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2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9/2322

  于是,西拿先生写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启示录。
  基友教的种子萌芽了。
  犹太教也从这一刻开始分裂了,圣约观与世俗观派出现了……
  欧陆历史与宗教都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1609章
修改户律
  翌日,大朝议继续。
  第一个议题,便是《海疆律》的公议。
  数百本被刻印抄录出的《海疆律》文本,被发到了所有与会大臣和郡国两千石、诸侯王、列侯勋臣外戚手中。
  薄薄的小册子上,甚至还蘸着墨水的气味。
  但上面的文字,却让无数人心惊肉跳。
  “若按照这海疆律的条文……”很多人看完相关条文,都是暗自摇头,有些不愿看到这部法律被通过。
  君子们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贵族们咬牙切齿,低头沉叹。
  在大部分人眼中,这海疆律简直是一部邪典!
  它的所有条文,都在强调一件事情——楼船衙门拥有在海上执法的权力。
  包括但不限于缉私、检查、追捕盗匪、打击不法。
  同时,还将授权给楼船惩戒一切可能影响和危害到大汉天子威严和大汉帝国神圣的蛮夷。
  这简直……
  许多与海商有关系的士大夫们,将拳头都握紧了。
  这些年来,楼船衙门与主爵都尉衙门,狼狈为奸,在海上和港口,大搞缉私和收税。
  他们甚至恨不得将每一艘在海上或者在港口的船舶,都登记在册,并要求这些船舶的主人按时申报自己名下船舶的动态及其运载的货物。
  仅仅是在去年,楼船衙门和主爵都尉衙门,就扣留了大小船舶数百艘,没收物资以千万计。
  一个个良善忠厚的义商,被这些贪利无耻之辈,害得家破人亡。
  真是让闻者落泪,睹者伤心。
  如今,楼船衙门更进一步,要将自身威权立法,以法律的形势,确认自身的优势?
  这如何可以?
  只是……
  君子们看了看在大殿之中,那数十位盘膝而坐,不动声色,甚至连神态都丝毫不变的列侯们,他们就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
  当今汉家体制,军方的影响力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足以影响朝野均势。
  特别是那些新兴军功贵族们,他们才是当今汉室的统治者。
  以羽林卫、虎贲卫、细柳营及其他野战军将官为主体,以数十万精锐之士为骨干,以十余万遍及郡国基层的亭长、里正、游徼、县尉、郡尉为骨肉。
  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横跨军政两届,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帝国,任何事物都不能绕开他们。
  而他们本身又是当今天子的意志的投影。
  他们不说话,其实就代表了天子的态度——天子是支持楼船在海疆立法的……
  想想那《海疆律》的序言与条文,士大夫们不得不倒吸一口凉气。
  “说不定,这《海疆律》本身便是当今授意的手笔……”许多人暗叹。
  倘若猜测为真,那么毫无疑问,此事没有人能阻拦!
  哪怕整个文官士大夫集团,全部站起来反对,也是没用!
  因为,武将军功贵族集团已经在这个宣室殿之中,占据了优势!
  殿中两千石以上的朝臣和地方大员,有大半是有军方背景甚至本身就是军方将领!
  真正让这些人不敢轻举妄动的,还是对于自身乌纱帽的重视。
  世人皆知,刘氏天子素来小鸡肚肠,极为记仇。
  当年丁公之事,自高帝至今上,刘氏记恨数十年,连丁公的亲戚们也被牵连,也被连坐,数十年不得入仕,直至今上,因汲黯之故,郑当时方能入仕为官。
  即使如此,这位素来享有清誉,为士林称颂的君子,却一直不得重用,数年来一直盘亘于兰台之中,连外放的机会也不可得。
  若自己贸然出头,获罪于今上,家族被计入那个小本本,数十年不得用。
  那还玩蛋?
  就在士大夫们犹豫的间隙,海疆律的三读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
  直到颜异最后一遍,朗声询问全殿大臣:“夫海疆之律,四十八条,百七十三款,诸卿可有异议?”
  倘若这一次询问,依然无人反对,则代表着这部法律已经经过了“天下人”的承认,且“天下人”皆对此没有异议。
  这样,这部法律便具备了足够的效力和足够的威权。
  日后哪怕有人反对,且串联了足够多的大臣,也是无效的。
  除非上到大朝议上,再经过天下公议,天子裁决,方能废黜。
  不然,这部法律便不可更改!
  这就是刘彻为何要搞大朝议的缘故——他可以借着这个场合,以天下人的名义,制定法律、政策。
  而在大朝议上通过的法律、政策,天然就具备了合法性和神圣性。
  整个统治阶级和朝野各方,都会认可和承认,并且主动去推动。
  这可以有效的团结朝野,集中权力,而不虞有人捣鬼。
  就拿这个《海疆律》来说,若无大朝议群臣背书,他自己专断独行的颁布命令,进行立法。
  那么地方的利益集团和贵族士大夫们,很可能会千方百计的在私下捣鬼、扯后腿。
  甚至在未来,他们很可能会反攻倒算,摧毁刘彻曾经的一切努力与心血。
  然而,经过了大朝议的公议后,地方利益集团和贵族士大夫们想捣鬼?
  一旦被发现,那就是公然挑衅整个统治阶级,与“天下人”为敌了。
  这样的渣渣的下场,不需要去想就可以知道。
  而有了大朝议背书后,楼船衙门,就可以通过海疆律,在未来数十年,建立起一个以海洋为中心的庞大利益集团。
  就算日后刘彻进了茂陵,哪怕子孙不肖,被人蛊惑,想废黜大汉的海权,想消灭大汉的海权意识?
  就得先消灭那个庞大的依附于海洋利益和对外开拓的利益集团。
  楼船衙门,不会和郑和一样,只是孤军作战。
  思虑之间,三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颜异回身面朝刘彻,恭身奏道:“臣启禀陛下:经群臣公议,诸卿于《海疆律》四十八条,百七十三款皆无异议,伏请陛下圣裁!”
  刘彻闻言,回过神来,点点头道:“既如此,下御史,请廷尉与御史制法,择吉日良辰,敬献高庙,伏请祖宗神灵共览,然后公于露布,行于天下!”
  “诺!”颜异连忙拜道:“陛下圣明!”
  廷尉卿汲黯与御史大夫刘舍也各自出列,拜道:“臣等谨奉诏!”
  这样《海疆律》的立法程序便已经走完,只等廷尉和御史大夫衙门进行编订和用印,最后送到高庙、文成庙(太宗)、德阳庙(先帝),让祖宗们看一眼就能公布天下,成为成法。
  士大夫们则都是肉疼不已,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尤其是齐鲁吴楚一带的官僚,更是一副死了爹妈的模样。
  没办法,海疆律一立法,就等于赋予了楼船威权,并确认了楼船衙门的海上执法权。
  从此,海洋事务的管辖就有法可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9/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