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9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1/2322

  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权力,但各种享受和待遇,却是在家乡根本不可能得到的。
  这文人嘛,只要面子上满足了,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商量的。
  而目前汉室,所有博士官加起来,也就三百多人。
  是以,对刘彻而言,每年拿个几百万的钱款,就可以收买整个舆论界和学术界,简直太划算了。
  而博士们,更是对这样的政策甘之如饴。
  特别是广大的六百石、千石博士们,简直是将刘彻视作在世父母啊!
  因为在以前,他们虽然略有薄名,在家乡有点成就。
  但在整个天下来说,谁知道他们是谁啊?
  甚至很多人,连郡中都是没有太多名声。
  但,天子登基后,就将他们提拔起来,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授之以爵,荣养以宅,给与种种身份和地位的特权。
  这样的天子,岂能不拥戴,岂能不支持?
  而他们,也就自动成为了刘彻干预和干涉学术界、思想界的最大依凭和手段。
  正是如此,诸子百家各派,特别是儒家的谷梁、公羊和韩诗派之中的原教旨以及保守分子,才不敢对刘彻的政策指手画脚——只要他们敢,自带干粮的博士官们的口水就可以淹死他们。
  将这些表面功夫做完,演技彪完,刘彻就下令在太学的“勤学阁”摆宴,与随行大臣、贵族,太学博士以及学生代表们共饮,顺便交流一下、探讨一下学术问题。
  自然,许多人立刻就知道了——戏肉来了。
  人人屏息凝神,呼吸加快。
  丞相周亚夫更是一脸肃穆,至于晁错也是神色慎重。
  作为御史大夫,晁错自然早就得到了周亚夫的通报。
  绝地天通啊!
  这样的伟业,让晁错也是心潮澎湃。
  没办法,在中国,从来没有皇帝可以拒绝文治武功上的诱、惑,同样的道理,从来没有臣子可以拒绝一个青史留名,为万世垂念的机会。
  更别提,这种伟业,极有可能,成为日后封神的基业!
  上一个绝地天通的颛顼帝,后来成为了天帝,而辅佐他的羲和,则一为太阳神,一为月神。
  所以,这几天来,周亚夫和晁错都在积极的联络和游说九卿、列侯贵族。
  在他们两人的努力下,贵族官僚们,也渐渐的接受了“学术与思想不应干预施政”的理念。
  但,儒法和黄老派的巨头们,现在却都还是茫然未知。
  在他们看来,此次天子来太学,大约是来解决儒法的争执的。
  是以,儒法两派,都是战战兢兢。
  特别是儒家,因为三北案的敏感性,使得他们根本承受不起三北案被天子判为“错误”的代价。
  因为,那很可能意味着,整个儒家的根基动摇,道统震动。
  ……
  一个多时辰后,勤学阁之中,嘉宾满座,公侯如雨。
  刘彻端坐在上首,举着酒杯,向着一位位的儒法黄老巨头敬酒。
  而儒法黄老的巨头,则都纷纷受宠若惊,拜道:“陛下文治武功,远迈三代,臣等有幸,蒙陛下不弃,任为博士,委以重任,敢不以死相报?”
  这话,倒也不全是拍马。
  如今,诸子百家的博士官们,虽然在权柄方面,微薄的很。
  他们甚至无法指挥任何一个亭长。
  然而,他们享受的地位和待遇以及荣誉,却是他们前所未有的。
  哪怕是战国时期,那些游历列国的先贤,恐怕在待遇和荣誉方面,也不及他们。
  更妙的是,他们还不需要因此承受任何官场上的风险,也不会被官场上的风波所波及。
  自元德以来,太学博士,没有一个因为政治斗争或者其他缘故而下狱问罪。
  哪怕是鲁儒一系的博士官们,也未被问罪。
  甚至,他们的博士荣誉,都未被剥夺。
  只不过,由于鲁儒的衰微,他们不得不主动辞去博士之职,乞骸骨归乡。
  这样一来,汉家的博士,特别是两千石博士们,自然是意气风发,自以为自己地位崇高,身份尊崇。
  甚至有人曾经说道:刑不上博士,礼不下庶民。
  自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士们也难保膨胀。
  譬如董仲舒,不就敢于鼓噪舆论,意图干预政治?
