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9/2322

  反正,刘彻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与权贵结合,拥有广泛认可的资本主义能在中国生根发芽。
  反之,只要能与权贵的利益结合起来,获得广泛支持,形成一个全新的利益阶级。
  那么,资本主义的发芽和茁壮成长,是几乎不用去想的事情!
  就像数百年前,春秋战国之交,当地主阶级兴起,而且得到了列国贵族和王族支持后。
  周礼、周制,井田制以及奴隶制,一起被扫到了的历史的垃圾堆。
  为了发展和壮大自己,法家甚至喊出了“刑无等级”的口号,而黄老派也发明了“无为而治”“法无禁止则不纠”的思想。
  正是因为,刘彻看到了春秋战国的历史演变,也看到了后世的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那个名为图朝的时代的崛起过程。
  因此,刘彻深深知道和明白。
  在中国,口号啊理论啊什么的,都是虚的。
  只有好处和利益,恒久存在。
第885章
设计(一)
  刘彻看着跪在自己身前的这个楼烦王。
  他与他的楼烦部族的意义,对刘彻来说,他们大抵是类似后世天朝改开之初的深圳。
  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块石头。
  老实说,刘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
  毕竟,这样的事情,前无古人。
  虽然后有来者,但后来者们玩这一套时,当时的世界,已然是机械大行其道的世界。
  因此,后来者的成功,并没有什么太多借鉴价值。
  最多,能参考一二。
  “棉花……捕鲸业……食盐……医疗……”刘彻的心里,这些词汇一一闪过。
  如今,在上郡和代郡,这两个汉室最贫苦最艰苦的地方。
  棉花种植业,开展的如火如荼。
  去年,皇室在这两个郡的皇庄和官田上,已经基本全是这些舶来的神奇植物了。
  累积种植面积,扩大到了接近一万亩。
  棉花产量达到了接近七十万斤。
  如今,已经全部回收到了少府的仓库之中。
  刘彻腹黑的很。
  他对为他耕作的官田百姓宣布,棉花一斤当粟米四斤。
  换算下来的话,看上去农民伯伯赚翻了。
  因为,上郡和代郡的粟米亩产,自古坑爹。
  此地的粟米,平均亩产只有一石半左右。
  甚至,许多地方只有一石。
  贫瘠的土地以及落后的耕作方式,加之水利设施落后,使得上代成为了秦汉之际,天下闻名的“贫困郡”。
  汉律就特别规定:上郡地恶,顷入刍两石,稾皆三石。
  刍既是干草,而稾则是秸秆。
  这说明,在统治者眼里,上郡这地方啊,连草都不怎么长!
  为了避免把农民逼走,他们不得不妥协,宣布将上郡的刍税征收比例下降,以此照顾当地的经济和民生。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尤其是汉太宗以来,汉室奉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休养生息。
  上郡干脆就常常免征刍稾之税在内的许多杂税。
  刘彻上台后,干脆就宣布:上郡地恶,其民劳苦,朕甚悯焉,其诏免刍稾,更传之役。
  反正那地方也收不了多少刍稿税。
  一年撑死几十万钱。
  而且,刘氏实际也已经有十几年没收他们这个税了。
  与其保留这个名义,还不如拿来收买民心。
  至于那更役与传役,考虑到当地艰苦的民生,刘彻为了维护当地的民生经济,鼓励生育和发展,自然也只能免除。
  不然,以当地人口规模和土地的情况,刘彻怀疑,当地的百姓,尤其是下层的百姓,一旦被发去服徭役,恐怕马上就要有一个家庭陷入困顿,甚至绝境。
  这会迫使他们不得不抱团。
  然后形成一个个大家族。
  依靠家族的庇护和力量来求存。
  但,大家族,是刘氏最讨厌和最不喜欢的一个社会模式。
  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才是王道。
  因为大家族,将会诞生世家,世家会产生豪强,豪强最终能演变成门阀。
  为了鼓励百姓分家独立,生育抚养后代。
  刘彻就只能选择免除对此地百姓伤害最大的两种徭役。
  在这两个事情上面,刘彻表现的跟他自己标榜的一样,爱民如子。
  然而,到了棉花上面。
  刘彻马上就变了一张脸。
  剥削起来,可以说是毫无底线。
  一斤棉花抵四斤粟米。
  这个政策看上去,农民伯伯似乎赚翻了。
  讲道理的话,汉制,一石四钧,一钧三十斤。
  一石折为一百二十斤。
  当地粟米亩产,不过一石半,也就是一百六十斤。
  如今,刘彻开出一斤棉花抵四斤粟米的价码。
  而棉花在上代两郡,平均亩产为六十斤到八十斤上下。
  即使用最差的产量六十计算,他们也能得到三石粟米的回报,若是运气好,亩产八十斤,那就能得到四石粟米的回报。
  这样的回报率,已经高于多数北方郡国的亩产,甚至,与河东这样的膏腴之地也能掰掰腕子。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首先,他们要交租。
  现在,能种植棉花的,也只有刘彻自己的皇庄和官田。
  所谓皇庄和官田,其实是老刘家在过去几十年,用着各种手段,从地主豪强和官员嘴里夺来的。
  犯罪官员和不法豪强的土地,被没收,变成了刘氏的皇庄。
  刘氏再拿着这些土地,租给无地,称为假田。
  在历史上,武帝发动告缗,收田无数,假田之税,甚至超过了田税所得!
  如今,刘氏规定的假田税率约是五成。
  也只有在上林苑,假田税率才是极为优惠的三成。
  道理很明白,上林苑的土地租给百姓,百姓会知道,这是刘氏的恩典。而且,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有宦官和亲信监督,也不会出问题。
  地方上,山高皇帝远,假田给百姓,税率太优惠,很容易被地方豪强勾结官员,将这些土地收归己有,然后再当二道贩子,转租给农民,以此从中牟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9/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