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9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3/958

  ……
  由于公司没有人获得提名,自然也没去参加。
  今年的项目都很顺利,《陆贞传奇》已经杀青,赵丽颖带着陈晓和王凯回京,顺便还挂上了万茜。包子已经踹掉了刘呆呆,彻底爱上了茜姐姐,这姑娘大气,潇洒,有才华,时刻都有一种被撩的酥痒感。
  她甚至跟人家咬耳朵,说你别在琼瑶那个破公司了,来我们这儿吧,每天都可以浪。万茜还真心动了,说回去考虑考虑。
  好吧好吧,包子已经成了公司最大的皮条客,各种拽人。
  而《甄嬛传》那边,还在苦逼的拍摄中,明年1月才能杀青。金晨和唐艺昕的戏份早就结束,双双签了我们俩。
  按照惯例,不是科班出身的艺人,会被扔进学校接受一年的基础课,金晨也成了褚青的第四位入门弟子——他的习惯始终没变,有空就去学校转转。
  当然了,四个年轻人不知道,以后他们会有一个牛逼又羞耻的称呼:天子门生。
  至于唐艺昕,表演系出身,青葱年华,甜得齁嗓子。程颖将其留在身边,亲自调教。
  这个阶段,本是电影宣传最忙的时候,褚青跟范小爷上了几档节目,却被一个电话叫回了北京。
  初冬,雪。
  雪跟都市从来就不衬,没那份流转哀愁的念想。所以当碎碎的雪花,在这条几百年的巷子里铺了一层又一层,褚青难得感受到了北京的细腻。
  他也很奇怪,为毛每次来电影局都要下雪?门口又没蹲着两只干净的石狮子。
  “嘎吱……嘎吱……”
  他下了车,小孩子似的踩得生脆,然后推开那扇木门。
  “请问你找谁?”正想往里走,忽地传来一声喊。
  嗯?
  褚青一怔,秦大爷认识我啊!他转头瞧去,只见门房里晃晃悠悠的出来一位,却是生面孔。
  “我来开会的,我叫褚青。”
  “嗯,有印象,进去吧!”
  那老头摆摆手,气度不凡。他倒来兴趣了,问:“大爷,以前那位呢?”
  “身体不好,回家养老去了,听说是操劳过度。”
  “哦,那您贵姓?”
  “敝姓董!”
  哎妈,这个姓真是让人热血沸腾!褚青有点震住,没敢搭话,溜溜的闪进门。
  在那间还算熟悉的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二十多位,年轻的也有四十岁了。他是最晚的,觉着很不好意思,开口就是赔礼:“对不住,对不住,让各位久等。”
  “没关系,我们也刚到,来,小褚,这些前辈都认识吧?”吴克迎上去道。
  “呃……”
  褚青稍稍打量,谢飞、郑洞天这帮人认识,有几位还真挺陌生。吴克特灵光,连忙引着他介绍:“任乌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副司长。”
  “朱小征,全国妇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
  “肖红,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处长。”
  “徐鹭,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思想教育处处长。”
  “马恩成,全国总工会宣教部文体处处长。”
  他一一问好,心下暗叹,卡得还是略严啊。
第七百八十五章
选片讨论
  吴克忙叨的时候,童刚就在哪儿喝茶,待两人坐稳,才缓缓开口:“好了,人齐了,咱们开会。今天主要是选片环节的交流讨论,在此之前,我先介绍一下北影节的筹备进度。”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场地和放映影院的协调工作已经完成,集中在国家会议中心以及周边的20家影院。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收到1639部电影的参展申请,预计到明年二月,这个数字将达到1900部。按照组委会指示,我们要选出不少于200部的正式作品。”
  “将近2千部啊,工程浩大,我们不可能一部部地看完。诸位都是选片委员会的成员,找大家来就是研究一下,用什么标准去筛选?”
  “……”
  童刚说完,没人接茬,而是传来一阵齐刷刷的沙沙声。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份厚厚的资料,印着每部电影的简介。
  褚青也瞧了瞧,是按申请时间排的,最上面的一部叫《明天会更好》,波兰片,导演是多洛塔·肯吉扎夫斯卡。大意讲三个无家可归的男孩,住在俄罗斯的铁路车站,然后想越过边界进入波兰,寻找想要的美好生活。
  他在戛纳见过这位导演,略微打过交道,作品水准相当不错。而他更注意的,是下面的那行小字:今年5月27日,于波兰上映。
  现在都11月末了,很明显,这电影的海外发行非常窘迫。
  好导演,好片,发行困难,褚青凭借几点印象,就在后面打了勾——它或许不是经典,但一定值得看。
  至于童刚说的那些屁话,丫听都没听。
  拜托!别家电影节的片源收集,都是靠选片人,每人承包一个大区,相中的直接入选。到这就成了开会,开会,开会……还特么不可能全部看完,纯属狗屁!
