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2322

  此人,必须是性格果断,能力出类拔萃,最好有宰相之姿。
  将之立为标杆、典型。
  这样,在将来才能显得他的这个考举确实是选拔人才的好途径,让人没有说闲话的余地。
  汲黯听了却是心中漠然,只能顿首道:“臣考虑欠妥了……”
  郑庄,名当时,是他的知己好友,也是他父亲的忘年交,汲黯本想在此关键时刻拉这位世交一把,但没想到,当年郑当时的祖父的所作所为,至今还被汉家天子记在脑子里,怨念延绵四世之久!
  “不可得罪天家啊!”汲黯在心中提醒着自己,不然,就要遗祸子孙,一如当年的郑君了。
  其实,郑当时的祖父当年也没干什么忤逆之事。
  当初,高皇帝击败项羽,将项羽帐下的谋臣尽数俘获,作为胜利者,高皇帝下令,所有项羽过去的谋臣在他面前必须直呼项羽大名,而不能以项王、楚王相称。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刀剑之下屈服了。
  但郑当时的祖父却犟着脾气,我行我素,依旧以项王称呼项羽。
  于是,高皇帝勃然大怒,立刻驱逐郑君,将其赶回老家种田。
  本以为,天家应该忘记了此事,甚至连郑君都不记得了。
  没想到,汉家皇室根本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得罪过他们的人,不单如此,还将这些事情代代相传,这记仇的性格,真是顽固!
  “臣以为南阳人宁成可为第一!”张汤见汲黯遇挫,立刻抓住机会出列举荐道。
  这宁成,是法家的人,就这一点,就足够让张汤支持宁成了。
  更何况,宁成的履历跟张汤一般,世代都是汉吏,熟知律法,精通刑律,特别是第一轮考举,宁成所写的《论韩非五蠹》让张汤起了共鸣。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几日,宁成的老师还写信来跟张汤叙旧了——法家的圈子就那么大,宁成的老师,同时还是张汤的父亲当年的同僚,理论上算张汤的世叔,这面子,必须要卖!
  “宁惹乳虎,无当宁成之怒……”刘德心里叹了一声。
  幸亏他是穿越重生之人,否则,就要被张汤忽悠了。
  这宁成能力与才华都是有的,但是……奈何是个大贪官!
  而且宁成生性残暴,就连不是什么好人的公孙弘都上书刘彻说: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
  这样的人,可以当做刀子用,但不能倚重,更不适合成为负天下之望的考举第一。
  但张汤的颜面也要照顾到。
  刘德装模作样的拿着宁成的卷子看了看,摇头叹道:“不可,此人小吏出生,若为第一,恐天下人不服!”
  张汤顿时就被这个理由噎住,原本想要争辩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实在是刘德的理由太霸道了。
  当此之时,身份家世或许还不如后世三国两晋那般为人看重,但没有一个显赫的家世,确实也很难让人信服。
  不说别的,现在想要当丞相,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先为彻侯。
  不为彻侯不可为相,这是汉室政治的潜规则。
  话都这份上了,张汤、汲黯、剧孟也不是笨蛋,马上就知道了,自家的殿下已经有了人选了。
  于是三人对视一眼,然后心照不宣的齐齐叩首道:“臣等愚昧,不能远见万里,无以佐殿下之明,臣等惶恐,伏请殿下赐告,以解臣等之惑!”
  刘德矫情了一下,道:“卿等皆佐国之才,我倚重为长城之干臣,岂可如此自谦,其令再举之!”
  若是在太宗孝文皇帝没有登上政治舞台前,汲黯等人说不定就真的信了。
  可惜,当年刘德的祖父在政坛上的表演教育了天下人:在君主面前,要聪明一点。
  三人于是再次拜道:“臣等委实愚钝,不能分辨鸿鹄于燕雀之中,伏请殿下明示!”
  刘德扭扭捏捏了一会,道:“我以为济南国颜异可为第一!”
  说这话的时候,刘德特意看了一眼张汤,可惜,没在张汤脸上看出来什么。
  他接着解释道:“颜异乃颜回第十一世孙,家世清白,文字清楚,且素有贤名,列为第一,我以为当是可以的!”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原因,真正的情况是,吴楚将反,而儒家在故齐之地影响极大,齐国故地之上,十个知识分子里有九个是儒家的人,取颜异为第一,有助于收买人心,巩固汉家统治。
  而且,颜异此人人品道德都是一流,经济意识也不错,前世颜异主持大司农,秉政廉洁,坚持立场,算得上是儒家里为数不多的实干派,是能真正弯下腰去检视民生的大臣!刘德认为,他有宰相的资质!
