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0/2322

  现在,军臣地位稳固了,自然要想办法收拾若卢和呼揭。
  若有可能,呼揭王的右贤王地位,军臣都要想办法剥夺!
  将若卢人丢到梓岭这个靠近云中郡的山区。
  军臣的想法很简单。
  假如汉朝人要进攻,那么,若卢人就是首当其冲的对象。
  汉朝人会帮他先消灭若卢人,而若卢人也会用自己的血肉,来给后面的高阙和阴山预警。
  汉朝要是不进攻,那也没有损失。
  而且被束缚在梓岭的若卢部族,会受到单于庭的亲信心腹部族的严厉监视,不可能再翻出浪花,更不可能再去跟呼揭人勾勾搭搭。
  将这个事情确定下来后,军臣就感觉已经万无一失了。
  河套地区放下四个部族,而且都是主力部族。
  又有着高阙天险可守。
  汉人再强,没有个半年,休想拿下或者吃掉这河套的匈奴骑兵。
  有了这层布置和保险,匈奴的河套,可以说是高枕无忧!
  军臣正欲与呼衍当屠继续说一下其他事情。
  这时候,帐外忽然传来了急切的脚步声。
  两个匈奴贵族走进来,慌慌张张的跪在地上,说道:“大单于,右贤王急报:尹稚斜之子乌维在兰池病死了……”
  军臣闻言,不以为意的挥挥手,道:“本单于知道了!”
  “尹稚斜的孽种,死的好!”
  军臣才懒得管乌维是真的病死的,还是被呼揭人下毒毒杀的。
  他只知道,这个家伙死了,而且是死在呼揭人的看管下。
  不管死因是什么。
  都是好事!
  但,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仅仅过了一刻钟,兰陀辛就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听说了以后,大惊失色,立刻就赶去军臣面前求见。
  一见面,兰陀辛就跪下来说道:“大单于,奴才听说乌维王子病逝,请大单于追究右贤王且之照顾不力之罪!”
  “嗯!?”军臣都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乌维那个孽种,死了就死了呗!
  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军臣甚至都准备给右贤王和他的呼揭族发一个一吨重的奖状。
  乌维一死,那右贤王的势力,就要没有了精神共主,最终,都要乖乖跪下来,向他臣服。
  “大单于!”兰陀辛见此,却是万分的着急,他匍匐在地上,劝谏道:“请大单于想一想左大都尉若鞮和皋林王等人的反应!”
  “右贤王故已死,尹稚斜也亡,然其羽翼尚在!”兰陀辛磕着头,忧心忡忡地说道:“今乌维暴卒,大单于不以为悲,反以为喜,奴才以为,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左大都尉若鞮,是瓯脱氏族的首领。
  皋林王是皋兰部族的首领。
  这是两个有着两万以上邑落的实力派。
  而他们与尹稚斜的关系也很复杂。
  左大都尉的母亲是尹稚斜的姐姐,而皋林王的妹妹曾经嫁给了尹稚斜,准确的说,他是乌维的外祖父。
  去年尹稚斜战死在马邑,这些人一声也不吭。
  但,兰陀辛知道,他们不是不吭声,而是没有办法吭声。
  毕竟,战死在战场,技不如人,在匈奴人的眼里,这属于活该。
  谁也挑不出来错来。
  但,现在,乌维忽然暴卒。
  左大都尉和皋兰王的想法,就值得注意了。
  更何况,尹稚斜一系,在整个幕南部族里,都有着庞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许多的中小部族,他们世代都是听命于在兰池的右贤王的大纛的。
  现在,他们的主子的最后一个血脉莫名其妙的死了。
  这些人心里会怎么想?
  一个不小心,就会让这些部族在心里面对单于庭产生疏离,甚至敌对!
  更别提,军臣现在这样觉得乌维死的好,死的妙的态度。
  肯定会激怒瓯脱氏族以及皋兰氏族。
  让他们对单于庭离心离德。
  而那些靠近长城的中小部族,恐怕会在恐惧中背叛匈奴,投奔汉朝,去给汉朝当狗腿子!
  这样的例子,在过去,并不罕见。
  五年前,不就发生了三个部族,带着人民一起投奔汉朝的例子吗?
  再向前追溯,十几年前的汉匈大战,起因不也是某个匈奴大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杀,他的儿子章尼带着数千部众越过长城,寻求汉朝庇护引发的吗?
  更别提,现在汉朝在边塞,大搞所谓的“三表五饵”,疯狂拉拢那些中小部族。
  整个幕南的部族,无论大小,几乎都有汉朝人的影子在其中若隐若现。
  现在,单于要是公开表示——乌维死的好。
  那么……
  兰陀辛已经不敢想象了。
  可惜,兰陀辛的担忧,在军臣眼里,连个狗翔都不如!
  军臣哈哈大笑:“左大都尉?皋兰王?本单于前两天才见过他们,他们跪在本单于面前,如同一条温顺的猎犬!”
  军臣确实有理由如此骄傲。
  攻灭大宛,匈奴帝国的财富暴增。
  数十万奴隶,尤其是那些女奴的出现,足以让他的威权,恢复到巅峰,甚至可以与老上单于比肩了。
  在他眼里,区区一个左大都尉,区区一个皋兰王。
  加起来也才不过四万邑落!
  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邑落,是忠于单于庭的。
  他们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真正的右贤王和尹稚斜的死忠,不是在六七年前就死在了单于庭的那个流血的夜晚,就是跟着尹稚斜,撞死在了汉朝的马邑城下。
  在军臣看来,他甚至是巴不得左大都尉和皋兰王跳起来反对他。
  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归这两个氏族,将他们的人口和牲畜,充实到单于庭的本部里。
  军臣现在已经越来越想要学习汉朝皇帝那样,进行集权了。
  在军臣看来,马邑之战,匈奴败就败在体制上。
  汉朝因为能集权,所以可以集中力量,而匈奴,却因为内部山头太多,力量无法集中。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当然是收权了。
  这也是他西征大宛后立刻收兵回归的原因。
  不仅仅是因为捞够了,而且还担心老巢。
  更多的原因,还是军臣觉得,他已经可以依靠这样的胜利和那些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开始集权,开始强化单于庭对各个部族和氏族的控制。
  如此,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单于庭的许多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0/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