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6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9/2322

  在众人的担忧、提心吊胆下,王政先是咧嘴笑了笑,然后恭身道:“托陛下洪福,圣意怜悯,最近数年,思贤苑中岁岁丰收,去岁以来,少府更是在此广修渠道,遍立水车,还派农稷官指导百姓耕作,施用‘化肥’,采用新农具,如今,我等小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大家伙都说,只盼着圣人能千秋万岁,永永君临天下!”
  百姓们也是像有人指挥一样,纷纷跪下来,叩首道:“唯愿陛下千秋万岁,永永无穷!”
  刘彻见了,也不免哈哈大笑起来。
  因为他看得出来,这些百姓都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和祈求。
  可能这些话有人教,但态度却是教不出来的。
  这意味着,至少在这思贤苑,在这上林苑,百姓的生活,确实是较之过去,大大改善。
  这就够了!
  他这个天子,每日殚精竭虑,夙兴夜寐,所求的是什么?
  还不就是国家的强大,民生的改善还有社会的进步?
  刘彻只是个凡人,百年以后,就是一堆黄土。
  但强大、富庶、文明、先进的文明,却会永留史册。
  千百年后的人们,必不会忘记。
  正如后世的人们,提起强汉盛唐,谁不是憧憬崇拜,提及弱宋晚明之灾,未尝没有扼腕叹息,恨其不争,怒其不幸。
  “作为穿越者,朕的使命,就是树立一座丰碑,建立一个标准,让后世子孙,知道,什么叫明君,什么是帝国,什么是不朽!”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彻对百姓们道:“既是如此,朕就放心了!”
  “朕自小长于深宫,不明于礼乐,幸得太宗孝文皇帝教导,乃知治民之道,首在生民,生民之功,功莫大焉!”
  “犹记得,朕幼年之时,嬉于太宗之膝,太宗问朕:嗟!小子德,安有所志?”刘彻编起故事来,真是越发熟练了,他感觉,自己前世真该去当编剧,或许能成为金牌编剧呢!
  但众人,却全部被他的话所吸引了。
  还有什么比太宗孝文皇帝教导自己的隔代继承人,以及当今天子的幼年志向更吸引他人眼球和八卦之心的?
  刘彻却是用着低沉的声音,似是回忆一样,道:“当是之时,朕年幼无知,不知所以,更不明所以,闻太宗之问,朕也不知为何,只觉仿佛耳畔有一老翁告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朕于是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复述一遍,太宗大惊之!”
  这种瞎扯的话,却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
  众人听得真是如痴如醉。
  纷纷心道:“原来如此,陛下幼年既得神助,有神明之佑!”
  他们却是自动忘记了,刘彻在三年前,在先帝诸子中默默无闻的往事,更把智商直接将为了负数。根本就不去想,这事情要是真的,恐怕就不是神童,而是死童了——皇帝是不会容许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的。
  刘彻目光一震,接着道:“太宗于是问朕:何以独尊?”
  “朕也不知为何,脱口而道:当吾独尊之时,乃以帝国之名,威加海内,泽及四海,凡有我大汉子民之所,皆为大汉国土;当吾独尊之时,当行帝国之号,凡吾子民,皆吾臂膀,敢有伤者,虽远在天涯海角,亦必以大罚齑之!当吾独尊之时,吾当法三代,效五帝,施仁政,加惠天下,兴王师,诛无道,扶天下,当吾独尊之时,吾即帝国,帝国即吾,朕即国家!”刘彻一挥袖子,大声地说道:“此所谓,帝国主义者也,内王外霸,亲贤臣,远小人,内亲黎庶,外惩不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圣明,臣等愚钝,竟至今方明陛下圣意,死罪,死罪,愿以残身,为陛下之愿效死!”大臣都听得热血沸腾或者装作热血沸腾,纷纷跪下来,喊着口号。
  至于百姓们,更是激动无比。
  天可见怜,真真是圣天子,贤明无比,爱民如子,摊上这么一位圣天子,咱们真是有福气!
  纷纷跪下来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彻却是微微一笑,继续将这个逼装下去,他浅浅的道:“于是太宗乃诏朕皇父于御前,明留诏书道:此子十六,当为人主,可更名曰彻,所谓彻,通也!”
  于是大家纷纷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改名,是因为这个啊。
  太宗皇帝真是圣人啊,陛下也是圣人,正因为如此,两位圣人隔代相传,真是社稷之福!
