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7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7/2322

  毕竟,就算是二十万头猪向你冲过来,光是抓也得抓半年吧?
  更何况是二十万人?
  其中骑兵数量多达十二三万!
  当然,这只是预估,实际上可能要少。
  但即使如此,也不是什么容易对付的事情,旁的不说,哪怕是出于尊重对手的需要,汉军也必须动员至少二十万军队!
  其中主力战兵,至少要有五万以上!
  才能勉强有资格与匈奴对抗!
  若想要与匈奴野战,最少需要拥有六万以上的骑步野战兵力!
  想到这里,刘彻就不由得想起了前些天义纵和郅都递交的作战方案。
  两人的方案,可以说各有千秋。
  郅都主张节节抵抗,然后在匈奴人深入长城范围内后,从左右两翼包抄,然后合围,要跟匈奴人再打一场平城之战。
  这种想法不能说有错,也确实是目前最稳妥的做法。
  因为,这样做,最起码可以保证不输,再差也是又一个平城!
  而汉室可以接受平局,匈奴却不行!
  假如匈奴不能取得一场颠覆性的胜利,以挽回颓势,那么,这一战之后,军臣就等死吧!
  匈奴的贵族不会饶过他的!
  想做冒顿的人多了去了!
  只是……
  相较于义纵的方案,郅都的这个方案就多多少少有些逊色了。
  ……
  此时,义纵率领的两万骑兵,已经出了萧关,沿着直道,向着北方行进。
  “将军!”义纵的亲信大将,一直以来,都侍卫在他左右的都尉陈武问道:“我军此行,真要如此?是不是风险太大了些?”
  “大吗?”义纵笑着摇摇头,拍了拍对方肩膀,说道:“带兵作战,本就是冒险之事,刀兵之间,没有什么稳妥或者保险的事情……”
  “想要保险,想要稳妥,那就去考举,考举场上,只要学识足够,那就肯定能考上!”义纵意味深长的道:“但战争不是如此!”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故以正合,用奇胜!”义纵将手里的军用地图摊开来,指着上谷一带道:“我军欲与匈奴在此决胜,若用堂堂正正之阵,则不可不用胸甲为中坚!然我军皆轻骑,难以为事!且我所率之兵不过两万,既算加上楼烦骑,也不过三万出头,如何与匈奴在野外抗衡?”
  “是故,吾向天子进言曰:今北虏来犯,气势汹汹,如与之堂堂列阵,不啻于用我之短与敌之长相抗衡,即胜也是惨胜!不若集结优势之兵力,蚕食敌之军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天子也是赞同吾之意见的!”义纵道:“临行前,天子交代我:务必当集中我军之优势兵力,消灭北虏之有生力量,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为虑!”
  “这就是运动战!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秦之白起,魏之吴起,皆以此成名!”
  ……
  未央宫里,刘彻也是想着义纵的战略,有些出神。
  运动战啊!
  可不是某一人,或者一个某一个时代的产物。
  自吴起以来,中国军事家们就已经知道了,在运动战之中,才是消灭敌人的最好机会。
  最典型的战例,莫过于白起指挥的伊阙之战了。
  在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军不足韩魏军队的一半,可战兵力更是只有对方的三分之一。
  但是,白起就像一个战场魔术师,指挥秦军,绕到了联军屁股后面,然后逐个击破,一一蚕食。
  最终,秦军以弱胜强,全歼韩魏联军主力二十四万人。
  申不害改革的成果,一战葬送,韩国从此沦为小受。
  在这个经典案列中,白起做的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灵活运用军队,分进合击,不断调动和戏耍自己的敌人,最终当着韩国军队的面,先破魏国大军,阵斩公孙喜,然后挥师伊阙,全歼韩军。
  史载,韩国军队,三军丧胆,狼狈奔逃,但还是难逃被堵在伊阙全军覆没的厄运!
  白起之后,又有韩信接棒。
  韩信用兵,只能说是天马行空,如流星划破天空,难以逐磨。
  不过,跟白起一样,韩信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最终落得被身死族灭。
  好在,这些年来,刘彻努力收集和整理了韩信当年分割交托给他的部下们的《淮阴兵书》,并将之出版,作为武苑教材,也算是刘彻能给予这位淮阴侯的安慰了。
  而韩信之后,运动战大师,几乎绝迹中国,一直要等到霍去病横空出世,才开启一个新时代。
  如今,义纵也能想到,并且敢于提出运动战的概念,刘彻很看好他。
  不过,义纵所部,起码需要二十天,才能赶到上谷。
  而在这期间,匈奴人确实随时可能入寇破关!
  这让刘彻还是有些担心的。
  毕竟,上谷郡、渔阳郡和右北平,这三个郡,人口加起来也才百来万。
  人口基数决定了就算全民借兵,能够用于防御的军队,也不过十余万。
  再考虑到这三郡的地盘很大,所以,兵力肯定会分散。
  毕竟,需要扼守的战略要地,有很多。
  很多地方都无法放弃,这也意味着,在前期,汉军很可能陷入匈奴人的分割包围之中。
  很可能会有城市陷落,有要塞失守,从而导致整个战局崩盘!
  所以,刘彻一直在紧张的关注着李广的速度。
  因为,渔阳郡是此次汉匈大战的关键。
  渔阳郡若是可以守住,那么,匈奴人,即使得胜,战果也有限。
  它不能越过渔阳,威胁燕蓟。
  而渔阳的失守,则可能会让匈奴军队兵临蓟城,并切断安东都护府与中国的陆上联系。
  这影响就大了,甚至足以震动天下!
  所以,刘彻再次问汲黯:“轻车将军现在到那里了?”
  “回禀陛下,轻车将军如今应该已经直道,到了太原附近……”
  刘彻这才有些放心的点点头。
  李广去渔阳,应该是可以完美的完成任务的。
  历史上,李广也是在该地区成名的。
  而且作为故卫尉,李广也完全镇得住场子!
  ……
  此时,李广刚刚渡过汾水,抵达了太原附近。
  他一脸的疲惫,过去三天,他不眠不休,日夜兼程,带着自己的三百亲兵,从北地郡启程,三天内走了将近一千里。
  马都跑死了上百匹!
  而随行的士兵和军官,也都疲惫不堪,甚至难以支持了。
  李广也知道,必须休息了。
  于是,他让自己的亲兵们在附近的亭里去休息、睡觉。
  而他本人,则带着自己的部将,在此转乘马车。
  李广很清楚,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了。
  将来是铁马金戈,建功立业,受万世崇敬,还是默默无闻的当一个新兵营营长,就看这一次的表现了。
  所以,哪怕是躺在马车里,李广也不敢耽误时间,他强打着精神,拉着自己的两个左膀右臂的校尉,在马车里讨论起战略。
  “陛下用我为渔阳郡守领燕国中尉事,天恩浩荡,责任重大,广不敢不谨之慎之!”李广朝着那两位校尉拱手拜道:“还请两位明公助我!”
  这两人,都是李广费了老大力气,甚至是求爷爷告奶奶,才从武苑挖来的年轻俊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7/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