  选片诶,那就得一部部的看好吗?
  这是对电影人最起码的尊重,可没办法,他之前的提议没被采纳,还是金鸡那套不着调的专家评审模式。
  在场的二十多位,大部分是知名导演和协会人员,几个领导负责政治把关。其实都挺有责任心的,只是思维和眼界太狭隘。
  他们的意思,是制定若干条标准,再一部部的往下刷。有的说按创作者的名气选,有的说按题材类型选,有的说不能忽略年轻导演,得考虑周全。
  叨逼叨了半天,没个统一意见,童刚忍不住转头,道:“小褚,你说说。”
  “呃,大家讲的都正确,那就综合一下。我们有纪录片/短片的分项单元,先把这一块划掉,我刚才翻了翻统计,一共63部,这个算兜底。”
  褚青也没废话,道:“然后是知名度,导演和演员的名气很重要,把这部分找出来。当然,这个知名度的判断很复杂,比如《明天会更好》,很多人都不知道,多洛塔是波兰最优秀的导演之一,06年的《因为我存在》拿过柏林影展的特别致意最佳影片奖。”
  “还有这部《画之国》,别看是动画片,导演叫拉吉奥,老爷子71岁了,说他是欧洲的宫崎骏也不为过。”
  “还有《六楼的女人》,虽然鲁奇尼和桑德琳娜不是国宝级演员,但在法国也是一流明星,品质保证。所以这东西很主观性,全靠自己斟酌。”
  他顿了顿,给了点消化时间,接着道:“第三点,我觉得国家很重要。电影节的功能,就是把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好片带给观众,德、法、西、意、英是传统大户,波兰、捷克、瑞典、阿根廷、巴西、伊朗比较冷门,可也不容忽视。像《黑暗面》,西班牙和哥比伦亚合拍的惊悚片,这种组合不用看内容,一听就得拽过来。还有这部《班杜》,印度的儿童片,可以参考伊朗的《小鞋子》,绝对三观清正。”
  “……”
  他的话讲完,全场都在╭( ̄m ̄*)╮
  谢飞、郑洞天这些经常出去走的,还能听明白,别的人就完全不懂,什么拉吉奥啊,桑德琳娜啊,那是干神马的?他们觉着自己挺专业的,结果砰的一声变成了大萝卜,里外都是白。
  不否认诸位前辈的成就和对电影的热爱,但不得不说一句,过时了,跟不上现在急速变化的产业形势和观众需求。
  甭管是欧洲的独立电影,还是美国的商业大片,这二十多位绑一块,都不如褚青一个人的认知度。
  其实褚青也尴尬,就像迫不得已加了爹妈的微信,然后就被“奥巴马给年轻人的十条忠告”“杜月笙的二十八条家规”这种糟烂玩意刷屏。
  代沟啊!
  “咳咳……”
  沉默了半天,童刚咳了两声,道:“小褚讲得非常详细,大家有什么想法?”
  众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你说什么想法?
  把选片交给他一人,咱们屁事不管,这就是最好的方式。但可能吗,上头也不答应啊,那特么成谁的北影节了?
  于是又无语。
  正当气氛越来越低沉时,谢飞忽然开了口:“小褚的提议不错,我们没必要想得那么复杂。这一千多部电影,平均分给我们这些人,各自筛选。基本标准就是刚才讲的那几条,剩下的由自己判断,在座的都是行家,不至于连这点眼光都没有。”
  “开始不要限制数量,我们就推荐自己喜欢的,等总数出来,再集中讨论,多了删,少了补。你们觉得如何?”
  谢飞在这里是资格最老的,别看68岁了,老爷子脾气可冲。
  2005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创办了一个“协会奖”,类似于业内表彰,大陆导演都很重视。但那段时间,官方严打“评奖、办节过多”的情况,就给禁了。
  后来,经过协会努力争取,又恢复了资格,但是有条件:不许称奖,得叫表彰,否则就不批准,不转播,不报道!
  于是乎,在某年的颁奖礼上,全场NG。因为他们要把“导演奖”,说成“被表彰导演”;把“获奖感言”,说成“被表彰感言”。
  最牛逼的,连奖杯都不让说,变成了“被表彰证明物体。”
  老爷子立马就怒了,啪地发了一封公开函,题目就叫《可笑、可气、可恨的现代文字狱》。
  除此之外,人家还多次为国内的独立电影展站台,奔走相助,是个特开明的老前辈。
  他身后是北电一系啊,分量妥妥的,而随即,中戏的代表也举手赞成。好嘛,两大山脉全部力挺,都是褚青结下的善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3/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