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6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5/2322

  对儒生和儒家,只有提防和警惕,而没有厌恶和厌烦。
  不然的话,董仲舒估计自己能回家种田,都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而如今,类似石渠阁会议这样的大事。
  自然容不得半点闪失。
  公羊学派,即便不能在石渠阁之上,一鸣惊人,天下知名,至少也得守住自己的基本盘和基本要义。
  决不能让谷梁派翻盘,更加不能让荀子学派骑到脑袋上拉屎屙尿!
  这样的场面,仅仅只是想想都恶心死了,更别提万一变成真的该怎么办了!
  想到这里,董仲舒终于放下心里的芥蒂,对自己的门徒道:“去,递拜帖,言我欲拜问师兄!”
  “诺!”那门徒犹豫片刻,还是领命而去。
  不久后,胡府的大门洞开,董仲舒看到自己的师兄胡毋生,领着他的几个弟子门徒,亲自出迎。
  “师弟……”胡毋生长揖道:“许久未见,师弟依然风华如初……某却已经老朽拉……”
  董仲舒连忙下车,敬拜道:“仲舒不才,竟蒙师兄出迎,受宠若惊!”
  而董仲舒的随行弟子门徒,也都恭敬的对着胡毋生拜道:“见过胡子!”
  胡毋生的门徒也纷纷回礼:“见过董子……”
  胡毋生笑着上前,挽起董仲舒的臂膀,说道:“师弟来的正好,吾正有些事情,与师弟分说,今夜,你我师兄弟当痛饮彻夜,谈论古今……”
  “唯!”董仲舒连忙道:“敢不从命……”
  然后,他的眼睛就在一位站在胡毋生身侧的中年官吏身上停留许久。
  那人,董仲舒很熟悉。
  就是现在胡毋生的头号得意弟子,同时也是儒家目前在官场唯二的两个天子亲信之一,主爵都尉公孙弘。
  望着这个外貌俊朗,据说能力非常出色,屡屡得到天子赞许的男子,董仲舒在心里叹了口气。
  谁又能知道,仅仅在七八年前,这位当今天子的宠臣,心腹,还只是薛县山陵之中的一个放羊人,靠着牧羊维生。
  穷困潦倒,甚至被人悔婚,几乎成为了世界的弃儿。
  当年,公孙弘曾经到处拜师。
  甚至,只要有人教,便是做牛做马也愿意。
  但包括他董仲舒在内的许多人,在考察过后,都放弃了他。
  因为他年纪很大,已经过了求学的黄金年纪,更因为他自学过《吕氏春秋》这样的杂家著作。
  对于儒家而言,杂家虽然说不是敌人,但也属于异端。
  儒生们读过吕氏春秋的人很多,但从来没有人会主动去教导一个读过吕氏春秋的人。
  只有胡毋生当时顶着压力,收下了这个当年衣冠破旧,潦倒穷困的男人。
  而现在,事实证明了,这是一颗璞玉,而且是大器晚成的璞玉。
  此人这几年,几乎成为了胡氏公羊学的活广告。
  无数的列侯贵戚和大地主,都挥舞着金钱,死也要将一个子弟塞到胡子门下教导。
  至于商人们,更是跪舔都来不及!
  因为公孙弘,就是主管天下工商秩序和税收的最高官员!
  想到这里,董仲舒就不禁有些后悔,当年若是他收下这公孙弘,今天得意就该是他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公孙弘的教训,董仲舒这些年在自己的颍川学苑之中,打起了有教无类的旗号,无论是谁,无论什么出身,什么年纪,只要有志于学,只要自带干粮,就可以在学苑之中听讲。
  某些学习成绩突出的贫困子弟,更是得到了他的救助和帮助,每岁赞助笔墨纸砚以及衣食住宿。
第1162章
合纵(二)
  “陛下这次举行石渠阁之会,欲与诸子百家名士共商国事……”一进门,董仲舒就开明宗义的道:“师兄长者,素为陛下所敬,不知可有什么计划或者说想法?”
  说着,董仲舒就抬眼看了看胡毋生身旁的弟子公孙弘。
  旁的,董仲舒无法确定。
  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相信——公孙弘肯定知道某些外人难以知晓的内幕。
  毕竟,他身为主爵都尉,出入宫闱,与兰台的不少尚书,甚至尚书令汲黯,都是往从甚密。
  若是绝密的军国大事,公孙弘可能还会被瞒着。
  但这种实际已经公开的秘密,董仲舒知道,公孙弘肯定是知晓一二的。
  而他就缺这个关键性的沟通渠道。
  胡毋生却是笑笑,没有接话。
  这种事情,是不能乱说的。
  当今最讨厌乱嚼舌头根子的家伙!
  去年,兰台一位颇有潜力的尚书郎,就是因为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掌握的信息,结果被发落到了会稽郡去破山伐庙,与当地巫祝做斗争去了。
  “师弟请入内……”胡毋生微微笑着,将董仲舒迎进自己的书房。
  立刻就有下人奉上了从南方运来的上等茶叶,为主宾客人泡上。
  热气腾腾,清香四溢的茶叶香味,让董仲舒嗅着,都忍不住赞道:“师兄好雅致!”
  如今,在长安的贵族士大夫圈,这种泡茶的方式非常流行。
  尤其受到黄老派贵族和士大夫的追捧,认为这是真正的君子雅兴。
  就连儒家也颇为喜欢这样的饮茶之法。
  不过……
  这种从南方运来的青茶,尤其是上等青茶,现在价格昂贵,不是等闲人能用的起。
  但胡毋生就不同了。
  他的弟子公孙弘,身为主爵都尉,掌管天下工商税收大小事宜,负责核定商贾訾产。
  整个天下,想要巴结他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
  虽然公孙弘在坊间的物议很好,两袖清风,就连一日三餐,也是其细君亲手所做,不止有一个人曾经看到过主爵都尉的夫人,带着下人在市籍之中选购青菜和米醋,也不止有一个人曾经亲眼看到过这位主爵都尉自己给自己缝补衣物。
  虽然说,这有可能是作秀。
  但,最起码董仲舒从未听到过任何公孙弘以权谋私的传闻。
  恰恰相反,这位当今的税吏,任何人的税都敢收。
  传说,他甚至连程郑氏外戚和卓氏外戚的税,也是分文必争。
  但,公孙弘可以两袖清风,并不代表商人们就没有送礼和孝敬的地方了。
  公孙子不收钱?
  没关系!
  公孙子有老师,而他的老师在临淄有一座名为稷下学苑的山门。
  把子弟外甥什么的往稷下学苑一塞,岁时奉上捐赠。
  这公孙子总没有办法拒绝了吧?
  毕竟,大家打的旗号是“敬胡子长者,奉财帛以助胡子教化天下”。
  别说公孙弘没有办法拒绝和阻止,就是胡毋生本人,也是无可奈何的。
  因为,当世办学,不必从前了。
  以前,大家都是用竹简学习。
  即使是穷光蛋,只要有毅力,去山上砍点竹子,自己动手,用绳子串起来,再买把刻刀,这就可以开始学习了。
  现在就不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5/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