  “今生希望张颜两人能和平相处吧……”刘德心中想着。
  他也并不怎么担心颜异跟张汤再闹到一定要分个生死的地步。
  前世颜异之所以得罪张汤,是因为他固执己见,排斥张汤推行的经济政策,譬如白鹿币……
  刘德不是刘彻,自然不会傻到相信真以为靠一个皇室的名头,就能让一张鹿皮价值百金、千金了。
  张汤三人相互看了看,选了个儒家的人,他们心中虽然不爽,但颜回的名头够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既然张汤是法家,汲黯是黄老派,那他们两个也不觉得再加一个儒家进来有什么不妥。
第136章
尘埃落定
  第一名既定,前三就没有异议了。
  汲黯举荐的郑庄第二,张汤所举的宁成第三。如此一来,这次考举在含金量上来说,就已经相当硬朗了,前三甲全部是在刘德的前世出任过两千石以上官职的巨头。
  刘德再看其他八十多人,竟从其中发现了二十多个在前世算的上有名的人物,最后官至郡守的就有十余人。
  “真想全部收至麾下啊……”看着那些一个个的在历史上曾经威震一方的名字,刘德流着口水幻想着。
  这次考举,人才如此集中涌现,也是因为举荐制度的缺陷所导致,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受限于举荐制度的高门槛和官僚们因循守旧的作风,只能蹉跎地方。
  考举一出现,就将他们从沙子里筛了出来了。
  “真是可惜了……”刘德叹了一声,这些人之中,留给他选择的余地太少了。
  现在,他已经内定了颜异、主父偃、周远、司马相如四人,只有八个名额可供选择。
  而余下的八个名额之中,最少要选择四位彻侯的子弟。
  “还必须要有两位关中出身的士子!”刘德揉了揉太阳穴想道。这没有办法,就是政治正确而已,对于汉室来说,关中才是它真正的根基,笼络和收买关中子弟,就是正确的不能再正确的政治抉择。
  至于公平?这世界上哪来真正的公平?
  于是,真正能自由随心选择的,也就只有两个名额而已。
  这两个名额该怎么用,是要好好考虑的。
  “商议一下乙榜的人选吧……”刘德看着张汤等人道,他拿着一张白纸,先在上面写下司马相如与周远化名的张进,然后递给张汤吩咐道:“剩下的人选,卿等三人好好商议一番!”
  “殿下,这乙榜的评判标准是?”张汤想了想问道。
  刘德洒笑一声,道:“自然是忠臣之后,功勋子弟,以远近亲疏而列!”
  这是其中应有之义了,也算是刘德对那些站出来为他摇旗呐喊助威的彻侯们的一个回报吧。
  只是这事情不能说的太明白,只能靠张汤等人自己去领悟了。
  于是,说完这话,刘德就起身道:“卿等好好思虑思虑,我去东宫给太后请安!”
  “恭送殿下!”
  ……
  刘德到了长乐宫。照例给窦太后做了一次眼保健操,然后,刘德就将今日考举的事情跟窦太后禀报了一番,这才问道:“皇祖母,孙儿,如此考虑可还成?”
  窦太后满意的笑了一声:“哀家不过是个瞎眼的老妇,困居宫廷之中,对于朝政,哪里有什么见解呢?不过刘德你做事,考虑的很仔细,这一点,哀家要夸奖你!”
  刘德连忙乖巧的给窦太后锤锤肩膀,道:“皇祖母缪赞了……”
  窦太后笑了笑,没有接话,只是自顾自的道:“哀家今天把粟妃叫过来,说了说那件事情……”
  “粟妃是很不乐意呢!”窦太后叹道。
  何止是不乐意啊!
  窦太后回想了一下,她眼睛虽然瞎,但耳朵却灵的很,她记得清楚,当她提出要过继刘德给薄皇后时,粟姬的胸膛之中陡然呼吸急促,鼻息加重,手指都快掐进肉里了!
  错非她是太后,执掌后、宫大权,诸妃废立,她可一言而决,甚至不需要跟皇帝说一声,恐怕粟姬当时就要暴走了。
  即使如此,粟姬走时,连脚步都有些虚浮。
  “哀家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了粟妃点头,接下去的事情,就不用哀家提点了吧?”窦太后淡淡的道。窦太后对付后宫妃嫔,可谓是经验十足了,而且,她的长寿殿,对于所有来到此地的妃嫔,都是一个巨大的威慑,所有妃嫔来此之后,都要好好想想,当年的戚夫人是个什么下场!
  粟姬再怎么跋扈,在她的威逼利诱之下,最终也只能低头称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