了顿,才用了可爱这个形容词,继续道:“与其说是我转型,倒不如说是产业转型。以前拍商业片赚不到钱,所以艺术片兴盛,现在市场火爆,商业片自然就翻身了。其实演员的选择权非常小,永远跟着产业变化而变化,就像现在,我再想演一部《小武》都很难,因为没人拍了。”
  哟!
  杨澜有点惊奇,没想到这个见证独立电影兴衰史的家伙,居然会这么讲。她临时调整了问题,道:“那你认为,艺术和商业该怎么区分?是故事情节,演员阵容,还是纯粹指票房?”
  “都不是,我觉得就两点,一个是否通俗化,一个是否符合大众的观影趣味。像《甲方乙方》,才卖了三千来万,但它就是部商业片。像《山楂树之恋》,卖了一亿多,但你能说它不是艺术片吗?观众有时候会受到宣传误导,可本质是不变的。”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两边影迷一直在掐架,简直不共戴天。这个你怎么看?”
  “我就很奇怪啊,有什么好掐的?”
  褚青喝了口水,道:“一个是感官享受,一个是心灵触动,它们并不矛盾,也无高低之分。我们真正要重视的,是那些最根本的东西。”
  “比如呢?”
  “比如剧本的逻辑性,演员的功力,导演的水准,意识的表达,甚至服装、布景、配乐特效等等,这些是掐架的地方。因为我们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本进入的速度远远大于人才培养的速度。我们不缺钱,不缺明星,缺的是编剧、导演、制片人这一系列的行业人才。”
  “商业性和艺术性,是电影产业的两大支柱,好莱坞的全球推广那么厉害,但他们同样注重独立电影。我们不行,看什么赚钱就一窝蜂地往里扎,看什么类型的片子火了,就不管不顾的跟风。从2006年以后,我们就瘸着一条腿在走路……”
  “所以你要做北影节?”杨澜忽然插了一句。
  “……”
  褚青一怔,这个做字,意思可太多了。他下意识瞅了瞅对方,又瞅了瞅导播,没言语。
  “没事儿,随便说说,我也了解一些内幕。”那女人很娴熟的挖坑。
  切!
  他又不傻,在脑中挑挑拣拣,方道:“其实很简单,商业片兴盛,就去扶持艺术片;艺术片兴盛,就去扶持商业片,这是健康的发展模式。我只是不想看到,我们的电影人丧失了思考和创造力。”
  这不废话吗!
  杨澜也在心里吐槽,晓得他不肯细说,只好冲导播示意:“先休息一下吧。”
  “好,十五分钟后继续!”那边应了声。
  ……
  《杨澜访谈录》很短,每期三十分钟左右,褚青的录制比较长,分上下集播出。提纲上很清楚,一段谈电影,一段谈表演,一段谈《剑雨》,一段谈生活。
  “上次我采访周迅,她说演员一定要破坏自己,让角色一点点地进去,不然你演出来的还是你自己。这观点你同意吗?”
  “同意啊,我也从这个阶段过的。不过现在觉得,你不仅要让角色进去,还得保持自己的意识,呃,听着有点像精神分裂啊。”
  “你的意思是她不如你?”
  “肯定不如我啊,那么矮……”丫还伸手比了比。
  “哈!”
  杨澜晓得他们的交情,压根没当真。
  到此为止,一切都很顺利,她的选题很巧,没做什么回顾啊,盘点啊,感慨啊……拜托,早被媒体扒光了,就聊他没聊过的。
  或许对方的配合给了她某种错觉,就开始走收视率的套路桥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你对现在的年轻演员有了解吗?”
  “不怎么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0/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