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2322

  全场寂静无声。
  章德顿时就感觉自己被人打脸了,脸上火辣辣的疼。
  他暴怒一声,喝道:“长史文信,督邮李珂,这两人在哪里?死了吗?”
  “难道非要请天子节吗?”说着就作势欲要恭请天子节。
  这一次,周阳由终于出声答道:“天使目光如炬,下官佩服,回禀天使,长史文信,督邮李珂,司马张安,此三人,屡犯国法,收受贿赂,曲法乱政,徇私舞弊,已于前日畏罪自杀……下官御下不严,有失管教,还请天使降罪责罚……”
  章德望着周阳由此刻平静的如同湖面的脸庞。
  就算是他,也终于知道,河东郡的问题,非常严重了。
  长史、司马、督邮,都是一郡之巨头,在某些郡县,倘若郡守稍微弱势一下,甚至要被这三个巨头架空。
  然而,在河东郡,这三位仅次于郡守、郡尉的千石大员,却“畏罪自杀”了。
  这说出去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章德是不信的!
  不仅不信,反而深深的疑虑了起来。
  能逼的一郡之内的三个巨头“自杀”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只能说明一件事情——河东的局面,远比想象中更复杂,一旦把盖子解开,说不定就要烫伤那个揭盖子的人了!
  周阳由看着前一刻还威风八面不可一世,此时却沉默犹豫的章德,他的心里冷笑一声:“你可有胆子继续查一下去?”
  回到安邑之后,周阳由就一面布置对付文信等人,一面开始寻思解决之道,终于让他想到了这个法子,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朝廷要查根仓的事情跟穷追大阳县的事情的背后,那就查好了!
  只是如今关东诸侯蠢蠢欲动,朝廷甚至派驻了大将军在荥阳,督管齐赵兵,在这个时节,朝廷有那个胆量冒着河东糜烂的风险继续深挖下去吗?
  更重要的是,周阳由现在已经没了后顾之忧了。
  他的表兄,淮南王刘安前日传书于他,请他一起共商大事。
  什么大事?
  当然是为父报仇,推翻长安天子!
  长安天子和刘德要是再咄咄逼人,就休怪他翻脸无情,鼓噪河东了!
  在周阳由看来,假如朝廷的人再挖河东的阴暗面这么挖下去,到时候,河东官场上上下下兔死狐悲,必然会团结到他这个郡守的旗帜下。
  到时候全郡上下万众一心,官员士绅团结如一人,再引淮南国军队为外援,也不是做不成事情!
  即使退一万步,大事不成,他也能潜逃淮南,再由淮南逃到吴楚或者匈奴去。
  章德此时真是纠结万分。
  看着周阳由,他冷哼了一声:“周阳太守,你胆子也太大了!”
  三个一千石啊!说死就死了!
  一个自杀的名义,骗的了谁?
  但看着满朝噤若寒蝉的官员和安邑城头上的士兵,章德的胆气一下子就泄了。
  他终究不过是个宦官而已,这也是他第一次出使地方,那里的气魄和胆量来处理这种事情?
  “下官不敢……”周阳由淡淡的道。
  原本他还有些犹豫,有些害怕,毕竟,汉室天子积威日久,民心归附,贸然的跟着表兄淮南王刘安造反,可能还没来得及举旗,就被他郡守衙门的官吏给缴械了。
  但现在,当他看到章德脸上的惊恐和疑惧,他心中原本对于皇权的畏惧和恐惧瞬间荡然无存了。
  “不过如此而已……”周阳由心里仿佛有个魔鬼在感慨着:“奴才如此,主子又能强到那里去?!”
  此时的周阳由,已不是之前的那个周阳由了。
  郡尉申屠去了荥阳,留下来的心腹和亲信也被他一扫而光,余者全部都是小猫小狗,不足为患,郡内大权,尽操于他一人之手,真正的大权独揽。
  也就是说,他已经具备了狗急跳墙的资本。
  而人有了仪仗,再破除了心中的恐惧之后,野心就迅速膨胀了起来。
  当年,项羽见秦始皇出行,直接道:“我可取而代之!”
  当时的项羽,无兵无权,不过是一个楚国的旧贵族而已,他为什么敢有那么大逆不道的念头,还敢宣之于众?
