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1/2322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去低头做事呢?
  修习内德,就可以了嘛!
  泥腿子什么的,跟着哥哥一起就安啦!
  当然,万一要是出了岔子,搞得国破家亡,那肯定是皇帝的锅!
  昏君,早就告诉过你要亲我等贤臣,远小人,就是不听!
  看!
  灭国了吧!
  所以,思孟学派之中,人人都跟霜打的茄子一样,垂头丧气。
  没有办法,他们就是一个靠务虚而存在的学派。
  不然当年,荀子也不会恨铁不成钢了。
  而在儒家之外,黄老派和法家以及墨家,都是搬着板凳看戏。
  别看黄老派懒洋洋的,但实则,人家还是一个治世派。
  理论虽多,但实际行动也不少。
  至少,现在的汉室秩序和法律是他们建立起来的。
  如今的大部分的基层组织,也是他们建立起来的。
  他们现在是懒,但他们动弹起来时候,效率也是高的惊人!
  说出来,你同样可能不信。
  当年萧何城长安,只花了三个月……
  其效率之高,哪怕放到两千年后,也足以让人惊叹!
  而且,还没有劳民伤财,更没有影响农业生产……
  他是抽了冬天的农闲时节把长安城建立起来的……
  梧候阳去疾,也正是因此,才无可争议的被封为列侯!
  直到今天,长安的城墙和城市整体构造,大部分,都依然是当年萧何所建的那个长安城!
  巍峨的长安城,就矗立在这里。
  所有看到它的人,都为之震撼和倾倒。
  但,它却只是一个用了三个月,总共数万民夫和相同数量的军队,就建立起来的城市。
  所以,尽管刘彻一直看黄老派就想踹他们一脚。
  但却从未去踹过。
  这是因为刘彻知道,当他和国家需要的时候,黄老派必然会用一种完全相反的精神面貌出现。
第1240章
威权
  刘彻发了这么一通彪后,整个石渠阁一时间都有些寂静。
  即使是墨家和黄老派,都是凝神屏息,大气都不敢出。
  没有办法,当今天子轻易不发怒,一发怒就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
  当初,朝鲜卫氏以为自己背靠着匈奴爸爸很牛逼,结果,今日朝鲜卫氏家族,只有几个婴儿还活着,其他人都成了尸体。
  其后,列侯勋贵们也以为自己位高权重,皇帝不敢动。
  结果,现在,旧贵族列侯勋贵集团,被打的凋零残破,只剩下了不到百人……
  取而代之的是马邑之战以来崛起的新兴军功贵族。
  再之后,齐鲁四王也感觉自己萌萌哒,是皇帝长辈,以为皇帝奈何不得。
  结果,天下人都看到了。
  章丘民变,天子怒发冲冠,威权所过,四个王冠落地,成千上万的齐鲁官僚、地主、士绅被连根拔起。
  AOE余波所及,鲁儒一系被扫了个半身不遂,直接残破!
  更有那匈奴,自恃控弦数十万,横行数万里,天下无敌。
  结果呢?
  马邑一战,击破其脊梁,匈奴入侵主力全军覆没,其右贤王更是连脑袋都被送到了太庙,成为天子向列祖列宗夸耀武功的证据。
  至于那些匈奴王旗、战旗、大纛,更是被铺在长安的街道上,任由功臣们策马践踏。
  去年的高阙之战,匈奴最后的遮羞布,都被戳破了。
  汉军所向披靡,匈奴主力,几乎是望风而逃。
  自马邑至高阙,匈奴损失人口数以十万,军队十余万,战马数十万匹,牲畜以百万计,丧土数千里,王师直抵阴山,匈奴的统治时代,彻底落下帷幕。
  面对一个这样双手沾满内外敌人,在关键时刻,肯定会毫不留情的出手的冷酷帝王。
  没有人敢不害怕,更没有人敢不敬畏。
  儒家诸派,更是一个个都是瑟瑟发抖,两股战战。
  登基六年多,当今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世人皆知,当今天子,是那种不发怒则已,一怒必定要看到个交代的人。
  而且,假如你不给他一个交代。
  那他就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好在,这位帝王,心性似乎还算良善。
  一般,只要你给他一个合理的交代,那,他马上就会摒弃前嫌,又与你没羞没躁的快乐玩耍。
  典型的例子就是如今在观礼台上的那位南越王赵胡。
  赵胡有什么才能?何德何能可以稳坐南越王宝座?
  答案是人家乖巧、懂事、听话。
  在今上还没即位,甚至还只是一个皇子时,就已经主动跪舔,献上了投名状。
  回国后更是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汇报。
  天子说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甚至发动了一切能力,劝说了其祖父来朝。
  是以,赵佗死后,他得以在天子的支持和保障下,即位为王,依旧坐镇番禹,享受荣华富贵和锦衣玉食,而不是如同卫氏一般被砍下脑袋,挂到未央宫的北阙城楼上,供天下人观赏。
  现在,这位南越王,更是传说,极得圣眷,天子甚至已经准备为他在宗室之中择一女为妃。
  基本上,这就又是一个长沙王吴苪的故事。
  只要不造反,其家族将永享其国。
  有了这么一个例子摆在面前,儒家各派,都已经在心里开始谋算起怎么迎合天子了。
  跪舔皇帝嘛……
  谁不会?
  不过,这个事情也给了之后上台的人,特别大压力。
  不仅仅站在台上的战战兢兢,在台下提问的人,也是战战兢兢。
  所有人都谨慎小心的选择措辞,尽量避免理论性的东西。
  没有人敢再激怒天子了。
  因为人人皆知,若是这位天子再发怒,那恐怕就不是臭骂一顿或者教训一顿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不掉一批脑袋,这个事情恐怕无法收场!
  而石渠阁之中的场面,也让诸侯王等观礼嘉宾,都是目瞪口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1/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