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2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4/2322

  他不卑不亢的对刘彻一拜,然后自行登上马车,跪在刘彻脚下,问道:“父皇今日来诏儿臣,有何吩咐?”
  “朕今日带你去一个地方……”刘彻拉起他的手,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前所未有的柔情说着。
  田叔之死,给了刘彻很大的震撼。
  刘彻甚至不知道,未来刘病已长大,他能不能遇到一个像申屠嘉和田叔这样全心全意,只为了他能够成长成为明君的忠臣。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可能性已经很低了。
  因为,刘彻自己解放了思想,让诸子百家大行其道。
  百家齐放的思想环境,必然造就千奇百怪的社会。
  用句儒家的话来说,就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就会失去淳朴。
  也就是所谓的愚忠,人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利益来考虑问题。
  再想出一个田叔,一个申屠嘉,基本不可能了。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无数君王明明知道,愚民政策是死路,但依然头很铁,非要撞上去。
  哪怕是刘邦、朱元璋这样起于草莽的英雄也不能免俗。
  这是因为,他们基于自己的子孙的利益角度来考虑的。
  他们都妄想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但刘彻很清楚,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尧舜禹,也做不到,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没有人能做到。
  王朝必然会经历崛起、强盛、衰落的命运。
  就像人一样,必将迎来终结的那一日。
  即使用了君主立宪,也是一样。
  后世的君主立宪国家,就已经有许多传出了废黜君主制的呼声。
  至于那些企图独揽大权的君主制国家,已经几乎全部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消亡了。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哪怕太阳也有熄灭的一日。
  所以,刘彻从未想过,自己的帝国会千秋万代。
  他只知道,自己背负着使命与责任。
  让诸夏民族君临寰宇的使命,让中国成为那个天、朝上国,中央帝国的责任。
  甚至于更进一步,打造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不然,他就将是历史的罪人,国家的罪人。
  是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乃至于解除阶级之间的限制,就是刘彻的努力方向。
  至于由此带来的那些副作用和坏处。
  刘彻是无所谓了。
  谁还敢反对他不成?
  在他面前,一切利益集团与贵族,都是战五渣。
  不过,这也将使得他的继任者,从一开始,在现在起,就备受压力。
  因为,刘彻未来,给他留下的,不会是一群忠臣孝子。
  而是一堆堆被他的鞭子和刀剑以及手腕调教成为人精,成为政客的臣子。
  要知道,在历史上,连儒家治下的中国,权臣都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将皇帝当成傀儡和橡皮擦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而诸子百家大兴后的未来,你觉得法家和杂家会对皇帝毕恭毕敬?听话顺从?
  开什么玩笑!
  杂家的思想的尽头,可能是君主立宪,但也可能是共和议会。
  至于法家,虽然对皇帝是忠心耿耿,但——假如皇帝不给力的话……法家大臣并不介意自己越俎代庖,代君行政,说不定还能美其名曰:周公伊尹故事。
  就连黄老派,当年也出过曹参,当面对惠帝直言不讳:今陛下垂拱而治,臣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皇帝您就坐在宝座上不要说话就可以了,国家大事天下兴亡,这是臣曹参的职责哇!
  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惠帝被说的竟不能开口。
  在某种程度而言,黄老派未来的究极进化方向,可能是类似于米帝共和党那样的保守顽固和基于农民、地主阶级的政党。
  所以,刘彻不得不给子孙留下一点什么可以凭依的东西。
  不然,那不就是坑儿坑孙?
  刘病已却是懵懵懂懂,但他还是点头,乖乖的坐在了自己父亲的面前。
第1497章
皇室教育(二)
  半个时辰后,墨苑的轮廓,出现在了刘彻眼前。
  刘病已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个神秘的建筑群,满眼都是好奇和兴奋。
  仅仅是墨苑外围,那些林立在河道两侧的巨大水车,就已经让他如同进入了未来世界一般。
  对于西元前的人而言,墨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科幻世界。
  这里,是整个地球,科技水平和科研力量最高也最集中的地方。
  充足的资源以及人力物力的供给,使得此地,成为了一个巨大孵化器。
  天下人所熟知的曲辕犁、胸甲、水车、磨坊甚至是轨道马车,都是从这里走向天下的。
  “父皇,这里是什么地方?”刘病已眨巴着小眼睛,满脸好奇的问道。
  “墨苑……”刘彻摸着刘病已的小脑袋,告诉他:“汉家天下的依凭之一……”
  刘病已的小脑袋显然还是无法理解这样的话,他只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刘彻牵着他的手,告诉他:“吾儿可知,高帝以来,我汉家天子,以何治天下?”
  刘病已想了想,认真地答道:“回禀父皇,老师说,我汉家以孝治天下,以忠执之,以德行之……”
  刘彻闻言,嗤笑了一声,对刘病已道:“这么说,倒也确实正确……”
  忠孝与道德,当然要讲。
  但是……
  忠孝与道德,只能在和平时期麻痹人民。
  真正有用的东西和皇帝真正能够依凭的东西,除了枪杆子,就唯有——
  刘彻拉着自己的长子的手,走下马车,在他耳边轻声说道:“病已啊,你要记住朕今日说过的话,和带你看过的事情……”
  “将它们记在心里,记一辈子!”
  刘病已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自幼的军事化学习和训练,让他渐渐养成了不少好习惯。
  服从和重视纪律,就是其中之一。
  “臣墨苑监公孙永……”
  “臣墨苑山长杨度……”
  “臣少府丞王黯……”
  “恭迎陛下……”
  十余位墨苑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官员,早已经等候在道路旁边,见到刘彻立刻上前叩首。
  “平身吧……”刘彻挥挥手。
  众人连忙拜道:“谢陛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4/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