  无它,心里没有畏惧之心而已。
  ……
  平阳县,平阳侯宅邸之中,袁盎正过着醉生梦死的逍遥日子,几个娇滴滴的美人为他锤着背,悠扬的乐声,听在耳中,这日子,不要太舒服了。
  这时候,他的一个亲随悄悄的来到身边,耳语几句,袁盎脸色立刻严肃了起来,挥挥手让侍女与乐师都退了下去,问道:“真的吗?”
  “诺!”那亲随答道:“确认无疑了!”
  “蠢货啊!”袁盎立刻站起身来,嘴里骂了一句:“刘氏岂是会受威胁的人?”
  “高皇帝连太上皇帝的肉都能与项羽分食啊……”袁盎嘴里嘀咕了一句:“这岂非是逼着刘氏杀你?”
  当年,楚汉争霸,高皇帝刘邦的生父刘太公为项羽所获,项羽自以为拿到了王牌,以太公的性命相逼,企图逼迫高皇帝就范,哪里知道,流氓有了文化,谁也挡不住,项羽说要烹太公,刘邦反手一句“请分一碗给我……”,项羽立刻就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自那以后任何想威胁刘氏的人,都要好好想想,刘氏天子为了江山社稷,连老爹的性命都可以不要,妻子也可以随便抛弃,岂是随便能被威胁的?
  但事情无疑是闹大了,他必须马上赶去,帮着收拾烂摊子了!
  于是他对左右伺候的平阳侯家下人道:“请代我向贵家家令致敬,承蒙招待,感激不尽,但余此刻有要务要去处理,就不再打扰了……”
  左右皆道:“丝公请慢行,我家少主与家令都吩咐过了,丝公来我平阳,可以像自己家一样随意……”
  袁盎哈哈笑了一声,这确实是他生平最骄傲的事情。
  不管到哪里,就算是荆楚蛮夷之地,戎狄化外之国,他也能有落脚之地。
第192章
暴走的刘德
  刘德这时候在介山之上,三天前,他就离开了吴山,绕过安邑,从涑水进入临猗,来到了这介山脚下。
  自春秋以来,每一个来到河东的官员、贵族、皇室成员,介山是他们必须要来的一个地方。
  因为这里有介庙。
  介庙之中祭祀和供奉着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忠臣孝子介子推。
  这么说吧,连秦二世那个混账,到了河东,都懂的亲自上介山祭拜介庙,封介子推为介候,裂介山为其封地。
  当此之时,官方与民间,对于介子推更是推崇备至。
  此时,介子推在中国的地位,大体上相当于后世的屈原+岳飞的合体。
  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华夏这时最重要的节日——寒食节就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诞生的。
  每年的寒食节,汉室天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家家不生火,人人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即来了河东,不来祭祀介子推,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特别是刘德如今几乎亮明了身份,除了没有公开宣称之外,其余一切都如皇子出巡了。
  就像现在,刘德登上介山,拜祭介庙,随行的臣子,除了郅都、汲黯、垣候刘赐之外,还有临猗县县令张置,县尉王敢当。
  恭恭敬敬的给介庙尚飨,奉上祭品,刘德躬身一拜,对左右道:“疾风知劲草,国难思忠臣,介公忠德,千古传唱,临猗县每年都要派专人来此修缮和维护介庙,还有专门挑选几户忠厚老实之民,为介庙编户,四时祭祀,不得有误!”
  “诺!”一旁小心伺候着的临猗县县令张置与县尉王敢当立刻点头,将刘德的这个指使记下来。
  “殿下,请为介庙题一副字罢……”临猗县令张置趁机让人抬出一副牌匾,道:“先前介庙的牌匾与石碑,俱是秦二世所立,二世昏君也,安可为介公庙勒石留传?所以,早被民众所毁,如今介庙,一无牌匾,二无勒石,甚为可惜,若得殿下题字,介公九泉之下知晓,当也可瞑目了!”
  这种赤裸裸的拍马屁,让刘德笑了起来。
  谁不喜欢被奉承?
  反正刘德觉得自己很享受这感觉。
  当然,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像这种马屁,心里爽爽就好,真当真那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刘德可是记得很清楚,两千年后那些到处题字留名的领导,一朝进了秦城,连他们给母校和家乡题的字都给人干干净净的铲掉了,甚至于连学籍都给抹掉了。
  眼前不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秦二世当年所题的牌匾与勒石的石碑现在在那里?
  但题字这事情,谁不喜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