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4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9/2322

  虽然墨苑的墨者们拍着胸膛保证,五年后,汉家便是司马校尉也可普及此物。
  但郅都却不怎么信。
  这种纯洁透明犹如天空一般的琉璃,岂是好制造的?
  这是鬼神之功,才有的杰作。
  别说五年了,郅都觉得,恐怕再过百年,这样的琉璃都是奢侈品,都是珍宝!
  “赵司马!”收起千里镜,郅都叫来一位棘门军的骑兵司马,命令道:“你立刻率领一百名骑兵,沿着大河侦查,本将相信,一定有可以过河的冰面!”
  现在,已经是乙卯日了。
  留给汉军占据河阴的时间只有两天了。
  无论如何,汉军必须在乙未日前,进驻河阴,并且完成自己吸引匈奴力量的使命,为云中方向的汉军主力,创造出清扫梓岭和鸿鹄塞之敌,进抵大河,直趋高阙创造有利条件!
  这是不因义纵所部提前出塞,或者其他客观条件所可以转移的任务和使命。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军令既下,难道可以因为其他缘故而延误战机?
  这可是会让友军陷入敌人重围,并且导致整个战略部署彻底失败的大罪!
  “诺!”那位司马拱手领命,随即带领战机的亲信部曲,向着远方的大河而去。
  在郅都的视线中,他们从山丘的缝隙之中,穿过一条峡谷,深入大河之畔,然后沿着河畔前行。
  “报……”
  这时候,一个插着令箭的信使疾驰而来,他飞奔到郅都面前,将一个密封的紧急军情呈报郅都:“车骑将军急报!”
  郅都接过来看了看,然后,摇了摇头,拿起笔在一纸上写了一些字,再将之密封起来,交给那信使,嘱托道:“即刻发往车骑将军!”
  自从季心向当今天子献上养鸽、训鸽之术。
  少府就专门培养了数十名养鸽人,职业驯化信鸽,并将之用在军事上。
  当然,现在,少府培养的信鸽,都没有成熟。
  所以,此时,汉家能调用的信鸽,也就是季心献给天子的那三十多只。
  此番出征,汉家三路都有专业的信鸽人带着信鸽随军。
  靠着信鸽,汉军三路大军始终能最快速度的交换战场情报。
  这也是郅都能在义纵出塞后仅仅一天就得到消息的缘故。
  不过,这信鸽使用起来,也是有损耗的。
  尤其是在这塞外,猛禽多如牛麻。
  到现在为止,郅都已经损失了三只信鸽了。
  等到此战结束,恐怕汉室堪用的信鸽,只会有个位数了。
  不过,义纵在信里所说的事情,却让郅都感到有些亚历山大。
  “想不到,我军所需要面对的敌人居然是如此之多!”郅都在心里感慨着,对着未来,有了一丝丝的畏惧。
  但更多的却是兴奋!
  义纵的信上,说的事情不多。
  基本上就两件。
  第一件,就是告诉他,此番汉军所需要面对的敌人,超过了战前预计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战前,根据侦查和情报。
  汉军大体预计,在这河间之地,包括榆林塞、高阙等要地。
  匈奴人大概有数十万邑落,约八到十个左右万骑,总兵力大概在五万左右。
  即使匈奴出动援军,从幕南和河西赶来,十天之内,其总兵力也不会超过六万。
  堪堪与汉军出塞的兵力相当。
  但现在,义纵的情报显示,匈奴人在这河间地的兵力不是十个,而是十四个万骑之多!
  其中,甚至包括了其左大将的本部万骑,单于的本部万骑,以及呼衍氏、兰氏和须卜氏的万骑。
  仅仅是这些匈奴帝国的绝对主力,也是超过了七个万骑!
  而每一个匈奴本部万骑,都是匈奴帝国的精锐,每一个的战力,都不比折兰人差多少。
  在汉匈数十年的战争过程中,匈奴入侵虽然声势浩大。
  但,即使是最多的那一次,十四万骑在老上单于统帅下南下侵略,但本部万骑也才五个!
  很多时候,匈奴入侵,都是一两个本部万骑作为主力,裹挟仆从和奴隶,气势汹汹。
  而匈奴人的本部万骑……
  郅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有些心有余悸。
  近年来,汉家对匈奴的渗透和情报侦查,越来越详细。
  因此,有关匈奴帝国的虚实,也就被人摸清楚了。
  匈奴单于自诩控弦四十万。
  但实则,其治下的邑落和部族,远不止如此。
  只是,他很难完全调动和动员而已。
  毕竟,汉军六万大军出塞,就将汉家国库和北边的战略积蓄以及人力物力抽调一空。
  同样的道理,匈奴人也根本组织不起四十万这样规模的军队。
  哪怕是加上奴隶,加上杂役,加上那些仆从,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规模。
  毕竟,可以想象一下,四十万人,起码就是八十万匹马,数百万的牲畜群。
  这样规模的牲畜和人群,足以在草原上变成一个比蝗虫还恐怖的移动天灾。
  他们会吃光路上的一切青草,甚至连土壤之中的草根也要被啃掉。
  他们将喝光一切沿途的饮水,并且留下堆积如山的人畜粪便。
  然后,等到第二年,他们所过之处,将会寸草不生,甚至可能形成沙丘地带甚至沙漠!
  让匈奴永远无法再在这些地方放牧。
  这几乎跟自杀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实际上,当兵力规模达到十万这个数字,哪怕是匈奴人,也很难承受了。
  二十万大军的话,就几乎是极限。
  至于像平城之战那样,四十万人马南侵的故事,几乎不可能再次发生了。
  因为,匈奴没有那样的条件了。
  这也是汉室战前的预估判断的理论之一。
  但,现在来看,还是低估了匈奴人!
  想想也是,从榆林塞向南,在阴山环绕下的这片土地,足足有着数千里的面积。
  几乎相当于汉家至少四个大郡的总和!
  这样广袤的土地上,足以养活超过五十万的匈奴游牧民。
  哪怕是五丁抽一,也可以凑足十万人马!
  更何况,义纵方面的情报显示,匈奴的高层,左大将呼衍当屠和左大当户兰陀辛在战前,将各自的本部力量,调动到了此地。
  还带上另外一个匈奴大贵族兰氏的一个万骑驰援!
  “十四个以上的万骑!”郅都想着义纵情报里的内容,就不禁骂道:“该死!该死!夷狄果然信不得!”
  这么大规模的匈奴兵力调动,怎么可能瞒得过那个汉家埋在匈奴内部的耳目且渠且雕难?
  因此,此事其实就证明了,此人在耍花样!
  好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9/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