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2322

  而且,直觉告诉刘德,像大阳县这样处于饥饿中的地方,肯定不止一个!
  河东郡上报给天子的奏折中就明言,河东郡有两个县颗粒无收,其余县区,也多有受灾。
  既然周阳由卡住大阳,不给大阳灾民赈济。
  那么,刘德觉得,申屠肯定也会以牙还牙,卡住其他县乡的赈济粮。
  不说别的,下令看守的粮仓的郡兵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和延缓粮仓调粮就行了。
  当然,直接调动军队,干涉地方政务,那是个2逼行为。
  就算便宜老爹的严令,刘德也不会用军队来干预地方政务。
  军队干政这种事情,不管意图如何,只要开了头,后面就收不住了。
  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军队干政这种蠢事,刘德才不做!
  “我自是明白!”刘德冷着脸道:“卿且宽心,我不会那么莽撞!”
  刘德转头看着马车车帘外饥肠辘辘,面有菜色的民众。
  大阳县肯定有粮食!
  去年秋收,河东可是大丰收!
  就算今年糟了蝗灾,也不至于会落到现在这样的局面,别的不说,倘若那些粮食能自由流通,就绝不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
  刘德用屁股都能想到,蝗灾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河东郡守与郡尉为了争权夺利,不放粮赈灾,只是诱因。
  真正的原因是,大阳县的官僚阶级们跟地主豪强勾结了起来,将粮食囤积了起来,想要卖一个高价!
  特别是现在已经是六月,此时一般百姓,在春耕之时,为了凑种子、耕牛和徭役的践更钱,都会不得不选择将自己去年收获的粮食卖掉,换来钱财,然后,在五六七八九这四个月靠买粮维生。
  蝗灾的发生,使得百姓恐慌,于是粮价高涨。
  偏偏官府无动于衷,没有开仓赈灾。
  这种事情,对于地主豪强,大商人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啊!
  不赶紧囤积粮食,惜售吝售更待何时?
  三世为人,刘德见过高尚的君子,也见过卑鄙的小人,更见过为了一己之私,就放任数千书万民众在饥饿与寒冷中哀嚎的畜生。
  “先去军营!”刘德不容置疑的命令道:“到了那里再说下一步的事情!”
  刘德非常清楚,他既然出现在这里,难保不会被有心人看到和怀疑。
  只要周阳由跟申屠不傻,肯定就会调查刘德这一行人的底细,一旦让他们知道刘德的身份,那么,为了自保,这两个没有节操,不知道什么叫下限的官僚,难保不会铤而走险!
  刘德去军队,只是为了预防万一,总之,先把枪杆子拿在手里,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周阳由跟申屠再怎么胆大,也不敢包围和冲击军营,而且,到了军营中,有了军队的保护,就算万一这两货真的傻逼了,那刘德也可在军队的保护下,安全撤退。
  而且,直觉告诉刘德,军队里的人,特别是中低层的军官,肯定知道更多内幕!
第172章
硕鼠!硕鼠!
  成侗感觉自己的眼皮子忽然间跳个不停,心里有些发慌,好像堵着一个什么东西。
  打开窗户,透了一口气,但心中的不安却越发的强盛起来。
  这时候,他听到街道上有些喧哗,于是,走出门,就看到了十几辆装饰华丽,由一看就知道是上等骏马甚至是战马拉着的马车,缓缓的碾过大阳县的街道。
  “这是谁家的公子出游了?”成侗问着门口自己家的下人。河东地界上,彻侯家族扎堆,因此,常常有彻侯家的弟子奉了家里长辈的命令,来到大阳县祭祀天子庙的神灵与先贤。
  只是,这排场也太大了吧?
  十几辆马车,每一辆都是由高头大马拉着,单单是这十几辆马车,如今的河东的彻侯们,就没几个能凑得齐。
  更别说赶车的车夫,每一个都是精壮的壮汉,护卫车队左右的随从,人人全副武装,腰间配着利剑,背上背着长弓、箭筒,更有一小队骑士跟在车队左右,做着保护工作。
  当今天下,能凑出这种阵仗的彻侯家族,还能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的,不过寥寥几人。
  本郡的平阳侯世家,或许是其中之一。
  但平阳侯若要来大阳,郡守的公文,应该已经提前到了!
