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9/2322

  “陛下,先去哪里?”负责驾车的剧孟在车外问道。
  “去直市吧!”刘彻说道:“朕已经有数年没有见过直市的模样了……”
  直市,是他起家的根源,俗套一点,就是龙腾之地。
  所有皇帝和君王,都会对自己最初的根据地,有着独特的情感。
  刘邦就特别照顾丰沛,尤其是沛县的父老。
  太宗皇帝终生都眷顾和眷念着晋阳的山水和人民,在位之时,曾经两回晋阳,与父老畅饮。
  到了刘彻这里,也不例外。
  思贤苑与长安九市,永远是他心里的类似故乡一样的地方。
  是一个精神寄托。
  而且,这两个地方,也是两个刘彻观察的标本。
  通过观察思贤苑的民生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刘彻能知道现在汉家最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发展到了哪一步。
  而通过对长安九市的观察,刘彻能知道,现在天下工商业,尤其是手工业的发展动向。
  思贤苑,这些年,刘彻常常会去,甚至有空就去。
  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却多少能弥补一些。
  而这长安九市,自他登基后,就一直是通过绣衣卫来观察。
  “但愿这些家伙没有太过坑爹……”刘彻在心里想着。
  刘彻很清楚,下面的人,永远不会报告全部的真相。
  这是任何人,哪怕是神仙,也无法控制的事情。
  尤其是这长安九市,利益大的吓死人。
  每天的交易量和现金流,多的能养活整个长安甚至整个关中的游侠。
  利益动人心,难保不会有人玩花样。
  ……
  当刘彻的马车,驶进直市时,入眼的,是一片繁华的市井。
  此地,与四年前相比,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四年前,这里只是长安城的编织地,地位在九市中排名倒数,但今天,此地却已经成为了长安城最繁华的一个地方。
  因为,这里已经从当初不起眼的柳条制品和其他编织器皿的加工中心,变成了整个长安最大的私营造纸和印刷基地。
  原先的柳条编织商人和手工业者,甚至被新兴的印刷和造纸商人,挤到了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去了。
  造纸和印刷,这两个新兴产业,在此地蓬勃发展。
  是以,直市在长安人嘴里,已经从过去的“柳市”变成了今天的纸市。
  “陛下,现在,直市共有大小造纸工坊四百余家,印刷店铺百余家,所有长安,甚至关中的书籍和纸张,大半由此供应……”王道在刘彻身边悄声报告着:“少府的考工室,几次想要关闭此地了,但都被丞相驳回……”
  刘彻听了点点头,考工室想关闭这里,倒是可以理解。
  因为,在三年前,考工室靠着卖纸,岁入千万。
  但,直市的商人崛起,并且取代了国营纸张的地位。
  直市的商人,以其更廉价和更方便的优势,将考工室的纸张买卖打的节节败退。
  而因为少府自己连印刷国家规定的出版任务都忙不过来,民间印刷业务,也全部都被商贾抢光。
  这些,绣衣卫都有过报告。
  但,这私营的纸张和印刷生产,刘彻从未亲眼见过,也从未听到绣衣卫报告过。
  所以,他很好奇。
第949章
萌芽
  马车刚刚停下,立刻就有好几个店铺的伙计围了过来,招揽生意。
  “贵人,贵人……”七八张嘴巴在马车外面嚷嚷着,一个个口灿莲花。
  “不知道贵人是买纸,还是要印刷?”
  “蔽店的纸张,在整个长安以物廉价美著称!”
  “蔽店的雕刻师傅,俱是从少府请来的大师,更有少府甲等名匠亲自坐镇,绝对可以满足贵人的一切需求……”
  这些嚷嚷声,让刘彻身侧的王道身子有些发抖。
  刘彻微微抬眼,看了看王道的模样。
  鼻子里哼了一声。
  后者立刻就跪下来。
  “行了,行了,这些事情回去后再说……”刘彻提着脚尖踹了这个家伙一脚。
  对于这样的情况,刘彻早有预计了。
  少府卿的事务,庞大而繁琐。
  整个机构上上下下,几近数十万的官僚、工匠、宦官、奴婢。
  如此庞大的一个机构,自然有人会出去捞外快,做私活。
  别说是现在,就是再过两千年,国企的设计师、工程师,偷偷在外面接单,甚至自己开个工作室,也不稀奇。
  这种事情,刘彻也懒得管。
  反正,少府只要能完成任务。
  那他有空的话,在外面接单。
  刘彻是管不着也懒得管。
  但是……
  问题,真的是只有这么一点吗?
  刘彻走下马车,抬眼看了看四周。
  忠诚可靠的护卫们,已经在刘彻的马车外面,形成了一条人肉保护墙。
  那些店铺的伙计,都被隔离在马车的十步之外。
  “我想要这种纸一万张……”刘彻从怀里摸出一张洁白而有泽的纸张,问道:“你们谁能提供?”
  “价钱,不是问题!”
  那张纸,旋即就被一个侍从官递给了众伙计。
  这些家伙接过纸张后,仔细看了看。
  “贵人……”一个脸上长了颗痣的伙计满脸笑容的讨好道:“此乃御纸啊……”
  能被老板委派来招揽生意的,当然都不是什么废物。
  至少也是行业内顶尖的人物。
  “请恕我家店小,不能提供……”那人嘿嘿笑着,却在一个劲搓着手。
  刘彻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
  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印章,丢给他,道:“仔细看看!”
  那人接过一看,顿时就打了稽首,拜道:“原来是高粱侯公子当面……”
  他立刻就有了底气了。
  高粱侯!
  这可是天生自带光环的男人啊!
  在今天的汉家列侯圈子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9/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