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4/2322

  不杀他个人头滚滚,列侯勋贵和官僚集团也不会罢手!
  而如今,两百石和四百石的小官。
  对于贵族和勋臣们来说,其实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念及此,刘彻就道:“朕知有大臣不解朕之意……也罢,朕就与诸卿开诚布公,谈一谈此事……”
  刘彻将目光转向了少府卿刘舍,问道:“少府,朕听说卿有子侄,分别在元德三年和元德五年,取为甲等士子,可为何卿的子侄取得功名后,却闷闷不乐?”
  一说到这个事情,刘舍顿时就愁眉苦脸的拜道:“陛下,臣子侄,蒙陛下不弃,用为大臣,奈何士林有所议论称:竖子独赖父祖之威而已……是故,皆引以为耻……”
  刘舍的话,立刻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事实上,列侯勋臣们的子侄,自然有许多废柴。
  但也存在大量的精英。
  这些精英本就是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资源,即使是真的依靠自己的本身,也可以在考举场上获得优异成绩——至少不会比寒门士子差。
  但是,正因为存在着加分和优待。
  所以,寒门的士子们,将这些勋贵子侄们全部划为一个群体,总觉得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只是靠着父祖的余萌才得以考一个好成绩。
  而勋贵子弟们却很难反驳。
  因为,他们确实获得了优待和加分。
  自然,类似的舆论和言论,严重影响了贵族中的精英子侄的心情。
第1258章
策划战争(一)
  勋贵子弟,自然也分三六九等。
  在一个大家族内部,一个精英子弟的地位,肯定远远高于那些草包。
  若遇上一个知道分寸的家主,那么,恐怕一百个草包,也不如一个精英。
  特别是在今天,刘彻通过种种手段,清理了大量旧贵族的今天。
  还能够活着,并且依然活跃在政坛上,拥有力量和话语权的贵族们,自然都是强者。
  即使不是强者,起码也是识时务的俊杰。
  所以,汉室的贵族质量,在现在,可以称得上是几乎媲美汉初了。
  而汉初是什么情况?
  高帝所封之功臣列侯,哪一个不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杰?
  而这些人杰教育出来的第二代,蠢货虽然不少,但人才也同样不少!
  譬如,现在在这个大殿之中,就有着大半是贵二代。
  譬如丞相周亚夫,少府卿刘舍、太常窦彭祖等等。
  更何况,如今的情况,也跟汉初不大一样了。
  列侯,已经不再是贵族勋臣以及官僚们期望的顶点。
  他们还有着继续进步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
  为了能让自己能在未来,在西域或者身毒之土,开国家建社稷,而且是选个好地方开国家建社稷。
  这就要求他们不仅仅要跟皇室搞好关系,更要有足够拿得出手的政绩或者军功。
  而现在,考举制度的加分和优待,却在阻扰着这些勋贵和大臣的子侄中佼佼者的前途,还让他们的名声有污点。
  这怎么能忍?
  事实上,这一两年来,已经有不止一个列侯或者大臣,私底下对刘彻说过要废黜考举制度中的加分项和优待了。
  而如今,当刘舍讲出自己子侄遭遇的窘境,立刻就引发了更多人的共鸣。
  九卿之中,就有数人在窃窃私语。
  而与会的列侯们,则几乎都纷纷点头。
  错非是列侯勋贵们,一直都是将自己家里的嫡子以及真正有前途的精英往军队里面塞,而基本不考虑考举,恐怕此时,许多人都要跳起来了。
  即使如此,对于此事造成的影响,也确实伤害了许多人的利益。
  更何况,天子的态度就摆在哪里。
  即使是从拍马屁的角度来说,众人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纷纷拜道:“陛下圣明,臣等蒙圣训,浆糊灌顶,谨奉诏!”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尚书令制诏,然后公之于露布,向天下明示朕与朝堂诸公之心!”
  “诺!”汲黯自然立刻点头。
  将此事搞定,刘彻就对群臣们道:“除丞相、执金吾以及少府卿还有诸将军外,其余诸卿请回罢……”
  顿时,就有大半大臣,纷纷恭身拜道:“臣等告退……”
  等这些人走完,刘彻就对剩余的大臣们说道:“朕特意留诸卿下来,是要与卿等再谈一谈这征伐之事……”
  刘彻转头,看向少府卿刘舍,道:“少府,将高阙之战的开支,对朕说一说……”
  刘彻闻言,连忙拜道:“诺!”
  然后他道:“回禀陛下,自大军出塞,及至车骑将军兵至榆林塞,复我旧土,内库共出钱二十万万以资军用,其中自盐铁税款出钱八万万,自口赋出钱三万万,自上林苑出禁钱一万万有奇……”
  听着刘舍的话,将军们也都纷纷点头。
  这大军开动,自然是花钱如流水。
  但不过三个月的战争,却花掉了内库钱二十万万,这还是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毕竟,去年汉室的田税和口赋加起来也不过四十万万左右的规模。
  这一下子就花掉了一半岁入。
  这实在是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此时,将军们才知道,那盐铁官营制度和主爵都尉衙门收税的行为,对他们的帮助有多大!
  若没有这些收入,恐怕高阙之战打到一半,军中就要难以为继了。
  这也是刘彻的目的。
  让将军们尤其是新兴军功贵族们知道国家经济来源,这样,他们才会支持盐铁官营以及主爵都尉不断扩大的权柄。
  “自大军得胜归来,封赏及抚恤,又出钱十万万有奇……更造金币凡两百万枚,以赏大军……”刘舍接着报告道:“迄今为止,少府已奉诏出钱计三十万万有奇,又出内库黄金数万金,以铸金币……”
  即使是刘彻听到这里,也不禁摸了摸额头。
  这一场战争打下来,仅仅是支出的军费,就像一座大山一般压得刘彻几乎喘不过气来。
  好在,其实很多支出,都是将兵器和甲胄以及各种粮草,都折算成钱的。
  不然,即使刘彻能找到这么多钱,恐怕也没那个本事将它们送到军队中。
  毕竟,一枚五铢钱看似轻薄,但一万万枚五铢钱,堆起来就已经足以淹没这宣室殿……
  更何况,数以十万万计的五铢钱?
  而除了这些折算的资源,封赏的时候,牲畜、土地和农具以及各种器械,也是算钱的。
  通过这种手段,刘彻勉勉强强,实现了汉室财政健康。
  还促进了经济和工业发展。
  旁的不说,单单是赏赐给有功将士们的农具。
  譬如说曲辕犁、水车、锄头等器物,就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这半年来,天下商人,几乎是赚钱赚到手抽筋。
  来自国家的订单,几乎淹没了整个天下的商人和工坊。
  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促进消化和扩大内需吧,更是一种将整个国家绑上战争机器的手段。
  以至于如今,不仅仅军队好战,就连地方上的地主、商人和城市里市民,听到打仗就跟打鸡血一样亢奋。
  这战争,甚至都快要发展成汉室的一条生态链了。
  未来,甚至可能催生出一个类似米帝的军工复合体这样的怪物!
  而且,这样做不仅仅军队没有意见,军人的家庭没有意见,毕竟,赏赐的农具和各种器械,都是质量非常好,十分实用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汉室的国家采购,一直用着物勒工名的制度,工坊主和商人们也不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提供粗制滥造的产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4/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