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6/2322

  以现在中国的道路情况来说不存在一条可以维持如此之多人马往来,马蹄践踏的道路。
  假如硬要一路出兵,那结果只能是——大军出塞后,民夫们和补给物资全部陷在泥泞之中,动弹不得。
  其实,哪怕是兵分三路后,道路的压力也依然庞大。
  仅仅是为了准备随时修葺道路和疏通交通,汉家就已经做好了动员十万以上的民夫的准备!
  这也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局限性。
  没有铁路,没有水泥路,更加不存在飞行器。
  人类,只能肩挑手提,跋涉在泥泞和寒风之中。
  每一口送到前线的军粮,都可能在道路上被消耗掉三分之二。
  所以,历史上,武帝才会迅速的耗尽他的国库,最终甚至干出了连小孩子也不放过的政策。
  想到这里,刘彻也是叹了口气。
  这是客观事实。
  打仗,哪有不花钱的?
  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大概是这次战争,能带回足够多的战利品来填充国库了。
第1039章
大战之前(一)
  九月壬子(二十四)。
  最后一批汉军的作战人员进入前线。
  带队的是少府丞成毅,墨苑现任山长杨毅以及太医署令石穰。
  他们带来了一百多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工匠,以及超过三百人的太医署医师及学徒,除此之外,还有十余位墨苑墨者。
  毫无疑问,他们是汉家的宝贝中的宝贝。
  在这个时代,想要培养一个医师,一个工匠,一个科学家。
  只能拿钱拿时间来堆。
  所以,他们不是来上战场的。
  基本上,他们只会留在安全的后方。
  最多跟随大军主力行动。
  当然,他们也不是全无用处。
  不然,也就不必来了。
  医生,要处理各种病患和伤兵,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
  尤其是经过了马邑之战后,随军医生,甚至已经成为汉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邑之战时,正是因为虎贲卫和羽林卫带了一个百人规模的军医团,使得汉军的伤兵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许多人因此捡回一条命。
  更多的人,则因此免于残疾。
  所以在军队里,医生是最受军人欢迎和尊重的职业。
  汉军也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军医团队来保全自己士兵的生命和身体健全。
  这同样是来自马邑之战的经验。
  在马邑之战后,汉军统计了本方战损。
  结果发现,由于有着军医的存在。
  大量士兵的生命都被挽回。
  而这些士兵康复后,迅速恢复了战斗力。
  至于工匠们,他们是来实地考察秦直道以及协助汉军,安装和组装某些大型器械的。
  墨苑的墨者们,则是希望亲自上战场看一看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武器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
  而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少府刚刚组建起来的一个“隧营”。
  “隧”是秦汉两代特有的军队编制。
  各大主力野战军团以及重要关塞地区,都设置有隧。
  隧的主要工作,就是作为军队的辅助力量,修葺各种军械,修补车马,架桥铺路,搭设浮桥。
  换句话说,这其实就是古代的工兵营。
  但,跟其他很多辅助兵种一样,“隧”这个兵种一直不受重视。
  在今天以前,多数的隧队,都是由刑徒、赘婿、罪犯甚至是司空城旦组成。
  在军队里,他们干最苦最累的活。
  但战争的胜负,却跟他们无关。
  也就是马邑之战后,汉家才开始重视“隧兵”。
  天子下令由少府牵头,成立了这么一个专业的隧营。
  同时,还将这个隧营武装到了牙齿——当然,是针对他们的任务和工作而言的武装。
  铁锹、铁铲、铁锤、铁杆等等等等,但凡现在有的工具,应有尽有。
  隧营的兵源,也得到加强。
  就以这个少府编组出来的隧营而言,全营上下接近两千人。
  每一个人都是在少府接受了一年以上专业训练。
  除此之外,营中还有着大量百工苑学生,少府名匠学徒以及墨苑的学徒。
  其中不乏有出身士大夫和地主的良家子。
  自然,随着他们的逼格升高,其待遇也就不同了。
  按照长安确定的制度,隧营拥有分享战功的权力。
  只是,其计算方式有些不同罢了。
  譬如,修复一条道路,搭建一条通向敌营的桥梁,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大军扎好营寨,修葺好损坏的军械、车马。
  这些都被细分成了军功。
  虽然,可能远远比不上前线的将士,斩首杀敌来的痛快。
  但,却也不再是战争的旁观者。
  而是变成了战争的一员。
  隧营一到云中,立刻就露了一手——他们仅仅用半天时间,就将云中城中堆积起来的数千套各种损坏的军械修葺一新。
  同时还为军方将弩机和马刀都保养了一番。
  这让义纵立刻就接受了这支专业化的隧营。
  “以后羽林卫也要成立这样的隧队!”许多人在观看了隧营的表演和速度后,也立刻下了决心。
  与这支专业化的技术团队相比,自己军里养的那些隧队,完全可以丢掉了。
  而随着隧营的抵达,汉军进攻前最后的准备工作宣告完成。
  从上郡的增山关,沿着崎岖的山脉,直至云中郡的兴乐塞、沙陵、固陵一线。
  十几个长城的关隘下面,扎满了军帐。
  每日炊烟袅袅升起,方圆十几里都能看到。
  军号声更是响个不停。
  汉家的磨刀霍霍之声,甚至连一些在长城附近放牧的部族都清清楚楚了。
  只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6/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