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2322

  这么说来的话,或许,自己门中的老师与师兄们,也可以尝试一下来辅佐这位了。
  只是……
  杨毅低着头想了一会,最终还是问道:“启禀家上,家上可能有所不知,我墨家有制度,出仕者需推行和弘扬我墨家思想与理念……”
  “孤知!”他话只说到一半,就被刘彻挥手打断,只听刘彻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孤向来颇为推许……只是……”
  刘彻站起来看着他,郑重的道:“理念的分歧,不可以带到工作中来,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凡有逾越者,孤绝不轻纵,卿明白了吗?”
  杨毅闻言,恭身道:“臣知道了!”
  太子只要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对墨家来说,就是最大的利好。
  若论竞争,正面交锋,不管是文辩还是武论,墨家从来都没怕过其他诸子百家。
  刘彻走到杨毅面前,看着他,沉思片刻,终于道:“卿在思贤苑也了解了百工的工作,接下来,孤有几个任务交给卿!”
  “请家上吩咐,臣必鞠躬尽瘁,为家上效死!”杨毅低头郑重的道。
  “第一件事情,卿替孤将此物尽快研究出来,看看什么样的比例,才能达到孤的要求,不拘方法,时间嘛,越快越好!”刘彻说着将一张写满了字的白纸递给杨毅。
  杨毅接过来一看,顿时愣了一下。
  只见纸上开篇就写到:欲合一物,以水合之,旬日自干,固若岩石,名曰水泥,配料曰:炉灰渣若干或搪瓷碎片碾成粉若干、生石灰若干、石膏若干。
  这是一种后世天朝在嗡嗡嗡的时候,土法上马的水泥制品。
  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容易制备和制造的水泥版本了。
  可能质量和用途方面受到许多局限。
  但,这土水泥还是水泥!
  刘彻在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很小的时候,曾见过自己的长辈,用点石灰石跟粘土磨成面,然后煅烧之后加入炉渣什么的,三下五除二就弄出了这种土水泥,拿来做自家的台阶。
  可谓突出一个简单粗暴,算的上是劳动人民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时候,用自我智慧发明和创造的一种办法。
  只是,后来社会慢慢的富裕起来,水泥也不再奢侈,于是,刘彻上学以后,这种土法水泥就已经消逝了。
  因此,刘彻本身是不记得这土法水泥的配方和制造过程的。
  但没有关系。
  前世,杨毅就是靠着刘彻给出的那一点线索,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在西汉制备出了土水泥,因此,具体的配方其实刘彻已经知道了。
  只是比例什么的忘记了。
  “今生有了配方,即使杨毅并无前世那么厉害,也应该能在短时间内弄出土水泥吧?”刘彻心里想道。
  这土法水泥,固然不如现代工业水泥。
  但对于刘彻接下来的大兴水利,可谓是神器了。
  唯一的坏处,就可能是这土水泥耗能极大,而且对环境和工人的伤害很大。
  只是,发展工业,哪里没有污染?
  杨毅略一沉思,心想:既然太子都给出了配方了,我也就姑且试试看吧……
  于是点点头道:“请家上继续吩咐!”
  这个事情,在杨毅看来也就是一个练手的活而已,量也不大,只需要督促和监管就够了。
  远远达不到杨毅心中所想的那种依靠双手创造出一种改变世界的器械。
  毕竟,杨毅还年轻,见识也有限,他不可能估计到水泥对世界将会起到何种改变。
  刘彻就记得很清楚,前世,杨毅在看到了土法上马的水泥的威力后,那合不拢的嘴巴。
  所以,他也就懒得多说,继续道:“其二,先前孤曾与卿说过,欲造一物,自江河取水,灌溉田亩,此事,卿可以着手去研究了!”
