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4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3/2322

  第五题开始,就涉及了今上即位后的诏书了。
  譬如甲子诏谕等。
  所有七道题目,每道都是六分,合计四十二分。
  换句话说,只要这前面两张试卷都答对,且不被扣分,那么,通过本轮考举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而从这两张试卷上,义纵能清楚的看到今上对考举的态度了。
  仅以这一轮考举,现有的题目的看,今上想要选择的官员是那些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忠心朝廷,忠于天子的人。
  那些不关心朝廷举措,对政治毫无敏感的人,将会被义纵手中的这七道题目一举鉴别出来。
  连朝廷都不关心,时政都不关心,埋头读书的书呆子,才华再高,又有何用?
  以义纵来看,这张卷子的出题人,简直是政治上的人才!
  深谙洗脑大法。
  仔细想想就能明白了,当一个士子在考场上遇到这些问题,即使他早就知道答案,但,毕竟是考试,还关系身家前途,自然会仔细掂量,重新回忆。
  然后,这复写在卷子上的过程,本身也是一次洗脑。
  更重要的是,这次考举以后,恐怕绝大多数有志于仕途的年轻人,都会开始拿着汉室历代天子的诏书和诏命进行学习,以充分领会其中的精神!
  这样的考题,对于在政治倾向上已经开始偏向法家思想的义纵,简直是太对胃口了。
  只是义纵不知道的是,这七道题目,本身就是在刘彻这个皇帝的授意下被列出来的。
  作为穿越者,刘彻对于学习贯彻领会上级讲话精神这种政治活动太熟悉了!
  穿越前,作为一个屁民,刘彻当然对这种假大空的政治表演没什么好感。
  但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思维。
  当他穿越后,特别是坐到了皇帝的位子上后,就赫然发现,我大天朝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非常先进的!
  当官是干什么的?
  当然是搞政治!
  一个搞政治的人,岂能不讲政治立场?一个政治立场与最高层相悖的官员,用屁股想都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情了!
  考举这玩意,好是好,但,假如不控制好,万一弄出一个东林党一类的政治团体,该如何是好?
  因此,还是我大天朝的方法好!
  天朝世宗皇帝的三讲运动,有必要提前拿到这个时代来运行。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年年讲,天天讲!
  具体到怎么讲?
  天朝是从学习太祖思想、太宗理论开始,以马列为皮,资本为骨,枪杆子在手,天下我有!
  而汉室,稍微变动一下就可以了。
  反正天朝没有时空管理局,跑不来西汉找刘彻要版权费。
  更重要的是,在这西元前的时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传媒,基本上是统治阶级说什么,下面就信什么。
  简直没有比这样的时代更适合天朝模式的了!
  义纵不知道这些,自然是对这出题人非常好奇和欣赏。
  因为,他的立场决定了他天然的会对一切加强中央权力的行为有天然好感。
  他将这张试卷看完,拿起最后一张卷子。
  与前两张相比,这张卷子的题目就很少了。
  一共只有四题。
  但难度却是骤然上升!
  因为它们考的赫然全都是数学!
  第一道题还算正常,保持的是前面那些题目一样的风格:送分。
  它问的问题,是算术的基础之一:请试叙勾股定理!
  经过去年的考举,还不懂去买本九章算术的家伙,就是笨蛋白痴了!
  当然,这一题的分数也是很低的,只有五分。
  第二题也还相对正常,问的是一个关于土地面积的问题,这种要计算土地面积的事情,在基层衙门,是很常见也最普通的文案工作,无论是收税还是清查财产,都需要丈量土地面积。
  至于第三题一映入义纵眼帘,义纵就有些感觉好笑了。
  这不就是去年考举的那道无人解答出来的算术题吗?
  看样子,当今天子,确实是很看重算术!
  不然,也不会干出这种炒冷饭的事情了!
  至于最后一题,义纵看完之后,却是长久的沉默。
  因为,这道题目与前两天天子的求问百官公卿的诏书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语气与用词,稍微做了些改动。
  简而易之,这其实是一道政治策问。
  根本不存在固定答案,给多少分,完全看阅卷官的个人观感。
  但义纵沉默的原因,并不在此。
  让他沉默的原因是,在这道题的旁边,有一行字,非常清楚而且明显的标注了这道题的分数:八分!
  而之前的那两道算术题,一道是七分,一道是八分。
  换句话说,这个关乎国策的策问,在当今天子心目中地位与那两道算术题是一样的!
  “陛下这是在用最郑重的态度表明他对算术的看重!”义纵立刻就想到了关键所在。
  只是……
  算术,真有那么重要吗?
  义纵有些不确信。
第416章
考举(三)
  经过考场门口的检查后,公孙弘拿着自己的考牌,在一个考场的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了属于他的考棚。
  说是考棚,其实就是个临时搭建起来遮阳的茅草棚子。
  棚子里用木板隔开,分成四个座位。
  每个座位下都有一张草席,一张案几。
  案几上面摆放着三支笔,一个砚台,以及几张白纸。
  公孙弘拿着自己手上的考牌看了看,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
  公孙弘坐下没一会,一位魁梧的年轻人,也走进了考棚,拿着考牌,打量了一会,然后,就坐到公孙弘的前面。
  公孙弘抬头看了对方一眼,赶紧低下头,不再去看对方。
  “晦气!”公孙弘摇摇头。
  他几乎都不需要去求证,只从这魁梧的年轻人的衣着打扮上,就知道,此人是墨家的学子——当世除了墨家的人外,没有人会赤着脚来参考!
  公孙弘不知道的是,这次考举,为了防止出现舞弊等行为,汉室的官员,绞尽了脑汁。
  将冤家对头们塞到一起,算是其中一项预防性措施。
  本次考举在排座次时,是秉着尽量将那些有宿仇的士子安排在一起,以相互监督和震慑。
  毕竟,假如两个同派士子坐在一起,那作弊的可能就会大大上升。
  相反,假如两个死对头坐在一起,即使其中想作弊,恐怕也不敢了!
  不过,本次考举的士子来源构成中,有将近八成的士子是儒法两派。
  剩下的才是黄老、墨等其他学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3/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