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4/2322

  田建这才醒悟过来——能在宫里自由玩耍的,除了当今天子的皇子外,还能有谁?
  田建连忙匍匐在地上,将脑袋深深埋下,不敢直视这位大汉的皇子。
  这位汉家的殿下,天子的血脉,似乎已经习惯了接受大臣们的问安。
  他似模似样的矜持的顿住脚步,然后,稚声稚气的模仿着大人教他的话:“孤安,卿免礼……”他话还没说完,一个宦官就过来,说道:“殿下,这是您的舅父,东成候义纵……”
  那宦官笑着对义纵道:“君候莫怪,殿下已有年余未见君候,难免认生……”
  “舅父?”汉家的皇长子抬着头,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大臣。
  他今年已经两岁了。
  虽然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
  但却并非那种既不知喜,也不知忧的米虫。
  他的父亲在他学会走路说话后,就下了严令:皇长子跌倒若无伤,敢有搀扶者,斩!皇长子每日饮食,敢有喂食者,斩!敢与皇长子为坐骑者,斩!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虽一直身处深宫,受到严格保护和呵护。
  但,却并不是娇生惯养之人。
  恰恰相反,他老爹对他的要求非常严厉。
  这就造成了,他年纪虽不过两岁,但已经隐约明白了一些事情。
  譬如,跌倒了,就算再怎么哭,也不会有人扶,直到他自己站起来,才会宦官侍女立刻上前,为他擦拭灰尘和眼泪。
  又譬如,他必须自己拿着勺子跟筷子吃饭。
  除了每天早上可以喝奶外,其他时候,哪怕再如何想喝,也是喝不到的。
  奶妈们,在上午以后,就被禁止接近。
  独立和自尊,渐渐的在他内心养成。
  虽然仅仅两岁,但已经渐渐有了些汉家皇子的风范。
  这使得,几乎所有与这位皇长子接触过的贵族大臣,回家后,立刻就对左右心腹感慨:“当今皇长子,聪慧伶利,是社稷之主……”
  许多人因此将宝提前押在了他身上。
  “舅父大人……”刘病已微微回礼,然后,他将视线前移,看到了义纵身后的田建,问道:“舅父大人,这就是我的玩伴吗?”
  义纵点点头,拜道:“唯!殿下,此子,臣之弟子,忠臣之后……”
  此番回京,义纵已经知道了天子的安排。
  他的弟子田建将与另外几位来自民间的忠臣义士之后,一起成为皇长子的伴读。
  他们将一直陪伴皇长子,直到四岁。
  四岁后,只会有一人能留下,陪伴皇长子,前往上林苑的学苑,如同普通学生一般,去与那些孤儿一起上学,一起成长。
  这是陛下的命令。
  为的是什么?
  义纵心里很明白——这是在按照储君的标准培养啊,只是今上选择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的方式,较之之前历代都完全不同。
  在很早以前,在自己的这个外甥刚刚出世之时,义纵就听到过陛下说过:他的儿子,决不能在锦衣玉食和深宫之中成长,必须进入民间,与市井为伍,同百姓为伴。
  换句话说,从今上开始,老刘家不再需要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能被大臣和贵族像木偶一样操纵的皇帝。
  刘氏的每一个皇子,从此在成年之前,都会过着与一般官宦子弟无二的生活。
  甚至,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是大汉皇子,天家贵胄。
  这样的教育方式,义纵不敢质疑,但他清楚,最起码,通过这样的培养和教育,未来的汉家储君,不会是傻白甜,也不可能是那种别人说风就是雨的二货。
  ……
  刘病已点点头,跟个大人似的,惦着脚,走到田建身边,道:“抬起头来,让孤看看……”
  田建闻言,连忙抬头,顿首道:“殿下,小民田建……”
  “父皇说,你数学不错,让孤跟你多学习……”刘病已似模似样的摇头晃脑地说道:“孤问你一个问题啊……”
  刘病已眼珠子一转,想了想,然后严肃地问道:“一加一等于几?”
  扑哧!
  义纵终于被自己的这个逗逼外甥给逗乐了。
  他抱起刘病已,说道:“殿下,先等臣与田建,去拜见陛下之后,臣再让田建来与殿下玩耍罢……”
  阿姐这一年,常常给他写信,信里说了许多这位逗逼外甥的搞笑之事。
  以前,义纵觉得,那多半有些夸张。
  但现在,义纵确信无疑——自己的外甥,大汉帝国的皇长子,确实是个逗逼。
第877章
觐见(二)
  刘彻此刻正在翻阅着少府和太常的报告。
  报告很长很长,足足堆满了整个案几。
  这些报告,都是近来和未来三个月,汉室将要支付给士卒和军官们的赏赐的有关奏疏。
  总的来说,此番马邑之战,汉家对军队的赏赐,主要是分做三部分的。
  第一,毫无疑问是爵位和土地。
  依照军功勋爵名田宅,战功受封的士卒,是可以得到相应爵位的土地和房屋的。
  当年,秦帝国就是靠着这一手,吊打了全世界。
  秦兵的悍勇和作战意志,因此冠绝列国。
  将包括魏武卒这样的强军,打的都不敢与秦军交锋。
  汉室鼎立以来,其实除了国初,是严格执行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外,在太宗上台后,就开始渐渐停止了按照爵位给付土地和房屋的制度。
  这一方面,是因为汉家天子动不动就赐爵,搞得国内不更以下爵位泛滥。
  其后,别出心裁的输粟捐爵制度,几乎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打入深渊。
  直到刘彻即位后,慢慢的将它复活。
  即使如此,现在的汉家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与秦代相比,依旧是个跛子。
  秦爵体系,立足于耕战制度之上。
  突出的就是每一级爵位都与下一级和上一级,有着明显的差距。
  譬如,在秦体系之内。
  只有有爵位的人才能蓄奴,个人的土地上限与其爵位息息相关。
  但汉室却没有这些限制。
  有钱就是大爷。
  一个家赀百万的富商,即使只是一个庶民,也能照样在家里养几十个奴仆鲜衣怒马,兼并数百上千亩土地。
  而一个家无余财的五大夫,却可能还要给这位庶民富商做佃户。
  所以,当年晁错就毫不遮掩的说: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意思是,爵位这东西,陛下您开口随便封就是了,反正不要本钱。
  这句话间接证明了,在当时的汉室,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已然崩溃。
  因为,秦的爵位,可是非常值钱的。
  从簪枭开始,就享有特权。
  譬如,秦律规定,簪枭从军,每顿给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从不更开始,可免一人更役。
  而在汉室,只有公乘以上,才能享受这个待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4/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