  这水车其实与水利锻压机在许多原理上是通用的,基本上搞出了水车,也就能搞出基本的水力锻压设施。
  刘彻在穿越前就曾看过一些水力舂米机械,因此,知道两者原理是相通的,唯一的难度就是输出功率的问题了。
  想要锻造板甲,水力锻压机的输出功率最起码也得达到能挥动数十斤的铁锤日夜不休的地步。
  而这个研发工作,没有几年,刘彻暂时还是看不到曙光的。
  倒不如先搞出水车和水力舂米等机械,用这些相对简单的基础技术积累经验和培养工匠,然后,再去推动更大输出功率的水力锻压机,这样是比较妥当的,而且,还能利国利民。
  “其三,孤打算给天下矿石分类命名,卿可以将此消息,转告墨门诸贤,若有意者,可以来长安参与此事!”刘彻浅浅的道。
  这算是他抛出来的一个诱饵。
  用以来吸引某些墨家技术宅,同时,也算是给未来的西汉版本的百科全书的编篡做一个铺垫吧。
  刘彻是有计划在未来,以国家的力量来编篡一本涵盖地理、生物、自然和科学的百科全书,作为给八百石以上地方亲民官和千石以上朝官科普的基础书籍。
  免得出现有人读书读成书呆子,连基本的常识都弄不清,搞出许多笑话。
  同时,刘彻更清楚,类似百科全书的问世,将极大的扩展人们的视野,使得最起码精英不会太蠢。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确保自己的精英官僚阶级的多数不蠢,这是事关王朝生死兴衰的头等大事。
  而在此刻,对刘彻来说,暂时,此事只是一个用来避免太多舆论干涉的一个幌子。
  对于引进墨家,刘彻觉得,还是小心一点,慢慢试探舆论的反应比较好!
第325章
投机
  丁亥年的十一月,整个东北亚的注意力与视线,依然集中在南方的睢阳-昌邑一线。
  吴楚联军持续围攻睢阳。
  梁王刘武请求援兵的书信,几乎没有一日间断。
  但驻扎昌邑的太尉周亚夫,却对近在咫尺的睢阳危机,坐视不理,一心一意的在昌邑附近挖壕沟,筑高垒,起营寨,摆出一副死守昌邑,阻断吴军东进道路的样子。
  梁王刘武自然而然的,对周亚夫有了深深的恨意。
  自十月下旬以后,几乎每一封梁王的奏疏,都必然有弹劾太尉周亚夫的内容。
  不止刘武在给周亚夫施加压力。
  东宫太后也每隔几日,就会督促一下天子,要求命令周亚夫立刻救援睢阳。
  这也就罢了。
  因为周亚夫死守昌邑,每日除了挖壕沟,起营寨,就没有半分主动进攻的意思。
  朝中的官员,也立时就炸锅了。
  弹劾周亚夫畏敌不前、临战怯敌的都已经算很给面子了!
  大多数官员提起周亚夫,都是恨不得将之骂成祸国殃民的贼子,有些想象力够强的人,甚至认为周亚夫肯定拿了吴王刘濞的贿赂,或者与吴王刘濞勾结了起来。
  这样得舆论局面,就连刘彻都为周亚夫暗自捏了一把汗。
  尽管刘彻非常清楚,自己的皇帝老爹,对于周亚夫的决定,保持着绝对的毫不动摇的支持。
  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放手给周亚夫去做。
  然而,身在局中和隔岸观火,那是两个感受。
  譬如前世,刘彻此时远在河间,感受到的最多不过是一些闲言碎语,至于他的后世,最多也就是看到了史记中淡淡一笔带过的几句描述。
  而在此时,身为太子,刘彻感受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压力都对着周亚夫而去。
  各种闲言碎语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传的满天飞。
  嘴炮党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对着前线战事指指点点,这里不行,哪里不好,一副假如换了他们,那肯定灭杀刘濞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的架势。
  在这样的压力下面,就是刘彻的皇帝老爹,也终于有些顶不住了。
  十一月丙戊,天子下诏,命令周亚夫大军南下,诏书中措辞虽然相对温和,也没有要求立刻南下。
  然而,这也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舆论,对于前线的周亚夫是何等的不利。
  刘彻借着这些纷纷扰扰,悄悄的通过杨毅招募了四五个墨家的正式墨者以后,等到这些舆论酝酿至一个巅峰时,他就施施然的乘上太子马车,打起太子仪仗,大摇大摆,大张旗鼓的朝未央宫而去,一路上,刘彻一改过去月余的低调,让人四处宣扬,他这次入宫的目的,就是给太尉打气,摆明了一副要死撑周亚夫的架势。
  “我真是越来越没节操了……”刘彻在心中想着,脸上却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毫无疑问的,刘彻自己也心知肚明,他这番高调的举动,说白了,就是一次政治投机兼龇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