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5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6/2322

  这么一想,徐悍瞬间就出了身冷汗。
  南越、闽越、东瓯,可就是以舟船闻名天下。
  传闻,当年吴王刘濞建造一艘巨舰,可载数十辆马车,甲板能并行三骑奔驰。
  结果,南越王赵佗闻之,下令在国中建造一艘百丈巨舰,最后那艘巨舰据说在建成后,连人带船一起沉入了海中。
  但,南越人的水师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倘若有朝一日,南越反叛,以舟船袭扰汉海疆。
  汉室目前的楼船舰队规模,虽然碾压朝鲜毫无压力,但对于三越,却还没形成压倒性优势。
  至少南越国,就拥有不下于这次远征舰队规模的水师。
  “难怪陛下在我出征前,曾提点我:社稷欲稳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来源于海洋,危险亦来源于海洋……这财富我暂时还不知道怎么来,但危险的味道却是闻到了,回朝后,我当上书陛下,大力发展楼船……”徐悍心中叹着。
  但其实,真正重要的原因是:当他到达齐国时,天子下诏,改他的左将军衔为楼船将军,命令在长安置楼船将军衙门,将楼船、戈船、下濑船等所有水师战船,统统划归到楼船将军衙门名下管辖。
  同时下令,各郡各诸侯国分置楼船都尉,主管水师,受楼船将军衙门与当地郡国双重管辖。
  楼船将军,食禄两千石,银印紫绶,位在车骑将军之下。
  换句话说,现在他这个松兹候已经成为了汉室天下水师的头。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他自然要多找借口,为自己的部下和自己的事业“骗军费”了。
  要是一句话都不说,一点行动都没有,那军费全被陆上的丘八抢走了,他这个楼船将军的脸面往哪里搁?
  “将军!”这时候,几个身着甲胄的军官走过来,禀报道:“卑职等已经记录完毕!”
  徐悍点点头,这几个军官都是天子差遣到他军中的侍中、侍郎。
  都是天子的身边人,官职虽小,却不可小视。
  而且,这些人也是身负重任——他们奉命测绘汉室海疆。
  徐悍虽然不太明白,这些人怎么把这茫茫大海画到纸上,但,自古以来,地图堪舆就象征着统治和管辖的权力。
  测绘海图,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是将汉室的管辖延伸到了大海。
  任何一个汉室臣子对此都不敢有任何意见,更别说阻拦了。
  因此,一路上,徐悍常常会放慢舰队的速度,以方便这些天子近臣测绘。
  当然,这些人也很配合,在船上,从未提出过任何非分要求,更没有逾越过自己测绘工作的本份。
  徐悍也不知道,当今天子到底是怎么调教的这些人。
  既然这些天子近臣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那他徐悍就要开始工作了。
  他走出雀室,站上甲板,抽出腰间的佩剑,下令:“点火!”
  庞大的楼船上有足够的空间建造一座烽燧台,甚至绝大部分楼船上,还安装了巨大的投石机,作为远程打击火力。
  随着徐悍的命令,滚滚狼烟,立即冲天而起。
  这是一个信号,登陆的信号!
  看到狼烟信号,舰队开始减速,并且调整方向,以方便这庞大的舰队能顺利靠岸登陆。
  各船上,军官们开始吆喝,一排又一排士兵,默默的站起身来,在军官的带领下,拿着武器,站到女墙的一侧。
  一刻钟后,旗舰上数十支牛角伸出女墙之外,苍凉的号角声,响彻整个海面。
  东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两栖登陆就此展开。
  只用了一天时间,到第二日中午,整支舰队就完成了登陆工作。
  总计两万一千二百名士卒登上了异国他乡,陌生的土地。
  直到两天后,王险城才得知,汉军绕过了呗水,直接从海上向它柔软的腹部投放了两万大军。
  消息一出,朝鲜王卫准当场就昏厥了过去。
  而朝鲜国内部,也从之前的到底是顽抗到底还是当带路党,变成了,要不要马上去箪食壶浆,欢迎王师?或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砍了卫准的脑袋送去汉军大营,然后恭迎王师入主王险城,大汉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前者,干起来,大家伙是没任何心理压力的。
  身在中国之外,夷狄之中,礼义廉耻这种东西,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这里的人都很现实——活下去,才是关键,其次才是活的好。
  别说卫氏的死活与他们没什么干系,就是有关系,那又怎样?
