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9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3/2322

  而孔子师徒,周游列国,来到叶邑这个楚国的地盘时,早就穷得响叮当了。
  在这之前,孔子甚至陷于陈蔡之间,窘迫到了,弟子们偷来羊,烤熟后送给孔子,孔子不问来源,接过来就狼吞虎咽,弟子们偷来衣物,孔子同样也不问来源,接过来就穿。
  而到了叶邑后,孔子师徒虽然没有这么窘迫了。
  但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某天,一只羊跑到了曾子的父亲曾点的院子里,自然,这只可怜的羊被直接开膛破肚,祭了五脏庙。
  但不巧,叶公知道了这个事情,于是上门找到孔子。
  叶公是个要面子的人,当然不好直接质问:你们偷了我的羊,给我个说法。
  他就转着圈子对孔子说:“我们这里有个叫直躬的,他爹偷羊,于是将其父举报……”
  孔子自然已经通过曾子(曾参)知道了这个事情,同样,孔子也是个要脸皮的,哪里肯让自己的弟子成为小偷(那样,他岂非就成为了小偷的师傅?),于是就狡辩道:“在俺们哪里不是这样的,父亲给儿子隐匿过错,儿子帮父亲遮掩过失,这才是真正的直率坦白,君子之行啊!”
  总之,这个故事就是这样子的。
  一切,都只是当时的特殊形式下,一场有关面子之间的纷争。
  但,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个事情,就成为了儒法之间的大问题。
  甚至,成为儒墨之间百年的口水战中的一场焦点战役。
  墨翟当年甚至讽刺孔子说: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鲍,则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于此?
  意思就是在饥饿困顿之时,不惜妄取以求生,在饱腹有余之际,就用虚伪来粉饰自己,装扮自己,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儒生还无耻的人吗?
  顺便说一句,墨翟对孔子的态度,是诸子百家的先贤里最不屑的。
  墨翟先生在世的时候,直接称呼孔子为“孔某”,其不屑如此,墨家的门徒自然有样学样。
  譬如曾子,被墨家门徒称为“曾盗羊”,子贡、子路,被称为“乱贡、贼路”……
  总而言之,孔门七十二贤,在墨家眼里,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哦,或许有,冉求,是个特例……
  但也就是如此了。
  到法家,由于子夏先生的缘故,客气了许多。
  但在意识形态和屁股,以及追求上面,却是南辕北辙了。
  这是因为儒法追求的理想不同。
  儒家,要求的是恢复三代之治,以齐周政,最好把井田也复活了,这样,儒家就认为世界将没有混乱、战争、苛政。
  百姓也可以相安,天下可以太平。
  但法家却认为,这是在做梦!
  国家不强大,军队不强大,就要被人宰割。
  而要国家强大,军队强大,就要富国强兵,为了富国强兵,就必须集权,必须用严密的法律和充分的物质奖励来激励百姓,使得人人都为了国家,为皇帝而战斗。
  在这样的情况下,直躬案,就变得分外的刺眼了。
  对法家来说,居然有人胆敢隐匿犯罪分子的罪行?简直是无法容忍和不能接受!
  必须干他丫!
  因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法家很清楚,一旦有人可以借口父为子隐,子为父隐,那么,迟早,就会扩大到整个家族,然后宗族。
  这样,家族利益和宗族利益,就凌驾于国家利益和君王利益之上,法律的尊严更会荡然无存。
  而儒家却觉得,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夫夫妇妇,是一切的核心,不变的真理。
  若是一般的小罪,譬如说,偷盗、抢劫、女干X,或者偷税漏税什么的,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当然要互相包庇和保护了。
  除非此人,丧心病狂到了悍然要去破坏国家,祸乱天下的地步,不然就绝不提倡,甚至是反对家庭内部的成员检举他人的罪行。
  另外,这也是儒生们立足的根基之一。
  南方和三河地区的地主贵族们为什么支持儒家?
  还不就是儒家提倡和推崇大家族,大宗族,并且维护大家族、大宗族的利益。
  但可惜……
  刘彻望着儒家的这些巨头,这些博士,这些精英们,暗自摇了摇头。
  汉室和刘氏,最讨厌的就是大家族、大宗族了。
  因为这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影响国家的税收、徭役乃至于军队的战斗力。
  原因很简单,汉室除了口赋田税以外的其他税收、徭役、兵役,都是按照户口来征收的。
  一个五口之家和一个十口之家的差别,意味着国家的力量和财力减少了一半。
  而一般的大家族,通常都是几十口甚至数百人聚集在一起。
  这等于,大家族大宗族是在挖国家的墙脚来肥私!
  是以历代刘氏天子,对于大家族大宗族,深恶痛绝,想尽办法,用尽手段的将之拆散。
  在政坛上,更是极力鼓吹“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的理想社会模式。
  具体到刘彻身上,对于大家族和大宗族,更加不喜欢。
  在他眼里,每一个大家族、大宗族都是隐患,都是未来的定时炸弹。
  恨不得全部拆掉!
第1415章
裁决(二)
  但是,这个世界的事情,通常非常复杂。
  特别是涉及到了孔子的问题上,更是必须慎之又慎。
  原因很简单,儒家的思想和追求,虽然在刘彻眼里,有些迂腐和陈旧。
  但在天下的地主、士大夫、贵族眼中却不是如此。
  在许多人眼里,孔子如今的地位,虽然比不上周公,但却是诸子百家之中最强的一位。
  即便是庄子很讨厌孔子,专门写了《盗拓》来批判孔子的学术和思想,但是,却也不敢否定孔子在人格上的魅力。
  哪怕是另外一个曾经集中火力,猛烈抨击儒家文化和思想的韩非子,也是承认: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
  至于刘彻,更知道,倘若单纯以道德、性格来看,孔子的人格魅力,确实是无可阻挡的。
  事实上,即使是今天,虽然法家和墨家以及黄老派内部,许多人批判孔子。
  但却也有更多人崇拜和推崇孔子。
  如贾谊贾长沙,就曾经公开称赞,周公之后,中国能称得上圣人的,唯有孔子而已。
  是以,其实,到今天,孔子和儒家文化早就已经深深的与中国,与诸夏文明,融合到了一起。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明的一个器官。
  就像法家、墨家、黄老派一般。
  想要割掉,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甚至可能落得半身不遂。
  是以,刘彻从未想要过要消灭或者清洗儒家。
  他又没有疯!
  看到儒法两派,似乎要当庭斗殴了,刘彻连忙站起来,笑着道:“卿等所说,朕知道了……”
  这才让几乎就要上演一场全武行的儒法两派统统低头拜服。
  “直躬之案,在朕看来,应该如此裁定……”
  随着刘彻的话,群臣以及学生、博士们全部跪下来,恭听圣裁。
  毫无疑问,这也将是这桩历史悬案的最终裁决。
  刘彻见着这场面,也是有些兴奋,此刻,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处神圣庄严肃穆的宪法法庭之上,而他则拿着法典,将要做出最终也是最后的解释。
  他很清楚,他接下来说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影响上百年甚至千年的中国法律、社会、制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3/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