  说到底,还是博士们被刘彻惯的太过骄横了。
  酒过三巡之后,已到了夜幕之时,华灯初上。
  整个勤学阁内外,立刻就燃起了明亮的鲸油灯,刘彻看了一眼这些鲸油灯,他发现,这太学里的油灯,甚至比起自己的寝宫里的鲸油灯还要大。
  这让刘彻在心里面,微微有些不舒服,不过随即他就笑了起来。
  对他,或者说对所有的皇帝来说,一群安于享受的学阀,总比一群清高、固执而且坚持己见的犟驴好对付。
  况且,对于中国来说,最不需要的就是一群宅在家里,闭门造车的所谓名士。
  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学者,研究世俗的学者,才是这个国家需要的人才。
  一曲舞毕,大堂之上的歌女,一一退下,丝竹之乐暂停。
  刘彻举着酒杯,有意无意地问道:“朕听说,最近太学之中,诸公因事,争执不休,以至于彼此不相往来,可有此事?”
  刘彻这话一出,董仲舒的弟子之一,那位曾经被刘彻罚抄了三百遍《春秋》和《论语》的褚大就立刻出列拜道:“回禀陛下,法家诸贤,欺人太甚,吾等儒生不得已而回击之……”
  在这话之中,公羊派的好战情绪,真可谓是尽显无疑。
  立刻,就有一位法家的年轻学者出列拜道:“回禀陛下,吾等法家诸人,不过就事论事而已……”说着,他斜着眼睛,望了一眼褚大,嘲讽道:“大丈夫敢作敢当,何必巧言遮掩?”
  顿时就气的褚大几乎就要爆炸。
  显然,这些日子以来,儒法两派在这太学里,发生了激烈无比的冲突。
  不过……这很正常。
  法家发起攻击的地位,正是儒家的薄弱之处。
  特别是那三北案,完全就是一个炸弹!
  儒家不敢不迎战。
  而对法家来说,无论三北案,还是直躬案,都干系着自己的核心论述,也是万万不能退让的。
  这也是中国的传统了。
  什么都可以忍,什么可以妥协,独独道与理不能让步。
  刘彻看到这个情况,在心里面特别开心,这本就是他所希望的。
  这个事情必须闹大,而且,闹得越凶越好。
  这样,他这个皇帝才有足够的理由和借口下场干预。
  但表面上,他却笑着道:“两位爱卿不要这么激动嘛……有什么事情,坐下来,慢慢说……”
  在这样说着的时候,刘彻还拿着眼睛的余光,瞟了一眼董仲舒、胡毋生、张恢等巨头、带头大哥们的神色,发现这些人全都是面无表情,好像根本不关心这个事情一般。
  但他们身边的弟子门徒们,却早就已经摩拳擦掌,面红耳赤,跃跃欲试了。
  “回禀陛下……”那法家的学者拜道:“吾等与儒家诸子所辩者,乃是两桩悬案……吾等于儒家诸子,辩计十数日,久不能决!今幸蒙陛下驾临,臣伏请陛下圣裁之!”
  刘彻却是装作不想干涉的模样,说道:“学术之争,朕无意干预……”
  那学者却早就已经预料到这个情况——老刘家的天子矫情,天下人也不是第一次知道。
  他立刻就大礼顿首而拜,用着激昂的口吻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陛下口含天宪,履则乾坤,动合阴阳,天下所共见,人神所共睹,陛下即位天下王,百姓之父母,也为万世之师……臣虽位卑,亦曾沐圣恩,臣深以为,当今天下,除陛下之外,无人可断此案!”
  他这话一出,其他法家大臣、学者,甚至黄老派以及部分的儒家学者、官员乃至于列侯们全部起身,拜道:“伏唯陛下履则乾坤,为天下至尊,万世之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1/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