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2322

  袁盎哭笑不得,摇头道:“既然你想效忠太子,何不与我分说,我在太子面前,素有薄面……何至于此啊……”
  季心却摇摇头,道:“某欠恩公太多了,拉不下这个脸面再求恩公!”
  袁盎却是不住的摇头。
  游侠大多放荡不羁,目无王法,没有什么规则。
  当年就是季布还在世,季心脾气上来了,说杀人就杀人了。
  这也是袁盎一直没在刘彻面前提及季心的原因。
  这种人,放在下面还好,一旦到了朝廷上,季心的性子就是他取死的根源!
  事已至此,袁盎也不想再多说了,他摇摇头,问道:“杜氏除了让你做这个事情外,还跟你说了什么没有?”
  季心摇摇头道:“回禀恩公,倒是没有,只是,某听说了一些事情,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说看……”袁盎连忙问道。
  “是这样的,某听下面的人说,最近几日,杜氏与其他几个商贾家族,正在与关中各县县衙的衙役,司曹以及亭长、游缴商议一些事情,某听说,他们好像在说什么太子要限定保护粮价,要通力配合,而且还要做到极端,有人告诉某,某个亭长在与其喝酒时说了,关中商贾与他们商议的事情是太子假如限定粮价五十钱一石收购,五十五钱一石出售,那他们就要用五十五钱一石的粮价卖给农民,每户要买十石以上!”季心摸着头,回忆着道。
  袁盎一听,再也坐不住了,立刻起身道:“兹事体大,你且先等着,我马上去禀报家上,晚上回来,再与你商议此事!”
  “有问题吗?”季心问道:“难道这样不好?”
  “问题大了!”袁盎道:“这些家伙居然敢用这种手段来对付太子,一旦被他们成事,这朝野就要大乱了,甚至天下都会动荡!”
  作为积年老吏,袁盎当然知道下面的人在遇到上司以强有力手段推行某个政策时,假如他们在硬实力方面打不过,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了。
  季心所说的,恰恰是最极端最恶劣同时也是后果最严重的一种对抗方式。
  真要被这些串联起关中各县的衙役地方的亭长、游缴和廧夫等低级官僚,玩这么一出。
  到时候,要嘛是太子低头认错,要嘛就是刘氏动用军队,血洗关中!
  基本不会有第三个选择!
  而以刘家的脾气,最可能的就是第二个选择了。
  而那么一来,整个天下都会为之不稳,甚至刘彻的太子位可能也要不保了!
  ……
  太子宫,画堂。
  刘彻坐在上首,听完了袁盎的话后,他也有些发愣了。
  这问题很棘手啊!
  袁盎说的事情,很简单,几个不甘心利益受损的商贾,决定串联和收买整个关中的底层官僚。
  假如是明着对抗的话,刘彻根本不怕!
  但他们这么玩的话,就危险了!
  王安石变法怎么失败的?
  就是败在官僚们的这一招之下!
  好好的青苗法、免役法,最后变成了摊牌和官僚集团的狂欢。
  本来应该受益的农民,最终却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官僚们做的事情,其实说穿了,很简单,那就是扩大化和极端化。
  像青苗法,本来是说给底层百姓一个低息贷款,免疫法,是让那些不想服役的百姓,出钱请人代服。
  可搞到最后,下面的官员给你来个一刀切,所有的百姓都要强制出钱雇人服役,强制要贷款,管你需不需要!愿不愿意!
  这才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上层贵族讨厌变法,下层百姓没有尝到好处,反而日子过的更苦,这样一来,谁还支持新法?
  这样的例子,可不单单一个王安石变法。
  就是后世天朝,庆丰新政,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新君说要怎样,下面的人就给你来个极端化和扩大化,找个机会就给你上眼药,各种似忠实黑的手段,即使是天朝都还是无计可施,除非像太祖一样,发动嗡嗡嗡,把整个世界砸烂,重新洗牌。
  刘彻自然不可能学天朝太祖。
  对于他们这样干。
  刘彻只有一个办法!
第286章
战斗力爆表的御史们(一)
  送走袁盎,刘彻立刻就有了决断。
  “备车!”刘彻将王道找来,吩咐道:“孤要去拜访御史大夫!”
  这事情要把手尾处理好,必须得晁错配合。
  原因很简单,此时,御史大夫衙门号称亚相,能管的事情,多了去了。
  按照汉室制度:“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因此,自从太尉官旧废不置后,御史大夫就顺应形势,挤进了三公的序列。
  什么叫三公?
  《春秋》中说: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相何以三?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西,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
  而在汉室,御史大夫确实有着实际的三公权柄!
  基本上,你把御史大夫衙门看成中纪委+中央办公厅+秘书处以及部分中组部的组合体就可以了。
  因为御史大夫的权柄在汉代极重,是以,时人常将丞相府与御史大夫衙门合成二府。
  无论汉书还是史记,或是三辅黄图,此类说法屡见不鲜。
  半个时辰后,刘彻的马车在御史大夫衙门前停下。
  早在刘彻到达前的一刻多钟,先期快马报信的使者就已经通知了御史大夫晁错。
  所以,刘彻刚刚下车,晁错就领着御史大夫衙门上上下下的四十五位佐官出迎。
  “臣错拜见家上!”晁错走上前来,对刘彻拱手一礼。
  “晁公快快请起……”刘彻连忙上前躬身道。
  “家上,请……”晁错低头道。
  “有劳了!”刘彻笑着与晁错并肩进入御史大夫衙门的大门。
  在汉代,御史大夫衙门与丞相府仅有一墙之隔,两者实际上,全部都是建在靠近未央宫北阙的宫墙之内。
  甚至于,这两个衙门的一些属官,干脆就是在皇宫里上班的。
  譬如御史大夫衙门的御史丞,管得就是宫里的大小事务,你要知道,当此之时,宫里面也不全部都是宦官,还有着大批的御史、尚书、谒者以及侍中还有郎中等天子近侍,这些官员,全部都是文官!
  因此,这些人的管理之权,就落在了御史丞身上。
  刘彻抬起头,打量着御史大夫衙门的里里外外。
  不得不承认,御史大夫衙门比内史衙门大气多了。
  门口站岗执勤的全部是禁军的卫兵。
  整个衙门内部,完全就是皇宫的延伸。
  各种阁楼殿宇,数之不尽,数以百计的大小官员穿梭其中,前来办事的其他衙门和天下郡县的官吏,更是如过江之鲤,延绵不绝。
  刘彻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目测,整个御史大夫衙门起码占地一千亩以上。
  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单单是够资格上朝议,发表意见的朝官就有四十五人,其他佐缭、属官和办事跑腿的杂役,起码是十倍于此,加上打扫卫士、整理文案的下人,这个衙门里常驻的吃公粮的人至少一千多号。
  无怪前世晁错当了御史大夫后,就如脱缰野马,再无人能阻拦。
  实在是这个衙门的权柄太重了!
  晁错一入主,立刻就如鱼得水,发挥出超强的战斗力。
  “家上……”晁错见刘彻看着御史大夫衙门里往来的人群有些发呆,在一旁解释道:“将到年关,天下郡县监察御史以及派驻各诸侯国的监御史们都回来了,加之,今岁是今上即位后的第一个大考年,是以,各地郡守也会陆续进京述职,臣这里就比较忙了一点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