  当然,对于官僚来说,他们感兴趣倒不是这个故事。
  而是,他们终于发现了,当今天子的治政思路和志向。
  俗话说得好,不怕皇帝心太大,就怕皇帝脑洞大。
  刘彻的脑洞就特别大,常常是东打一枪,西打一枪,虽然执政以来,大体保持了前代的政策和思路,但关键是,大家都不知道,天子到底想闹哪样。
  不知道天子究竟想玩什么花样,对官僚们来说,可真是煎熬。
  因为假如猜不透皇帝的意思,那拍马的时候,很多方法就不敢用。
  万一马屁拍到马大腿身上,那该如何是好?
  现在好了,既然天子摆明车马了,那大家就都放心了,不用再担心找不到拍马的方式和幸进的途径了。
第540章
傲娇的闽越世子
  这个逼装完,刘彻只觉得神清气爽,舒坦极了。
  “朕想看看各位父老乡亲的家宅,仓储和田地,烦请长者带路……”刘彻对王政提出了这个早在规划中的要求。
  “老臣遵制!”王政恭身道。
  虽然明知道,这个事情,其实就是走个过场。
  必然看不到真实的情况。
  但刘彻还是兴致勃勃的在少府官员和百姓的簇拥下,朝着甲里的一户人家的宅院而去。
  刚到门口,这个宅子的主人,就带着全家老少,一起跪在门口,恭迎刘彻的到来。
  刚刚被任命为“凌烟阁大使”的岑迈,在一旁介绍着这户人家:“陛下,此户户主,名曰张大,北地人,四年前,因匈奴入寇,家园俱毁……”说着岑迈就面朝阳陵方向拱手道:“先帝仁德,加惠黎庶,特下诏,命臣迁北地灾民于上林苑,许其休养生息……”
  那户主张大也适时的带着家人叩首道:“先帝仁德,小民阖府上下感激涕零……”
  刘彻也叹道:“先帝之德,如海之深,如地之大,朕不如也!”
  夸大和承认先帝的功德,在汉室,是统治者加强自身统治的方式之一。
  所以,这次并没有什么马屁精跑出来搀和。
  “进去看看吧……”刘彻挥挥手,带着一大票侍从和大臣,径直迈进这张大的家宅之中。
  能被少府选中,作为天子视察时的目的地。
  张家当然不是什么穷光蛋。
  张宅一共由四间房屋组成,其中一个主宅,四个别宅。
  主宅中是户主张大与其妻妾以及幼子等居住。
  三个别宅,有两个属于他已经成年,但未别户的儿子,另外一个则是作为仓储和杂物室。
  刘彻看着点点头,道:“户主是不更啊……”
  旁边的岑迈立刻道:“陛下圣明,户主张大之爵位,正是不更!”
  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虽然现在已经是奄奄一息,就剩下最后一口气在吊着了。
  但是,毕竟,它还有着汉律在维护它最后的尊严。
  关东地方,可能一个庶民,只要有钱,都能盖百进豪宅,但在关中,在上林苑,谁敢藐视廷尉的威权?
  因此,二十一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在关中依然没有人敢逾越它的限制。
  汉律的户律和田律,可是严格规定,不同爵位可拥有的最大田亩数量和最大宅院规模。
  从最高等级的列侯,直至最低等级的司寇,在理论上,没有人能越过法律的限制,拥有与其爵位不相匹配的田宅。
  可惜,然并卵。
  自晁错搞出了输粟捐爵后,当曼尼大神降临,有钱人可以通过花钱买爵位,这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它的根基被动摇,信用开始丧失。
  但在此时,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依然活着,虽然看上去,它好像随时要咽气了。
  但廷尉依旧遵照律法,维护着它最后的尊严,地方官依然秉持着律法,监督着那些企图逾越的人。
  最起码在关中是这样的。
  作为皇帝,刘彻对于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种种规定,不说倒背如流,起码还是有着一定认知的。
  是以,他只是看了一眼这张宅的规模,立刻就知道了这张大一家的社会地位。
  以汉律规定,不更属于二十一级爵位中的第六级。
  准许拥有最多四百亩合法土地与最多四个房屋作为宅屋。
  抬头看了看张家上下,刘彻在心中暗暗道:“朕要加快研究新的制度来取代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才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9/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