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3/2322

  程不识看完报告,让人留下一份副本。
  然后,将正本交给一个侍从官,嘱托道:“送去云中城的车骑将军莫府!”
  ……
  此时此刻,在云中城之中。
  一个庞大的前敌指挥所,已经搭建而成。
  当然,汉家对这个指挥所的称呼是“莫府”。
  莫府者,幕府也!
  是当今世界最庞大最精密的战争机器!
  这是诞生在战国大世最激烈的秦赵争霸时期,由廉颇草创,最终经由白起发扬光大的强大机构。
  一个莫府之内,常常云集幕僚、文人、参谋以及各种军官、文官。
  群贤共策,群策群力,将战争,从一个人指挥,变成了群体指挥。
  发展到现在,汉家的莫府在经历了马邑之战的锤炼后,变得更加科学。
  莫府内部,甚至出现了专业化。
  负责后勤的中军候司马,负责道路的中军佐军候,以及负责支应粮草,分配补给的中军参赞纷纷出现。
  甚至,还有专门的推演战争的参谋团,号为“录事参军”的武苑学子团。
  整个莫府,上下官吏加起来,几近千人。
  他们构成了汉军进攻和指挥的大脑。
  而义纵和他的亲信将官们,则是这个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少府命人送来的战前物资可送达了?”义纵走近莫府中的一个大厅,对着数十个正拿着地图或聚集在沙盘前的将官们问道。
  中军候司马李振立刻答道:“回禀将军,少府所输之物资,已经运抵了云中!”
  他拿着一份报告,递给义纵,道:“这是物资清单……”
  义纵接过来,扫了一眼。
  上面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物资。
  油盐酒肉,这是必需品。
  除此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鱼干、鲸油和红糖。
  尤其是红糖!
  总数额居然接近了三千石之多!
  这在数年前,完全无法想象!
  但在今天,随着南越臣服,汉家获得了一个庞大的蔗糖产地。
  南越王国的郁林、苍梧、交趾、日南、九真,都是极好的甘蔗产地。
  蔗糖贸易,空前兴盛起来。
  为了满足汉室对蔗糖的需求,义纵听说,在南越的交趾郡,当地的南越贵族和地方士绅联合汉家贵族以及商贾,几乎将交趾郡丛林外围的野人和生番抓了个一干二净。
  南越的苍梧王和郁林王,甚至出动军队,对其辖区的丛林进行拉网式的清剿。
  数十万的生番原始部族,被他们抓到了平原和丘陵地区,进行甘蔗种植和蔗糖榨取工作。
  而这些蔗糖,则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江都、彭城、睢阳、雒阳、长安。
  作为回报,汉家的粮船和满载铁器的商船不断南下,给当地带去了粮食、铁器、食盐以及各种各样的奢侈品。
  今天的南越国首都番禹,甚至因此有了小长安之城。
  南越贵族以及百越的部族首领,因为蔗糖贸易,因此醉生梦死。
  以至于曾经有汉家学者去到南越国最南端的日南郡,遇到一个当地的百越世袭贵族。
  这学者见到对方羽冠巾纶,一副汉家士大夫打扮。
  于是,那位学者非常好奇地问道:“君知中国王化乎?”
  答曰:“未知,只知有中国天子,生而神圣……”
  又问:“知周公、孔丘、管子乎?”
  答曰:“不知也,此何人哉?”
  这学者就奇怪了,问道:“君既不知王化,又不知周公、管丘之学,何以羽冠巾纶,如中国之士,行王化之举,乃至于以汉姓用汉名?”
  对方答道:“吾虽不知中国王化,也不知周公、管丘,但吾知中国有稻米之香,铁器之实,丝帛之丽,刀枪之锐也!吾之全族,仰赖中国,如无中国之稻米,铁器,吾族上下,至今依然刀耕火种,被发文身!”
  虽然这个故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天子属意人加工出来的宣传。
  但这至少,反应出来了一个事实——今天的汉与南越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紧密到如同一人!
  南越的丝帛布匹,铁器甚至是油盐,都是中国在供给。
  甚至于,南越人用的铜钱,赖以为生存的药材,也全都是从中国运去的。
  毫不夸张的说,今天,就算南越的赵氏想要反叛。
  那南越各地的官僚和贵族以及那些百越部族也不会同意。
  南越王国的汉化速度,正在以光速进行!
  连日南郡、九真郡,苍梧、郁林这样的素来是割据的地区,现在,都离不开汉家了。
  特别是苍梧和郁林。
  这两地,多山多水,土地贫瘠,假如没有蔗糖贸易,那,当地的贵族,就跟野人没有区别。
  是汉室的蔗糖需求,让他们富裕,让他们温饱。
  一旦这条贸易链断绝,那,苍梧王和郁林王立刻就要回家吃土了。
  而对汉人来说,尤其是北方的汉家军人来说。
  蔗糖这种红彤彤甜滋滋的调味品,简直就是天籁之美食!
  一碗蔗糖水下肚,就能让军心稳定,士气提振。
  若再把蔗糖洒到豆腐脑上面,那,立刻就可以驱散寒冷,让整个人从心灵到身体都觉得暖洋洋的。
  所以,义纵立刻就吩咐下去:“即刻将所有蔗糖,下发到军中各营,吩咐厨子,准备给全军加餐!”
  多巴胺是人类所不能拒绝的刺激!
  它甚至比酒精更犀利!
  而且,它可比酒精好多了。
  传说,北地郡的轻车将军李广,在有了蔗糖蘸豆腐脑后,连酗酒这个老毛病都改了。
  只能说,这是甜党的胜利!
  现在,义纵麾下着三四万大军,几乎都已经被蔗糖所俘虏。
  特别是在寒冷的北国冬天。
  士兵们亟需蔗糖来温暖自己的身体,舒缓大战之前的紧张。
  义纵将这个事情吩咐下去后,将拍拍手掌,召集众将问道:“全军各部的准备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中军佐军候张伟闻言,第一个出列报告:“启禀将军,秦直道的通畅工作,还有三天,就可以完工!”
  义纵闻言,大喜,道:“辛苦云中的父老了!”
  张伟道:“不敢,大军出塞,向匈奴贼子讨还血债,此云中父老子弟之夙愿也!”
  主管军械的虞侯司马李汲随后出列报告道:“启禀将军,各军之军械物资,现已全部运抵前线军塞之武库,随时可以发放到大军手中!”
  义纵点点头,道:“辛苦代上及太原的父老了!”
  此次出塞作战,汉军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余人。
  其中骑兵的装备,除了胸甲需要运输外,其他倒也没什么。
  完全可以由军队自己带着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3/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