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2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1/2322

  九月已丑(初一),郅都来到了太原。
  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这座城市。
  第一次,是马邑之战后,他受命来此主持战后的善后。
  第二次是高阙之战,他从太原出发,前往河阴。
  而这一次抵达太原,郅都看到了很多与过去不一样的东西。
  太原城变得更热闹了,市面上也更繁荣了。
  尤其是现在,太原城内外,都挤满了来收购粮食的商人。
  “这太原什么时候,来了这么多收购粮食的商人?”郅都很好奇,于是就问了一句来迎接他的太原令张垣。
  “回禀君上,这些商人都是收了粮食,卖去龙城的……”张垣是郅都的旧部,曾经担任过棘门军校尉,河阴之战,他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眼睛和一个手掌,不得不退役。
  若在过去,像张垣这样在战场上负伤残疾的军官,基本上只能拿着国家的抚恤回家种田了。
  但如今,因为军方势力不断膨胀和军人地位不断提高的缘故,所以,他尽管受伤残疾被迫退役,但却可以出任官员。
  从棘门军校尉转任太原令,在秩比和地位上算是平调。
  但话语权却不一样了。
  太原令是太原郡的四号人物,仅在郡守、郡尉和郡丞之下。
  他还有着军方背景和靠山,谁也不敢小瞧他。
  故此,在太原令任上,他得以做很多事情。
  包括推动建设太原-萧关的轨道马车工程以及重新拓宽直道。
  “卖去龙城?”郅都听了,心里若有所思,他知道,最近几个月,天下的商贾,都组队前往龙城。
  坊间传闻,这些人都赚死了。
  甚至有人一夜暴富。
  但问题在于——这么多粮食,幕南各部,吃的了这么多吗?
  以他双眼所见,这太原城之中的商人,每天都会收购数万石的粮食,运往龙城。
  这还只是一个太原!
  在晋阳、狐奴、云中等城市,恐怕类似的情况,也都在上演吧?
  这样想着,郅都就问道:“今年太原丰收,据说亩产粟米达到了三石……”
  “是的,君上……”张垣依然如同当年在郅都麾下一般,毕恭毕敬地答道:“今年太原郡各地的粟米都是大丰收,亩产最多的达到了四石半之多!”
  这是受益于战争胜利的红利!
  自高阙之战后,汉军俘虏了数十万的战俘、奴隶。
  虽然其中大半都被送去了内陆,但依然有数万人留在代北地区,这些战俘,每日辛勤的劳作,建设种种水利设施。
  加之,高阙之战后,天子下诏诏免了代北各郡的田税、徭役。
  这使得百姓得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诸自己的生产生活。
  兼之法家势力开始全面影响代北各地的官僚系统,许多地方官员,干脆就是法家的官员。
  而法家的官员,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刷政绩。
  当今天下,最好的刷政绩方式,莫过于兴修水利,建设道路。
  有了免费劳动力,还有了足够的组织动员能力,加上百姓本身就乐意修建水利设施。
  于是,从去年开始,代国、上郡、陇右和云中都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
  仅仅是太原一地,去年兴修的水利渠道总长就超过了一百里。
  水利设施一完善,都不需要怎么去推广技术,粟米产量和小麦产量,立刻就蹭蹭蹭的狂涨。
  以张垣所知,这太原的涨幅,在代北各郡之中其实是最低的。
  最高的是上郡!
  上郡今年的粟米平均亩产据说已经接近了两石半!
  整整增加了一石!
  让人瞠目结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粮食产量的狂涨,既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
  像是去年,单单是为了收购农民手里多余的粮食,太原郡就几乎将自己手里全部的钱都砸了进去了。
  郡守为了省钱,据说连郡守衙门的蜡烛也不敢多点。
  即使如此,太原郡的财政也几乎破产,去年秋收后,太原郡给官员发放俸禄,直接发的是粟米。
  没办法,粮食太多而官府的钱太少。
  假如官府不去平抑粮价,使粮价暴跌,那搞不好,谷贱伤农的事情就会出现。
  若是过去,官老爷们大约不会管泥腿子们的死活。
  谷贱伤农就谷贱伤农呗。
  正好搞死一批自耕农,与商贾地主一起好好吃一顿盛宴。
  但在如今,却没有官员敢坐视这种事情发生了。
  至少在代北,没有人敢这么玩。
  因为大家都不想死……
  今日的代北各郡,地方基层县乡亭里,几乎都有完备的基层民兵组织。
  云中和上郡的某些地区,甚至每一个乡都建设有一个基本的武库。
  武库之中,塞满了大量武器装备。
  随时随地都可以拉出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
  至于百姓的家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着刀剑弓弩,年轻人人人都是弓马熟练。
  惹毛了他们?
  分分钟都可以来一次章丘之变,杀进太原城,把贪官污吏抓起来送去长安。
  一旦出了这样的篓子,从过去的经历来看,长安天子和九卿们,大约也是只会鼓励百姓和奖励百姓。
  某些学派,譬如思孟、重民之类的学派,说不定还会跳起来鼓掌。
  在人民获得了他们的枪杆子后,官僚们不得不认怂。
  所以,太原的诸公们,也就不得不去做事情,防止出现一个章丘之变。
  回想起此事,张垣也是感慨万千,在心里更加认同了当初天子所说的“圣人制五兵,非以相害,乃以禁暴诛邪而已”。
  今天果然如此,百姓手里的刀枪弓弩,让官僚们不得不投鼠忌器,不得不去做一些有利于民生的事情。
  不过呢,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开春的时候,太原郡的上下官吏,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因为,去年为了维稳,太原郡几乎花掉了自己府库的最后一个铜板。
  各地官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根本没法处理。
  若今年再来一次丰收,太原郡上上下下,恐怕都得辞官了……
  好在,关键时刻,商人们来救驾了。
  龙城贸易的兴盛,使得商人们纷至沓来,官仓里的粮食,直接被买走。
  就连百姓手里的余粮,也是被一扫而光。
  去年的财政拮据,在今年变成了财政富裕。
  有了钱,郡守府直接开始考虑修直道和轨道马车了。
  花钱刷政绩这种事情,傻子都会做啊!
  由是,太原上下的每一个官吏,都成为了龙城贸易的受益人。
  甚至许多人都认为,自己能不能升官发财,更进一步,与龙城贸易的繁荣程度有着直接联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1/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