  为了活命,杀父杀母,在域外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
  甚至,冒顿杀父,都成了许多人争相称赞的伟业。
  与之相比,出卖或者杀了卫准,倒也不是什么问题。
  特别是,汉室立的那个濊人牌坊太耀眼了!
  归顺后的濊人首领的待遇,让无数人心里仿佛有无数蚂蚁在爬!
  这事情,太好了!
  即能享受汉室的优渥生活和荣华富贵,还能继续保留原有特权,在当地称王称霸。
  这等于是后世米帝告诉天朝的大员们,哥已经跟天朝达成了协议,你们可以移民过来,继续保留天朝身份。
  你看看会有多少原本熟悉的人,一下子变成了国际友人?
  可惜,这些人还在琢磨的时候,有人却比他们动手更快。
  ……
  当天晚上,王险城,卫氏王宫。
  卫氏的王宫,其实就是原来萁氏王宫,卫满鸠占鹊巢后发现这个王宫还不错,于是就毫不客气自己占了。
  因此,整体建筑和格式,还是停留在百年前的风格。
  卫氏入主后,卫满屁股没做热就挂了,留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继承王位。
  此后二十年,卫氏的大权被权臣掌握,这王宫也就成了摆设,没什么人关心,直到卫准熬死了那些元老大臣,联合部族势力,夺回权力。
  老实说,卫准的能力,在朝鲜这地方算得上是出类拔萃了。
  他亲政后推行的许多措施和政策,也比较符合朝鲜的现状。
  他亲匈奴,强化夷狄化,不许汉人移民及其后代穿戴中国衣冠,强调被发左袵,更别有心思的玩起了另起炉灶,搞出一套与汉室迥异的官员体制和制度。
  在另一方面,他拼命的用尽威逼利诱和收买拉拢等手段,引诱辽东甚至燕赵的无地汉人前往朝鲜,借助这些人带去的先进农耕文化,对朝鲜的开发和生产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
  终究,朝鲜还是太小太弱了!
  以前,有匈奴爸爸保护,倒也不怕汉朝的威胁,可以肆无忌惮的行事,甚至挑衅汉室。
  可哪成想,一夜之间,汉匈就媾和了,两国君主相互和亲,将世界以长城为界限进行了瓜分。
  朝鲜立刻就成了匈奴人的弃子!
  失去了匈奴的保护伞,朝鲜的灭亡,也就可以想象了。
  大厦将倾之时,无数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活命之道。
  卫右渠就是其中之一。
  卫右渠是卫准的第四子,因为被封为右渠王,索性就以右渠为名,这在中国之外,是很普遍的情况。
  卫右渠从小就很聪明,而且天赋比他爹还好。
  他很清楚,以他的身份,想要活下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杀了卫准,然后以其头献给汉天子,自己俯首称臣,奴颜卑膝,为汉人当牛当马,任劳任怨,甚至放弃身为人的自尊。
  如此,才有一丝希望可以活下去。
  否则,汉军只要到达王险城的城下,那么,城中的军队和贵族,就会杀了所有姓卫的人,用卫氏的脑袋,给自己当赎罪劵。
  想必,长安天子也很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
  为了避免被人砍了自己的脑袋,卫右渠,现在只能杀了自己的父母兄弟。
  “父王,母后,阿哥阿弟阿姐,你们别怪我,要怪就怪这个世道!”卫右渠整理好自己的行装,在心中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6/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