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3/2322

  但若是搞砸了……
  在坐的将官,肯定要被长安斥责,甚至有人不得不鞠躬下台谢罪。
  所以,人人都是聚精会神,不敢漏掉任何一个字眼。
  不会有人愿意在如今安东的高速发展时,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被人挤下去。
  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今日的卒子,明天就可能成为队率,甚至司马。
  护濊军内就有很多从一个卒子升到队率和司马的例子!
  甚至,还有人升到了校尉!
  只是……
  大厅之中的亢长会议,却成为了卫暴和成安两个人的煎熬。
  卫暴今年三十多岁,生得虎背熊腰,以至于连成安在他面前,都显得有些瘦弱。
  “成兄……”卫暴在沉默了半个多时辰后,终于忍不住跟成安搭讪:“都督去开军议,怎么这么久?”
  一个优秀的游侠大佬,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要懂得跟上官府的眼色。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下势力,能离得开官府。
  更别说,敢跟官府对着干了。
  当年,天下游侠的精神领袖,大佬朱家,为什么那么风光?
  还不就是人家跟汉家列侯,甚至跟汉家天子都有交情?
  今天的剧孟,为何即便已经不在江湖,但天下游侠却依然将之视为大佬和偶像?
  还不就是人家,就在天子左右?
  “吾也不知……”成安面无表情地说道:“只是听说,似乎是要动员屯垦团和护濊军……”
  卫暴闻言,脸色一变。
  “动员屯垦团?”他挠了挠头。
  作为游侠,见多识广,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倘若连地方上的事情都搞不清楚的游侠,肯定是活不了多久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居然需要动员屯垦团?”
  在卫暴看来,动员护濊军,远远没有动员屯垦团,让他更加惊讶和震惊。
  这既是在传统上来说,汉家郡守冬演,一般情况下,只会动员郡兵,很少有人会动员地方民兵的缘故。
  更是屯垦团在这怀化大地上的赫赫威名!
  汉家在怀化拥有屯垦三十四个。
  其中不乏顶着“羽林卫”“虎贲卫”“细柳营”这样的百战雄狮的屯垦团。
  当屯垦制度发展到今天,屯垦团与军队之间,形成了紧密而强大的联系。
  屯垦团的百姓,在劳作之余,全部都要接受从那些汉军强军之中,派遣来的军官和教官的指挥,进行训练和指导。
  而在同时,屯垦团也是汉室各军安置自己的退役伤残士卒的地方。
  在这些经验丰富的军官和教官们的督导之下。
  屯垦团的百姓,与其说是平民,倒不如说是一头头披着平民马甲的猛兽。
  屯垦团之内,小孩子从八岁开始,就已经在教官们的教导下,学习怎么装卸和拆卸弩机了。
  某些天分优秀的孩子,在十二三岁,就已经被军方盯上了。
  至于屯垦团本身的优秀青年,更是各个强军在扩编时的第一选择。
  去年,虎贲卫和羽林卫扩编。
  虎贲卫屯垦团和羽林卫屯垦团里,就有数百名青壮,通过了筛选,前往长安,成为了虎贲卫和羽林卫的士兵。
  哪怕是其他不怎么出名的屯垦团,在安东的游侠们眼中,也是卧虎藏龙的虎穴。
  没有任何游侠,敢在屯垦团的辖区内闹事。
  因为那只会有一个结果——被屯垦团的民壮吊起来挂在辕门上放风筝。
  甚至,曾经发生过十几个五大三粗的游侠,被二十来个屯垦团的半大小子给俘虏和缴械的故事……
  所以,在听说了安东都护府居然要动员屯垦团的民兵时,卫暴满脸的震惊和惊讶。
  这可是一支虽然不是军队,但实际上可能比很多地方郡兵,甚至比起一些地方的野战军还要强大的力量!
  动员屯垦团?
  这在卫暴眼里,只有一个解释:要打仗了?
  可是,问题是:跟谁打呢?
  卫暴擦了擦手掌,环顾怀化郡周围。
  能让安东都护府动员屯垦团的力量参战的势力,根本就不存在!
  哪怕是乌恒人跟鲜卑人一起造反。
  也不够怀化郡的驻军塞牙缝的!
  至于冰原上的蛮子和野人生番……
  需要出动军队吗?
  目前,四支保全队,加上保全队雇佣的乌恒骑兵或者鲜卑骑兵,已经撵的他们哭爹喊娘了。
  虽然,从齐鲁被迁到朝鲜平壤的儒生们,天天嚷嚷着“兵者凶器”要以德服人。
  但安东全境之内,信他们的人,没有几个。
  至于愿意听他们说话的,更是寥寥无几。
  在这里,在这些年来,移民、游侠、屯垦团、商旅、列侯勋贵以及当地的土著,杂居在一起,彼此交融,彼此融合。
  在此地的特殊气候和特殊地理以及特殊环境下,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民风,渐渐形成。
  安东人没有齐鲁的婉约。
  在这里,也没有时间去玩什么风雅或者慢条斯理的去搞什么“君子之道”。
  要是什么事情都磨磨蹭蹭,不能立即决断。
  那么,百姓就可能会误了天时,不能及时将种子播种,以让其在最适合的时候,生长和繁育。
  游侠误了时间,就可能会少淘金,甚至,地盘被人抢走。
  商贾要是磨磨蹭蹭,那么,市场和利润,就会成为别人的。
  甚至,就连陈嬌的捕鲸,也得快。
  稍稍一慢,鲸鱼就沉入了深海之中。
  所以,此地的生活节奏非常快。
  人们,无论是农民还是商人、游侠,都必须抓紧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抓住每一个可能利用的机会。
  来为自己,为子孙,为家庭,尽可能多的多赚钱,多种地,多产粮食。
  以便在冬天大雪降临时,能守着温暖的火室,看着儿女们吃着各种美食。
  而不是瑟瑟发抖的蜷缩在房里,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儿冻死饿死。
  所以,在安东,实用和效率,成为了首选。
  也成为上至诸侯王,下至黎庶,都共同认可的道理。
  自然,思想和学术,也必须跟此地的民风以及民心相符。
  你说的话,连百姓都不想听,贵族不愿意接受,游侠和商人都抵触,那,你的话,就等于没说。
  于是,自齐鲁迁徙而来,原本趾高气扬,打算教化夷狄,大兴一世的儒家,遭遇了滑铁卢。
  在安东,哪怕是在朝鲜王国,他们几乎得不到支持者。
  反倒是,两年前,几个赶着两辆马车,拢共就三五个人的新杂家在此地大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3/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