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4/2322

  这是因为赵国人总是缺乏安全感的缘故——没办法,打从战国开始,赵人就是活在危险和杀机四伏的世界。
  他们对内,要面对秦魏燕的夹击,对外,还得跟匈奴、林胡、东胡作战。
  到了汉室,赵国人民和贵族的处境,也没有改变。
  迄今为止,赵国已经有四位大王,在自己的王位上GG思密达了。
  刘氏有双王,吕氏一王,加上最初的异姓王张敖。
  而且,匈奴人的威胁,对赵国人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
  打从韩王信开始,就不止一次有人想当带路党,带匈奴兵进入赵国了。
  赵国人民感觉很受伤——特么的你们以为好欺负是不是?
  所以,当上谷郡这个赵国上方的屏障被攻击后,赵国立刻就沸腾了!
  跟其他所有的汉室郡国不同,赵国这个广阔的地域(广义的赵国,包含了赵、郑、卫、中山等地),向来就是汉室官员的畏途。
  当地豪强势力很大,但豪强的势力,永远不及豪侠的力量。
  赵地的豪侠们的影响和势力,大到让你无法想象!
  想当年季心带着自己的马仔来到邯郸,立刻就让八方英雄来拜,四方豪杰道贺。
  一度,邯郸内史,都成为了季心的玩物。
  由此可见此地的任侠之风,到了何种地步!
  而赵国的豪侠,之所以力量如此,在于他们的数量!
  这些豪侠的数量多到何种地步呢?
  后世司马迁作史记,就在其货殖列传中说道: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治奸……
  这里你可以做两种理解,第一种无疑是贬义的,说赵国穷山恶水出刁民,惹不起!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未尝不可以理解成为赵国人民勇敢,不畏强权,善于反抗,勇于反抗,并且脑子聪明,善于变通,同时不畏死,不惧罪!
  这也确实是现实。
  在现在的汉室天下,自安东大开发以来,去的最积极的就是赵国人。
  同时,目前汉室五分之一的铁匠,三分之一的木匠和一半以上的知名方士术士神棍都是赵人,譬如著名的大骗子新恒平……
  但同样,墨苑的墨者中,特别是那些从事研究的墨者,一半是赵人。
  因为,只有赵国这样的风气,才能容许得了墨家这样离经叛道的好奇宝宝存在。
  甚至就连儒家去了赵国,也会变种。
  譬如韩诗派,就是赵国的独特产物。
  在赵国的土地上,男人,从来都是不甘于寂寞和平庸的。
  所以,在他们听到了匈奴入寇上谷后,没有慌乱也没有紧张,只有兴奋和激动。
  不需要官员动员,“英雄豪杰”们就自己开始行动了。
  一个又一个有名望的游侠头子发起号召:“北上击虏,光宗耀祖!”
  然后,无数的游侠、平日的恶霸和无赖,纷纷拿起武器,跟着自己的大哥们,沿着官道,向着中山,向着上谷郡前进。
  有些游侠队伍的装备,甚至豪华的不像话!
  甚至有队伍,身披锁子甲,手持陌刀……
  这不奇怪,赵国的工坊业,向来非常发达,工匠数量冠绝天下,许多人在游侠职业的同时,兼职着铁匠、木匠、皮匠,甚至可能还兼职着“化学家”这样奇奇怪怪的职业。
  没办法,这年头,就是盗墓,也得懂技术啊!
  而这些队伍,唱着赵国诗歌,一路慷慨激昂的昂扬北上。
  在中山国,他们与刚刚抵达此地的飞狐军开始汇合。
  飞狐军都尉郭懋本身就是赵人,所以,他看到这个情况一点也不奇怪,立刻让人在中山国设立两个都尉,专门招揽这些赵国豪杰。
  在短短两天内,飞狐军就从出发时的一万两千人,滚雪球滚到了两万人!
  没办法,赵国豪杰实在太多了。
  而且兵源素质没得说!
  许多人的身体素质,甚至足以入选胸甲!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弓马娴熟,虽然纪律性稍微有点问题,但作战技术和技能,却是相当于老兵。
  只要带到军队,稍微组织一下,就是一支强军。
  虽然比不上飞狐军的百战雄狮,但用作防守和辅助,却已经是绰绰有余!
  而且,还不需要为将来烦恼——郭懋很清楚,等打完仗,这些赵国豪杰绝对不会赖在军队里,他们会拿着赏赐和爵位高高兴兴的回家,继续过自己的快乐生活!
第1278章
英雄豪杰(二)
  而在燕国地区,情况与赵地,稍微有些不一样。
  假如说赵国人民是慷慨激昂的浪漫之士。
  那燕国的百姓和贵族,则是张扬而凶狠的代名词!
  正如后来司马迁给他们做的评价——民雕悍少虑。
  注意是雕悍!
  意思是说,燕人的性格,犹如猛禽,凶悍、敏捷、咄咄逼人。
  燕国大兵,虽然在历史上,诸夏内战,不是很给力。
  也就是乐毅之时,牛了一把,差点灭亡了齐国。
  但对外,却是将他们的这个性格发挥的淋漓尽致!
  以一隅之地,幽燕之土,燕国兵曾经北却诸胡,打得东胡人只能龟缩到饶乐水,向北拓土一千里,营造起造襄长城,然后又掉过头来,暴打萁子朝鲜,向东拓土三千里!
  而燕国,在其亡国之际,是六国中反抗最激烈的,即使楚人自豪的声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但楚人到底也没有做到,敢于去刺杀秦王的事情!
  此刻,燕蓟大地上,当年太子丹与高渐离送别荆轲的诗歌,再次响彻!
  “风萧萧兮易水寒,丈夫去兮不复返!”燕国的豪侠们,唱着这首前辈的诗歌,收敛起自己的武器和装备,昂首阔步,跟上同乡的脚步,向着蓟城而去。
  短短数日内,燕国这个人口不过百万的诸侯国,就在蓟城聚集了四万人马。
  其中一大半是本来没有接到征召命令的游侠、豪杰以及地主豪强。
  对燕国人民来说,他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数百年,将近千年。
  他们曾经与犬戎战斗,与东夷战斗,与东胡战斗和朝鲜战斗,也与匈奴战斗,更与东方六国打了数百年。
  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好斗基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
  由于历史的缘故,燕国人民的性格里,永远存在着一些悲情色彩。
  是以,燕人都以战死为荣。
  在燕国文化里,上阵杀敌,战死最光荣,临阵逃跑的人,会被人唾弃和责骂一辈子。
  自战国以降,燕军和燕将,就少有投降和逃跑者,燕军常常在不利的环境中,顽强作战。
  但,他们的上层,却不是很给力。
  自昭王以后尽出废物!
  此时的蓟城王宫里,现任燕王刘定国,就跟一个被吓坏了的妇孺一样,哭哭啼啼,畏畏缩缩的躲在自己的寝宫里,搂着两个妃子,日夜流泪。
  “完蛋了……完蛋了……”刘定国将脑袋深深埋在自己妃子的胸脯里,就跟一个受惊的老鼠一样:“匈奴人来势汹汹,若攻破了渔阳,寡人休矣!”
  他与自己的贴身宦官商量着:“若匈奴人攻破渔阳,你们就立刻为寡人准备车马,带兵护送寡人,前往邯郸……”
  就连他的宦官们听到这样的话,都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
  有人说道:“大王,您身负陛下之重托,守土之重则,不可轻言弃国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4/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