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9/2322

  义纵看着他们,却是微微一笑,道:“看来是真的了,少府卿果然让你们携带了数百石石脂随军行动,以探究此物在极寒条件下的变化!”
  “但,现在,本将以车骑将军,大汉东成候的名义,将这些石脂全部征召了!”义纵拿出腰间佩戴的一个玉佩,丢给他们,说道:“此乃天子钦赐之御物,少府诸官,听令吧!”
  那些官员接过那玉佩一看。
  只见玉佩上面,用着小纂,铭刻着四个大字:如朕亲临!
  他们立刻跪下来,恭敬的领受命令,说道:“臣等谨奉诏!”
  在义纵面前,在这块玉佩面前,少府的官员,是肯定不会有原则的。
  因为,他们是天家的家臣。
  不是朝臣!
  只有朝臣才能在皇帝面前讲原则,而家臣……原则就是一切遵从天子的诏命!
  不过,出于原则,一个少府官员,将一张公文拿到义纵面前,说道:“请将军签字!”
  这也是现在少府开始树立的制度:一切物资、金钱的往来,都必须记账,除了记账,还必须备案,除了备案,还得有人签字画押。
  哪怕调用物资的人是天子,也需要天子亲自签字,才可以调用物资。
  不然的话,假如出现了缺漏。
  那么,就直接追究负责这些物资管理的人。
  假如缺漏规模过大,少府六丞也要连坐!
  这种蛮不讲理的制度,在确立后,立竿见影的堵住了少府的硕鼠中饱私囊的许多途径。
  当然,要完全消灭这些行为,那是不可能的。
  义纵当然也知道这个规矩,他接过那文书,看了看,然后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还加盖上自己的车骑将军印信。
  这些少府官员在确认了义纵的签字后,就笑着道:“将军请随我等来……”
  一刻钟后,在他们的带领下,义纵来到了鸿鹄塞内的一个地窖。
  这可能是当年秦人留下的一个用来储存酒类和粮食的地窖。
  但此刻,这个地窖成为了少府储存某些特殊产品的仓库。
  将地窖门打开,义纵跟着少府的官员们走进去,点燃火把,然后就看到了,这个地窖里满满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材料。
  义纵甚至还看到了数十柄巨大的新型巨弩。
  “少府打算在此进行神臂弓的冬天实验?”义纵笑着说道:“想法不错!”
  此番出塞,由于是冬天,给汉军的强弩部队,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许多原本在长城内可以使用自如的弓弩,在这冰天雪地的塞上,都失去了作战能力。
  好在汉军准备比较充分,携带了大量的生石灰,不然有一半的强弩部队,将面临弓弩不能张力的尴尬。
  那些少府官员闻言却是笑了笑。
  汉军的武器,现在已经建立了各种入役前的实验制度。
  不仅仅要在军队中找几个试点,以进行观察,还要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这是一种确保制式大规模生产装备的武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制度。
第1116章
高阙会战(三)
  ……
  “君候,这些就是石脂了……”一个少府官员,领着义纵走到地窖的深处。
  那里,密密麻麻的码了数十个木桶。
  义纵走上前去,将木桶揭开,露出里面盛着的深褐色或者黑色的黏稠液体。
  因为塞外的严寒天气,这些黏稠的液体,都已经冻成了一种类似于猪油凝固后的冻状物体。
  “此物可以燃烧?”义纵回头问道。
  “然!”那少府官员答道:“墨家曾经做过实验,此物点燃后,如同油脂,燃尽方灭!甚至无法用水扑灭!”
  “善!”义纵点点头,说道:“将这些石脂全部送去我军营中备用!”
  “诺!”
  ……
  翌日,义纵军队既渡过北河。
  此时,汉军在北河上已经搭设了六个简易浮桥。
  浮桥,在中国又称之为“艁”(zao)。
  早期的艁,看字体就知道,是一种将木舟捆绑起来,形成河上桥梁的方法。
  所以,架浮桥又被称为梁。
  如房之梁,横架江河!
  早在春秋时期,甚至西周时期,诸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这种浮桥的架设之法。
  并且,将之纳入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之中。
  所谓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诗经之中就有赞曰: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个方字,实际上是方舟的方,而非许多人理解的“泭”。
  发展到秦汉,艁舟之术,其实已经经过了一次飞跃式发展。
  特别是在秦始皇时期,为了解决军队渡河问题和皇帝本人巡游天下,横渡江河时的障碍,秦人将艁舟之术,在旧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良。
  出现用双舟一体,首尾相连,互相捆绑的浮桥。
  秦极盛之时,在这北河、南河,架设了大量永久性浮桥,以供军队和士民通过。
  不过,随着秦王朝崩溃,这些浮桥,也早已经被大水冲毁,成为了朽木。
  而现在,汉军使用的浮桥,则是在秦人的浮桥技术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式浮桥。
  依旧采用了秦人的双舟结构,但增加了悬挂在舟船上的木桥设计。
  这种结构,使得只要这浮桥存在,那么,即使大河的水流再湍急也无法危及渡河的军队。
  更因为用了双舟结构,使得浮桥的桥面很宽,连战马甚至战车都可以通过。
  “隧营的技术还真不赖……”义纵在渡河后赞道:“急切之间,就可以在此大河之上梁艁为桥,真乃神乎其技!”
  作为高级将领,义纵自然知道,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围绕浮桥而展开的大战。
  最有名的莫过于春秋晚期,穆公为了复崤之战的仇,而发动的对晋国的攻势。
  那次战争,秦人就是使用了艁舟,渡大河,出其不意的拿下王官,使得晋军甚至不敢迎战。
  于是穆公封崤之战中的秦国阵亡将士遗骸,哭丧三日,然后引兵归国。
  但历来,艁舟之事,不仅仅耗费时间长。
  当年秦始皇为了渡过湘江,使刑徒三千人尽伐湘山树。前后十几日,才搭好浮桥,结果天公不作美,一阵狂风,将浮桥吹散了……
  而这几座浮桥,隧营据说只用三天就搭建好了。
  而且,材料俱是取自附近山林的树木,除了人工成本和一些从后方运来的材料外,汉军没有多花半个铜子。
  可谓是经济效益极高,而且,这种浮桥极为坚固,只要用心维护,起码还可以使用三五年!
  当然,这也跟大河封冻,使得浮桥的搭建速度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仅仅凭借这隧营三日成桥的速度,也足可让这个兵种从此成为汉军三军必备的辅助兵种!
  从今以后,任何将军出征,恐怕都要带上隧营才肯出征。
  这样一想,义纵心里面对隧营要分润军功的怨念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渡河之后,义纵率领自己的前锋,没花多少时间,就抵达了程不识所部的大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9/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