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9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9/2322

  但,这个例子,却是人人都知道的。
  刘彻早就想给田叔封侯,听到此话,立刻就顺着道:“朕深以为然,其令有司,评定太学山长田叔之功劳,呈于朕前,如瓒候、安平侯故事……”
  顿了顿,刘彻又道:“大农为国举才,朕心甚喜,其赐黄金百金,帛十匹,御剑一柄……”
  这就是表明自己知道,虽然直不疑是在拍马屁,但朕非常开心。
  皇帝都这样说了,谁敢反对?
  况且,文官现在心里面开心的要死。
  田叔今日可以被封侯,那么……未来,我未必不可以封侯。
  特别是御史大夫晁错、廷尉赵禹等人,简直就是心花怒放,不能自已。
  ……
  出了田叔家,刘彻重新登上撵车,在浩浩荡荡的天子卤薄簇拥下,朝着太学而去。
  一路上,数不清的百姓,跪在道路两侧,恭迎着他的到来。
  刘彻也适时的站到了撵车外,向着人群挥手致意。
  这也是他与他的父祖最大的差别。
  比起其他他的父祖,他在对待百姓方面,更像刘邦,甚至比刘邦还要亲民一些。
  而这种作秀,无疑给他增添了许多光彩,也让百姓更加崇拜,更加相信他这个皇帝。
  至于安全问题,刘彻早就不担心了。
  如今天下,胆敢对他不利的人,不说没有,但至少,不可能出现在此地。
  旁的不说,在这些人群之中,只要有人胆敢有异动,都不需要军队出手,他周围的人就足够镇压他了。
  更何况,刘彻周围,起码簇拥了数十名忠心耿耿,绝对可以为他挡子弹的忠心卫士。
  倒是负责安保工作的剧孟,看着这个情况,一路提心吊胆。
  好在,很快,太学就已经出现在眼前了。
  这座茂陵城里最显目的建筑群,如今已经扩张成为了一个占地足足数千亩的庞大建筑群。
  在其左近,一片片奢华的学区宅环绕。
  大汉帝国的狗大户们,基本猬集在此。
  而此刻,这些大贾、豪强,纷纷走出家门,对着天子车驾,翘首以待。
  这些人知道,决定自己命运和财富的时刻,已经来临。
  田广和无盐冗,更是心情复杂的看着这一切。
  尤其是无盐冗,他感觉自己的心脏,一直在砰砰砰的跳动着。
  这些天来,他的感觉很不好。
  许多曾经与无盐氏关系密切的宫廷贵人,这些日子以来,纷纷与无盐氏断开了联系。
  连送上门的钱和宝物都原封退了回来。
  能让那些视财如命的守财奴,连黄金和珠玉都不爱了。
  可想而知,无盐氏的命运……
第1412章
太学的变化
  时至今日,太学虽然成立不过三年,但,却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名来自各地学生。
  目前来说,太学内部的学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各郡国之中,诸子百家的学苑。
  主要是,儒、法和黄老学派的学苑或者巨头个人的衣钵弟子。
  这些人是太学真正的精英!
  他们是真正的学霸,聪明、勤奋、刻苦、认真。
  几乎每时每刻,他们都在读书。
  而太学的藏书,虽然不如兰亭阁丰富。
  但却也不少,至少,儒法黄老的主要著作,这里都可以借阅。
  而最精英的那一群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那一批人,甚至可以借阅国家档案,乃至于申请调阅石渠阁的非绝密档案。
  这是刘彻给太学学生博士们的权力,也是彰显他热衷文教的态度。
  只是,能有资格,做到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整个太学不过百人。
  而第二部分生源,则来自于各郡国举荐以及贵族子弟。
  其实,就是士大夫、勋贵们的关系户。
  这些人,数量众多,良莠不齐。
  有天资出众,恍如明星者,也有整日不务正业,花天酒地的浪荡子,甚至还有人整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与游侠儿们勾肩搭背的堕落者。
  至于第三类,则是通过学区宅制度以及其他途径,混进太学里镀金的人。
  这些人,在之前,饱受非议。
  甚至有博士声称“宁死也不愿与此辈为伍”。
  但事实,却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这些通过学区宅制度以及其他途径进入太学的人,非但不是什么纨绔子弟,更非什么想象中的酒囊饭袋。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精英,甚至算得上顶级的人才!
  他们大都来自商贾家族,从小就跟随父辈走南闯北,深入闾里、乡亭,对于数字格外敏感,甚至有人是心算天才。
  是以,如今,反倒这些原本被儒法以及黄老派嫌弃的人,渐渐成为了儒法和黄老各派在太学之中最活跃的群体。
  大致上,你可以将他们想象成后世的学生会成员。
  他们相互串联,组织学生甚至教师,参与各种活动,甚至自掏腰包,在太学之中分发各种的精美印刷的宣传书籍。
  渐渐的,这些积极活跃,能力出色,手腕超绝,善于团结,同时嘴巴跟抹了蜂蜜一般的学生,迅速的占据了太学各个学派的重要地位。
  甚至有人直接成为了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没办法,无论是从小就埋头苦读的知识分子,还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勋贵子弟,都不可能是这些见多识广,善于把握人心,同时手里还挥舞着大把钞票的商贾子弟的对手。
  旁的不说,假如你是一位自小就埋头苦读圣贤书的年轻人,受到师长的传召,离开家乡,收拾包裹,来到繁华的关中。
  这个时候,一位衣冠楚楚,相貌不凡的师弟乘着马车前来迎接你。
  然后,给你接风洗尘,再送上诸如美貌温柔的婢女侍寝……你还能不对他好感Max?
  特别是那些从小就跟随在师长身边的忠厚门徒,根本就没有抵御这种糖衣炮弹的能力。
  更何况,这些师弟,还特别善解人意。
  师兄在学习上、生活上,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师弟们总会适时的出现,帮助解决。
  时间一久,本就不爱与世俗打交道/或者缺乏社交能力的书呆子们,自然乐得让师弟们去处理和管理大部分的俗物。
  自己只需要埋头读书,钻研学问就好了。
  坐在撵车之中,刘彻低头看着绣衣卫报告的如今太学的现状,一边看,也是一边笑了起来。
  资本,如他所料的那样,用着钱财,侵蚀着清高的士大夫文人。
  将他们从高高在上的君子境界,拖入了这凡尘之中。
  在悄无声息之中,西元前的资本,渐渐的与学术合流了。
  而这,正是刘彻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诚然,资本与学术合流,会有很多弊端。
  但,弊大于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9/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