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2322

  大家族靠着他们,获取地方的利益,垄断某些产业,而他们则在该家族的羽翼慢慢长大,等待着破茧化蝶的那一刻。
  在汉室的历史上,有着太多的这样的榜样了。
  譬如,最初大名鼎鼎的季布为了活命,卖身给朱家做家奴,连名字都改了。
  后来,有了名望之后,季布就破家而出,恢复本名。
  嗯,季布的例子可能没什么代表性。
  那么,马上就要登上历史舞台的灌夫,就很能说明,此时家奴与豪族之间的关系了。
  灌夫最初是颖阴候灌婴的家臣之子,本姓张。
  吴楚之乱中,灌夫以军功被拜为中郎将,从此就摆脱了颖阴候家族的控制。
  又如后来的卫青,就是一个奴隶逆袭的经典,后来更娶了原先的女主人,简直励志无比!
  这些例子都说明,即使是奴仆,也并不会真的甘心一辈子当奴仆。
  他们也有自己的欲望,也有自己的追求。
  尤其是,这些擅权们,根据程郑婴所说,每一个擅权都是商业的精英,精通算术,就是文学上的造诣,也不比一般官员差。
  为了培养一个擅权,程郑婴自己就专门在家里请了许多有名望的大学者和地方上的贤达,给挑选出来的家奴上课。
  也就是说,在刘彻面前的这八十五人,都是读过书的知识分子。
  而人一旦读了书,自然心思就活了。
  连后世明朝的宦官们读了书之后,都能操控皇帝,甚至背着皇帝干了一堆见不得人的事情,发展到巅峰更是出现了阉党……
  宦官都知道给自己捞好处……
  宦官也有自己的利益需求……
  这些擅权就没有吗?
  肯定有的!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私心!
  更何况,现在在他面前的是八十五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商人。
  唯利是图的商人!
  这么想着,刘彻满面春风的对着擅权们道:“孤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名满天下的临邛大商贾——程郑婴,程郑先生!”
  程郑婴闻言,朝着在场的人拱手致意,算是打了个招呼。
  但擅权们却立刻就嗡嗡嗡的议论了起来。
  “程郑婴?那个蜀郡的大铁商?”
  “听说他不止卖铁呢……”有人悄悄的道:“我听人说,这人还有路子能弄到僰奴!”
  “僰奴?”有人惊讶的道:“我曾在主家见过,据说一个僰奴就要数十金呢!”
  刘彻看着这些人,嘴角微微一笑。
  似程郑婴这种级别的巨商,果不其然,立刻就引起了关中擅权们的注意。
  要知道,关中的商人是一个十分自闭同时强烈排外的群体。
  任何外来的入侵,都会引发他们强烈的反弹!
  这些年来,关中的商人及其背后的势力,可是没有一天不在怂恿朝廷要收缩函谷关的关防,对来自关东的商人,执行更加严格的盘查和安检措施,甚至,还有人呼吁要关闭函谷关,身为商人却自己呼吁要闭关,可见这些关中的商人,对自己的竞争能力是有多没信心!
  而类似程郑婴这样拥有巨额财富的大商贾,一旦真的在汉室朝廷支持下,进入关中……
  许多人立刻就不免心惊胆战了起来。
  刘彻却笑着道:“诸位,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书云: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绝!可见商虽末业,却也不无裨益!”
  刘彻也是没办法了,刘嫖把程郑婴丢过来,然后就不管了。
  而他为了安抚刘嫖把刘彻原本准拿出来吊住这些擅权和他们背后势力胃口的白纸送给了刘嫖。
  这样一来,他手里就没筹码可以交易了。
  没办法,只能利用程郑婴了。
  但程郑婴的商贾身份是个难题。
  是以,刘彻不得不打着圣贤的招牌,来做这个开场白。
  当今天下,《洪范》和《周书》的正确性虽然不如《尚书》《诗经》,但那也是第二档次的政治正确的典籍了,是汉室天子背书过的。
  但无论如何,刘彻都开了一个头。
  一个汉室历代太子和天子都没有表态过的头。
  刘彻是汉室皇室第一个公开说出商人对国家“不无裨益”的皇室高层!
  “不无裨益”,可以解释成有那么一点点贡献,但也可以解读成工商业也是国家经济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话听进在场的所有人耳中,立刻就震得他们的耳膜都有些发愣。
  这个表态的影响,基本上就跟后世天朝第一次公开承认,私有经济也是国家经济组成的部分一样,马上就让人的神经都高度绷紧了。
  在场的擅权们傻眼了。
  刘彻也是没办法,他清楚他的这个表态会造成什么影响。
  毫不夸张的说,明天他就得乖乖进宫去给皇帝老爹和大臣们解释解释,这个“不无裨益”到底是怎么个不无裨益法。
  但是,当下,话都出口了,刘彻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了。
  不过,他自然有他的想法和考虑。
  这件事情,刘彻自然知道自己欠缺足够的考虑。
  然而,这却是迟早要跨出去的一步。
  想对商人收税,想进行盐铁国有化,就必须迈出这一步。
  像小猪那样傻傻的粗暴的杀鸡取卵一样的经济策略,刘彻觉得,根本没必要!
  现在说此话,比以后再说,要好得多!
  最起码,即使真的招致疾风骤雨一般的批评,刘彻也能把头埋进沙子里当个鸵鸟,假装没说过这些话。
  谁没有年少轻狂,口无遮拦的时候呢?
  顶多,给老爹认个错,向大臣们道个歉,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加之,现在的局势也比较适合说这样的话。
  现在舆论的注意力都在刘彻刚刚抛出去的王命论以及丞相、大行、内史等职位的争夺上,一时半会还不会有人会有那么多精力来管太子说了什么。
  正是基于这些考量,刘彻才大着胆子,迈出了这一步。
  这一步迈出,刘彻就知道,前路肯定有荆棘,但再怎么样,他也要走两步看看。
  当然,也就只有两步,再多,那刘彻肯定就疯掉了!
  刘彻于是道:“程郑先生此次来见孤,是代表着临邛的卓先生,以及蜀郡数十万父老乡亲的殷切希望而来的,程郑先生与卓先生已经决定,共同捐资十万万钱,用于开凿褒斜道,打通褒水与斜水,连通蜀郡与关中,一旦褒斜道开通,至少可以灌溉附近五千顷土地,还能让蜀郡及关东的漕粮通过褒斜道输送到关中,可以预料,褒斜道一旦开通,整个关中基本都不虞再有粮荒!”
  这个重磅炸弹一抛出,不止关中的擅权们傻眼了。
  程郑婴也傻眼了。
  十万万钱……
  这是要了他的老命啊!
  即使是与卓王孙分摊,恐怕把他们两个卖了估计也凑不出这么多钱来!
  诚然,他与卓王孙的作坊和矿山,年产生铁数十万斤,加上从西南夷哪里贸易,进口特产什么的,利润也足够惊人,但是,一下子要拿出这么多钱出来,怎么可能?
  这就好比后世某个大公司市值上千亿,但也不可能有上百亿的现金储备。
  大凡商人,赚了钱,谁不是拿去再投资,买房置地什么的?
  因而,程郑婴的手都开始颤抖了。
  错非刘彻是太子,他的身家性命都掌握在刘彻手里,程郑婴真想破口大骂。
  但下一刻,他就听到了刘彻的低声叮嘱:“程郑先生勿慌,孤不会让先生吃亏,更不会让先生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