  “回主上,据说是从长安来的高门显贵!”下人道答。
  “该死!”成侗一摸自己的额头:“难怪我最近一直心中不安,原来是要破财!”
  于是他吩咐道:“去查查这家公子的底细,找到他们的落脚之地,然后前去递上我的拜帖,求见这家的公子!”
  “诺!”下人点点头,就跟上车队。
  “希望不要出事……”成侗心里祈祷着。
  作为大阳县的县尉,成侗当然知道现在的大阳是个什么情况。
  一旦大阳的现状被捅到朝廷,捅到长安,别的不说,首先朝野就将震动,肯定会有大臣持天子节来调查大阳的事情,一旦发生那样的情况,那么,要掉脑袋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自先帝即位以来,汉家天子砍掉的地方豪强、官吏的脑袋还少吗?
  就连彻侯都因侵占民田而倒下了好几个!
  大阳现在的局面,成侗当然害怕,而且怕的要死!
  多少次半夜做梦梦到长安来的禁军包围了他的家,把他的家人像拖狗一样拖出去……
  然而,假如害怕就能让人遵纪守法的话,那还要廷尉做什么?
  财帛当前,能不动心的能有几人?
  如今的大阳,粟米一石三百钱,还一天一个新的价格,单单是这些收益,就足够所有的地主赚的喜笑颜开。
  但光靠卖米,已经满足不了大阳县的地主豪强官吏商人阶级了,铜钱那玩意多了,也不顶事。
  真正的好处是,米价高涨,迫使平民百姓不得不贱卖自己家的田产,本来大阳县,一亩上田,起码能值个一万钱,但现在,百姓为了活命一千钱也只能卖掉。
  在如今的米价之下,等于是只用了三石粟米,就买到了过去价值万钱的土地。
  不止如此,有些贫民,田产卖光了,怎么办?
  为了活下去,为了一口吃的,许多贫寒的农民,变成了他人的奴仆。
  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短短半个月,成侗的家族就买进了几百亩上等的土地,十几户奴仆。
  成侗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明年秋收之前,假如朝廷没有行动的话,那么,大阳县内的农民,大半都要破产!
  这是地主豪强商人的盛宴。
  甚至有人喊出了要建立一个千年不衰的世家的口号。
  等下人走了,成侗还是感觉不安,于是,他一跺脚:“假如大阳县出了漏子,太守与郡尉,岂能置身事外?”
  于是,他找来自己的长子成疍,对其道:“你去躺安邑,替为父去求见太守与郡尉,把长安有贵人来的事情告知太守跟郡尉,让他们拿个主意!”
  “诺!”成疍领命骑上家里的马,就朝着安邑的方向而去。
  大阳如今的局面,岂是郡守与郡尉两人内斗就可以造成的吗?
  自从周阳由做了郡守以后,河东的官场就从里到外,烂透了!
  郡守周阳由,虽然打击豪强势力不遗余力,但是,假如马屁拍的好,他也能高抬贵手,甚至重用豪强。
  而郡尉申屠,河东本地的地头蛇,手底下一帮本地的官员,跟周阳由这个外来户,势同水火。
  这两人表面上各自拉了一帮人马斗的不亦乐乎,相互给对方使着绊子。
  然而,作为千石的县尉,成侗知道,这两位有着一个共同的利益点——粮食!
  去年河东丰收,除了输送给关中一百万石漕粮,敖仓两百万石军粮之外,按照传统,河东郡本地的粮仓里,也应该有同样数字的储备,以备关东出现饥荒或者险情,朝廷急用之需。
  但是……
  成侗一位在根仓当差的同学告诉他,现在的根仓里面,只有不足五十万石存粮,剩下的粮食去了哪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