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7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2322

  文官集团敢坑皇帝,但绝对不敢坑掌握了枪杆子的武将集团。
  丘八发起愣来,不管规矩,不要脸面了,谁挡得住?
  许多人都只觉得嘴巴有些发苦。
  当今天子,对文官的不信任,可见一斑了。
  从之前的地方亭长、游缴、廧夫以退役士卒优先到如今的屯垦团政策,武人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计,未来,九卿之中,武将将继续占到一个大的比例。
  “真是斯文到底,让我等饱学之士,情何以堪……”博士官们更是羡慕嫉妒恨。
  但没办法,汉室政权,目前的属性就是以列侯军功贵族集团为主体的军国主义政权。
  这一点,从丞相只能从列侯中产生就可以看出来了。
  而列侯,除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外戚宗室外,只能在军功贵族的佼佼者中产生。
  当然,刘彻也自知,这个政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当军队发现,他们能通过屯垦政策获得利益后,出于人类的本能和政治势力的天性,他们必然想要将屯垦团,变大变强,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而当屯垦团变大变强后,他们又会想要更大更多的屯垦团。
  这样,再加上军队本身的属性,军方必然会变成一个鹰派和扩张派的集中营,假以时日,武将集团恐怕,会连一个鸽派都不存在,全是一帮满脑子用汉室的剑为汉室的犁获得更多土地的中二愤青。
  这将迫使和激励汉室,不停的对外扩张。
  恐怕,要等他们将已知世界的所有能耕种的土地和所有能击败的敌人,统统收入怀中,踩到脚下,他们才会寻思接下来怎么办这个问题。
  就像当年的秦帝国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一样。
  准确的来说,屯垦军管,本身就是刘彻基于秦的耕战政策的一个变种。
  这是一个纯粹为了扩张和侵略而推出来的政策。
  只要有这个政策在,屯垦团继续存在,汉军就停不下来,也没人能让他们停下来。
  军队通过对屯垦团的支持,获得荣誉、资源、兵源和利益,而屯垦团的民众依赖军队的扩张,获得土地和安全保障,军队不会满足于现有的利益,民众也不会满足,自己就这么点土地。
  他们将变成一个恐怖的怪兽。
  刘彻活着的时候,或许还能拉住缰绳,让他们安静和冷静。
  但刘彻将来要是不在了,这头怪兽就没人能制服了。
  不过,现在考虑这个问题,还太早了。
  怎么栓绳子,制服这头怪兽的问题,还是等到汉室打败了匈奴这个大敌,获得东亚霸主之后再考虑吧。
  现在,一切都得为战争让路,为扩张让路。
  刘彻很清楚,只有击败匈奴,殖民西域、印度,学习大英帝国,从异族身上吸血,进而获得足够的养分,为汉文明的进化打好基础。
  到那个时候,才是思考以后的问题的时候。
  而且,目前的情况就是,中国的耕地就这么多,而人口却日益增长。
  不想办法多弄点土地来耕种,多弄点资源来喂饱嗷嗷待哺的民众。
  那汉政权就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所以,在犹豫了之后,刘彻还是选择放出这头怪兽。
  起码,它现在还不可能反噬汉政权自己。
  秦的耕战体系,也是到了它统一天下,无欲无求后才开始腐朽和崩溃的。
  而汉室现在能种田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东北的朝鲜、新化、辽东、辽西,南方的三越,西南夷,未来二十年,都能容纳至少五百万人口。
  等到这些地方种满了田,汉室也该击败匈奴,拿到西域的霸权,到时候,中亚和南亚地区,广阔的土地,依然能满足汉人的需要。
  若是做到这一点了,汉人也就布种天下了。
  人口,起码也破亿了。
  如此大的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疆域,如此巨大的财富。
  那它就只能选择进化了,向更高级的文明——工业文明进化。
  因为,庞大的疆域,无尽的人口,除了工业化外,没有第二个选择,不能做到,就只能崩溃。
  “若是那样,还不能完成工业化,那就只能说明,子孙不肖……”刘彻心里嘀咕着。
  至于目前,军国主义化,是唯一的发展方向。
  当然了,刘彻也不是没有留下制约的手段。
  以考举为代表的文官政治,将来未必就不能跟军队掰腕子,比力量。
  而汲黯却没有停顿,继续念下去:“其七曰:屯垦团年限,预定为五年,五年后,屯垦团解散军管,复置亭里、乡县、郡国,各校尉、司马、丞令,转为文职!”
  这一条,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补丁,是为了防止那头怪兽长的太快,同时也是为了激励和鼓动军队,想要更多的好处?
  那就去抢别人的土地吧!
  不管是匈奴人,乌孙人,西域人,印度人,甚至安息人,大秦人,只要你们能抢到对方家里去,占了他们的土地,那,就可以在当地屯垦。
  同时,这一个规定,也是为了防止屯垦团最终变成类似明朝的卫所制度一样的腐朽制度。
  五年的军管期限,将使得军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将屯垦团的民众变成自己的奴隶的转变。
  刘彻可不像朱元璋,会自大的认为,自己的政策,只要制定下去,就能万世不易!
  事实上,刘彻决定,他的政策,每五年就要进行一次检讨,每十年,就必须做出针对性的改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也是汉代政治的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所谓“九变复贯,知言之选”“通其便,使民不倦”“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代不同法而霸”之类的言论,在汉代政坛是人所共知和认可的真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汉历史上,才会出现一朝天子一朝制,一代皇帝一代法的现象。
  几乎每一个皇帝上台,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改革政策。
  这一点,历代都很少见!
第590章
新世界(一)
  屯垦政策在朔望朝会上三读通过的消息,立刻就通过种种渠道,传遍整个长安城。
  一时间,此事成了无数人在街头巷尾议论的热点。
  随后,刘彻又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此事上火上浇油。
  刘彻决定,天下四百石官员,可以毛遂自荐,选择前往辽东、新化和朝鲜的屯垦团,担任丞令一职。
  五年期满卸任后,表现合格,没有作奸犯法之人。
  自动提拔为千石官员。
  可以选择回原籍出任县令、县尉、县丞,也可以选择留在当地,担任县令。
  这个政策,基本上就是抄袭的天朝援藏援疆干部的政策。
  消息传出后,整个汉室官场,立刻就是地震。
  四百石,这是汉室基层官员的中坚力量。
  他们大部分都是廧夫、游缴一类的佐吏官,在考举政策之前,这些佐吏官基本不受重视,地位也很尴尬。
  高冷的士大夫和贵族阶级,将他们称为“刀笔吏”,社会地位,甚至还比不上商贾。
  最起码商贾有钱……
  考举之后,这个局面有所改变。
  因为,士大夫的子侄们,也纷纷成为了四百石“刀笔吏”中的一员。
  再鄙视和蔑视这个阶级,岂非连自己也要掉坑里了?
  所以,他们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在舆论眼中,也变得正常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