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9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7/2322

  嫡长子和嫡子、嫡女,先拿走了七成。
  剩下的三成,分作两份,分给了邵荣的父亲和叔叔。
  分到邵荣父亲手里的土地,甚至已经不足一百亩了。
  而偏偏,邵父生了三个子女,并且在去年相应天子号召,又生了一个儿子。
  这就意味着,作为次子,并且已经有十八岁的邵荣,必须在现在开始就寻找出路。
  一般来说,类似邵荣这样的边民家庭的庶子,未来,基本上都是只能去那些边塞里的大户人家,给他们当家臣或者佃农。
  譬如邵荣的发小,邻居家的那两个孩子,就在今年春天,去了邻乡的王氏家族,给老王家的两个儿子当护卫。
  老实说,这样的出路,确实不错。
  边塞之民,自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就像邵荣,无论是骑马,还是在马上开弓,都似模似样。
  而且,他还能熟练使用各种长短弓箭,懂得修理和维护弩机。
  另外,他的身材比较高大,虽然才十八岁,但就已经有七尺五寸高了。
  在始傅之前,他是有希望长到八尺的。
  而身高八尺的丈夫,哪怕是在云中郡,也是抢手的人才。
  像是邻乡的王氏,甚至是郡城里的魏家,都会对这样的壮士,有所优待,甚至,可能折节下交。
  因为,所有身高八尺,并且年纪在二十五岁以下的男子,都有机会参与胸甲骑兵的选拔。
  一旦选上,那就跟城里面的公子考上了考举一样,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去年,邵荣的堂兄邵正被选入了羽林卫,全乡都敲锣打鼓,连摆了三天流水席庆祝,甚至,郡城的几位明府都屈节来乡里祝贺。
  郡城之中,甚至有一位祖上曾经贵至关内侯的士族,将其嫡女许配给了邵荣的堂兄。
  这简直是邵荣这辈子最大的刺激了。
  在那一刻,邵荣就发誓,自己也要出人头地。
  像堂兄那样风光、骄傲,给家族争光——最重要的是,他也想要娶一位贵人家的小娘。
  但邵荣深知,自己的家里,经济非常拮据。
  若非这几年,天子善政不断,给边郡百姓,不断减轻负担,汉军更是不断胜利,带回了大量财富,而他父亲更是有幸曾经被选入民夫,为大军输送粮草,捞了些赏赐。
  家里的生活,才稍微宽松了一些。
  让他不至于饿肚子。
  但,邵荣更知道,弟弟妹妹,长的飞快,很快,他们就会需要更多的食物,更多的粟米。
  家里面不可能也没有那个条件,让自己可以顿顿吃饱。
  更别提隔三岔五,吃些肉食了。
  而他要长高、长壮,长结实,就必须吃饱肚子,甚至必须吃肉!
  而想要吃肉,就只能富贵险中求。
  将包裹包好,邵荣再一次审视了一下,这个自己生活了十八年,简陋但温馨的家。
  然后,他就背起包裹,拿上母亲今天早上做好的几个面饼,推开了房门。
  在门口,邵荣看到了自己的父亲,闷不做声的蹲在门槛上,叹着气,而母亲则抱着刚刚出生的幼弟,在一旁抽泣着。
  这让邵荣一时间竟然挪不动脚步。
  但他知道,自己不得不走。
  大兄在去年就已经成家了,还生下了儿子。
  在北地边郡的农民之家,当长子成家后,已经成年的弟弟,就要去自谋生路,自立门户。
  这既是官府的需求,也是人民的传统。
  北方人也就已经习惯于此。
  再怎么不舍,再怎么不愿,邵荣也必须离开父母,自己去闯荡世界。
  他背着包裹,走到父母面前,重重的跪下来,磕头道:“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不孝子今日要出远门,但求泰一庇佑二老!这三五年,儿子恐怕都不能按时回家探望,还请二老恕儿子不孝!”
  说着他就连磕三个重重的头。
  他母亲见了这个场面,哭的更厉害了。一个劲的拉着父亲的衣袖,企图做最后的哀求。
  但父亲,却只是一个劲的唉声叹气。
  没有办法,这就是边郡底层农民的现实。
  家里的土地,只够养活一家人。
  准确的说,只能传给长子。
  而庶子,则只能也必须去自寻出路。
  不然,若一大家子,都只靠这百亩甚至不到百亩的土地,全家都要挨饿。
  “阿仲啊……”父亲站起来,扶起邵荣,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路上小心,到了那边,给我捎个信……”
  邵荣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来到母亲身边,望着已经渐渐老迈的母亲,他再次跪下来,重重的磕头,拜道:“儿子将要前往河南,母亲大人,还请多多保重!”
  说完,邵荣就坚定不移的迈开脚步。
  他害怕,再这样,他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就要崩溃。
  他一路向前,一直走,一直走到身后母亲的哭声再也听不到了。
  他这才长长的叹了口气。
  两行眼泪,却在不知不觉之中流了下来。
  一直走到村口,邵荣才停下脚步,最后一次回望了家乡的模样,并将之深深的记忆到大脑之中。
  他知道,自己永世也不会忘记今天此刻的情景。
  ……
  半个时辰后,邵荣走到了乡中的游徼所。
  这里,已经集合了大约三十多个人。
  都是与他年纪相差不大的年轻人,甚至有许多人,邵荣都认得。
  基本上,这些年轻人都是本乡的庶子、次子,不能继承家业,只能自寻出路的人。
  而且,很显然,大家选择的出路,都是相同的。
  年轻人到了一起,自然免不得打打闹闹。
  过了一会,游徼所的大门被人打开了。
  一个穿着甲胄的军人,走到了众人面前。
  邵荣和他的伙伴们,连忙安静下来,并且立刻排出了整齐的队形,昂首挺胸,争取将最好的面貌,展现给这位从郡城来的军人。
  这军人在众人面前走了几次,将邵荣等人全部打量了一番,然后才满意的点点头。
  “圣天子开恩,怜悯尔等边民,生活不易,无有田宅,为免尔等走上歧途,圣命特许尔等自愿前往河套之地屯垦、受训!”这军人带着些傲慢的口吻说道:“事先与尔等说明,这屯垦团,若是入了,就如军中,一切以军法从事!”
  “每日日出而起,受其军训,食后劳作,至夜幕方得归营,所有人皆需服从军法和管制!”
  “吾要告知尔等,这屯垦团是极苦的,吃不得这个苦的人,现在还可以离开,一旦现在不离开,今后就不许离开了,擅自离开者,视为逃兵!”
  “尔等都明白了吗?”
  邵荣等人,自然早就已经知道了相关制度。
  事实上,早在去年,王师收复了河间之地后,这屯垦团之制,就已经被村亭里的亭长和里正,翻来覆去的讲了许多遍了。
  屯垦团之民,全部都是半军半民。
  在五年之内,屯垦团的成员,都必须服从分配和管理。
  在军队和官员的组织下,进行开荒、耕作,每日还必须接受军事训练。
  违反屯垦团的规定和制度,都要受到军法处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7/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