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2322

  太宗孝文皇帝后元六年,即西元前159年,匈奴老上单于已死,新单于军臣与其右贤王矛盾加剧。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转移国内矛盾的不二手段。
  匈奴人尤其如此。
  当年冬,整个匈奴东部部落,几乎倾巢而出。
  其一路自河套而来,与汉军在云中郡郡城下激战;一路走上郡,兵临肤施城下。
  当时的情况,可谓是万分危急!
  匈奴人来势汹汹,长城防线,几乎形同虚设,汉军只能依赖坚城抵御匈奴入侵。
  广大的乡村村寨,几乎全部放弃。
  更关键的是,当时,汉室的主宰,太宗孝文皇帝,实际上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帝国风雨飘摇,一旦上郡或者云中,任何一个郡城失陷,整个北方的长城防线,都将崩溃。
  匈奴大兵将再现七年前的伟业——兵临萧关之外,火烧回中宫。
  而七年前亲披甲胄,手持天子剑,奔赴前线,犒劳将士,激励士卒,团结全国的天子,却已经甚至连未央宫都很难走出来了。
  细柳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长安城以西的细柳仓内成军。
  之后就发生了名垂青史的太宗细柳阅兵的故事。
  细柳营一举成名天下知。
  周亚夫更是从此官路亨通。
  立即就从河东郡郡守的位子上被提拔为中尉,隔年四月,任命为车骑将军,太宗遗诏,遗命先帝:事有不便,以周亚夫为将。
  于是,吴楚乱起,周亚夫才得以兼任太尉,总掌天下兵马。
  周亚夫从河东郡郡守到太尉,只用了五年。
  这样的火箭升官速度,翻遍中国历史,也是寥寥无几。
  而在这样的速度背后,细柳营的影子,始终若隐若现。
  这支军队成军以来,抗击匈奴,平定吴楚,转战万里,大小数百战,用着铁一样的战功,昭告天下,他们无愧于自己天下第一军的美誉。
  而细柳营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
  更不是坊间所流传的,周亚夫从河东郡郡兵和地方义士中选拔出来的。
  懂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这不可能啊!
  精锐不是一天练成的,细柳营这样的百战雄师,更不可能仓促找上几千人,发给武器,就能成为精锐的。
  更别提“太宗细柳阅兵”的故事,被细柳营当做背景板的棘门门、飞狐军、句注军,可不是什么小猫小狗。
  譬如飞狐军的将军是车骑将军令勉;统帅句注军的人是楚国丞相苏意;北地军的头叫张武,这人不用太多介绍,只要知道,此人是跟着太宗皇帝从代国走过来的绝对心腹;而棘门军就更了不得了,统帅他们的人姓刘,是实打实的汉室宗亲,现在的宗正,未来的楚王。
  细柳营能踩着他们的身子上位,而这些人却连屁都没放过一个。
  想想都不可能啊!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就算这些将军们人人都是无比大度,胸襟开阔的英雄,不计较此事。
  下面的丘八大爷们,就未必了。
  你说你是天下第一?
  好,哥俩来比划比划。
  没有金刚钻,细柳营这天下第一的美誉,早被南军北军的丘八们丢到地上,还踩了一万脚了。
  而事实是:细柳营的历史,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久远。
  这支部队,最早能追溯到当初秦末战乱时,跟随周勃一起征战天下的亲兵营。
  汉室建立后,天下渐渐太平。
  许多士卒解甲归田。
  高皇帝刘邦是个特别大方的开国君王,跟着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在他得了天下后,一个也没亏待。
  功劳大的封侯,甚至就连战死的有功大将,子嗣也被追封。
  功劳够不上封侯的。
  刘邦也没有不管不顾。
  汉律中,有关三老的法律地位,都要强调一句“比山东复”。
  所谓“比山东复”的意思就是比照山东老兄弟的待遇。
  而在此时,山东不是行政名词,而是地理名词,指的是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所谓山东老兄弟,指的就是跟着刘邦打天下,始终不离不弃的老士卒们。
  这些人在汉初时,享有着极高的政治地位,极大的社会特权。
  但也有很多士卒,或者因为残疾,或者因为患上了严重的战争综合征,几乎失去了独自生活的能力。
  不管是刘邦也好,还是这些士卒的将主们也罢,肯定都不能看着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们自生自灭。
  于是,许多列侯,都将这些老兄弟们,带回自己的封国,给予他们官职或者土地,就近照看和照顾。
  这些老兄弟,在安顿下来之后,当然会娶妻生子。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
  军人的子嗣,耳闻目濡之下,当然也会跟自己的父辈一样,成为军人。
  这就是所谓的将门世家。
  而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因为父辈和从小受到的教育的原因,忠于其所在地的列侯。
  所以,翻开历史书,人们常常会发现,前一秒还在长安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下一秒披挂上阵,居然也能有模有样,有板有眼。
  譬如平阳侯曹氏,数代单传,以羸弱著称,但上了阵,却也能独当一面,不堕先祖威名。
  周勃也是如此。
  将其亲兵营中的伤残老卒以及生死兄弟们,全部带到了他的封地,河东郡的绛县安置。
  等到周勃被太宗皇帝赶回家种田,为求自保,周勃甚至在其绛候候国里组织了一支军队,藏了兵甲弓弩。
  结果被人一锅端,自己人还去了廷尉大牢旅游了半年。
  要不是薄太后求情,肯定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而周亚夫的细柳营,在实际上,就是以周勃几十年来练出来的绛候亲兵为根基,在河东郡花了四年时间,一点一滴练出来的。
  细柳营,哪怕是一个低级军官,如屯长、队率,祖上可能就是当年跟随周勃征战天下的老卒。
  父子祖孙,三代从军,更重要的是,从小就跟着周亚夫一起长大。
  这样的军队,在这封建时代,真是无人能敌。
  而在经过了匈奴与吴楚的战争磨砺后,细柳营的威名,真是响彻寰宇。
  据说,就连匈奴单于庭,也特别关注细柳营。
  去往匈奴的使者回来报告,匈奴人,总是询问细柳营的营地和营中故事。
  而作为汉室的王牌。
  细柳营的驻地,其实就在上林苑西侧,渭河以北,镐池以南的细柳仓。
  细柳营也是因此而得名。
  此地山高林密,但山中别有深谷。
  因此秦时,秦军在此营造仓储基地,以供应阿房宫的建造需求。
  汉室照旧将之作为一个军需基地和少府府库的中转中心。
  所以,这细柳仓的交通非常发达,驰道直接修到了山谷的门口,秦汉两代建设者们更是在道路两侧,广修烽燧台以及岗哨。
  寻常人根本无法靠近,也无法接近这汉室王牌细柳营的驻地。
  刘彻的撵车仪仗,缓缓驶在细柳仓前的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