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7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5/2322

  反正,儒家的士子在思想上面,肯定是跟墨家的人,背道而驰的。
  而法家跟黄老派的路线之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考举只是一个初选,确定对方是否具备常识和能力。
  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建设,却只能是一点一点的通过政策、法令和培训,深入下去。
  “诺!”晁错点头领命。
  刘彻转过身子,看向群臣,想了想,严肃地问道:“前任少府令岑迈,如今已经去职,转任凌烟阁大使,这少府令,干系重大,掌有山海地泽之税,沟通中外之权,朕思来想去,未得堪用者,诸卿皆贤达,必有能识俊杰者,请不吝举之!”
  少府这个庞大的机构,自秦以来,就在中国的政坛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三公之下,最重要的官职,就是少府令了。
  因为,少府的财权和人事权大的超乎你的想象。
  国家每年一半多的财税收入,以及全国所有的国家主导的大型工程,乃至于各种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作坊,全部都是由少府来控制并主导实施的。
  除此之外,少府还拥有自己的文官集团,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民政系统。
  在此时,少府就是一个比后世天朝二十世纪末的铁道部还BUG的存在。
  而且,因为少府本身的性质,使得它比铁道部还封闭。
  连丞相、御史大夫,都很少有能干涉少府内部事务的。
  在原则上,少府只会听从来自未央宫和长乐宫的主宰的命令。
  但丞相和御史大夫,肯定不会甘心看着少府这么大的一个块头游离在自己的控制之外。
  所以,长期以来,汉室的少府,就是一个战场。
  来自方方面面的利益,以及来自方方面面的势力,在这个汉室最庞大最复杂的衙门中彼此争斗。
  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有关少府的改革议案,在常朝和朔望朝上就已经分别提出过十几次了。
  但每次都是无疾而终。
  因为,统治者们最终都发现,想要动这个汉室的老大难,不是闹着玩的。
  少府要是出了问题,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都要动荡不休。
  所以,历代以来,都只能是小修小补。
  刘彻即位后,好几次都想对少府下手,但出于种种顾忌,刘彻忍了下来。
  少府积弊,确实很多。
  但问题是,这个官僚系统,至今依然是健康稳定的在运行,而且,刘彻关注的东西,都保持了高效运作。
  掀起一场打击少府积弊的运动,确实很简单。
  嘴皮子上下一碰,刘彻相信,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还有九卿其他部门,都会立刻冒着绿光扑上去。
  但,运动之后呢?
  刘彻不确定,少府还能保持完整。
  没有少府的钱袋子撑着,刘彻现在的很多事情,可能都没办法去做。
  所以在权衡再三后,刘彻决定暂时放弃肢解少府的决定。
  这才有了今日的向群臣征询少府令的继任人选的举动。
  不然,直接将少府令的位置空着,然后,坐看少府衙门内部的各个部门撕逼就好了。
  等他们撕逼撕的差不多了,也就有借口和理由,将一些敏感的部门,从其体系中剥离出来。
  譬如上林苑、军械作坊还有兰台。
  当然,这也只是暂时而已。
  这从刘彻不断的拔高兰台的地位,同时加强对上林苑的控制就能看出来。
  再过个三五年,兰台的地位,就能与外朝相比了,而上林苑也会自动从少府独立出来。
  群臣们相互看了看。
  少府令的位置,大家都清楚,这个问题上,天子不会让大家做什么“民煮决策”的。
  实际上,自秦至今,历代少府都是皇帝亲自任命。
  所以,天子开口的意思很明显了。
  这只是个由头而已,为的就是彰显一下天子的态度,免得被人说闲话。
  果不其然,天子话音刚落,尚书令汲黯就立刻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桃候舍,为人忠厚,用事勤勉,当为最佳人选!”
  刘彻听完,笑眯眯的看向其他人,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大家还能怎么着?
  大臣们纷纷表示,桃候当少府,我们都认为非常合适,甚至,再也没有比桃候更合适的人选了。
第598章
贪婪
  桃候刘舍出任少府令的事情迅速确定。
  刘彻随即命令兰台拟诏,任命刘舍为少府将作大匠,也就是少府令的官方称呼。
  刘舍闻讯,喜滋滋的在家里摆下酒宴,庆贺这个伟大的胜利。
  少府的肥,那是天下皆知。
  少府,哪怕只是拔根毛。恐怕都比某些郡国一岁的收入还多。
  只是,刘舍上任后才发现,自己只是空欢喜一场。
  他的前任岑迈在任上的时候,将作大匠的权力,其实就已经分散了。
  当今天子即位后,对少府更是各种插手。
  首先,考工令,就从原先的向将作大匠负责,变成了在兰台的尚书令指导下。
  东西织室令干脆就直接对天子负责了。
  派去询问和要求东西织室令提供账册清单等要求的属下,直接被人用一句:且去问陛下,给憋了回来。
  黄门跟宦者令就更不用说了。
  这两个部门打从秦朝开始,压根就没把将作大匠放在眼里过。
  这两个部门内部更是藏龙卧虎。
  譬如说,当今天子亲信爪牙,大宦官王道,其实人家的官衔是西宫宦者,秩比不过八百石而已。
  但谁敢将他看做一个八百石的小喽啰?
  而在王道脑袋上,前朝的大宦官北宫伯子,更是一尊无人敢轻视的大神。
  这位太宗驾崩后就沉寂已久的大宦官,在朝野内外,都有着巨大的人脉。
  就是刘舍自己见了对方,也要躬身作揖,三拜而礼。
  而永巷跟御府,则更复杂,这两个部门,哪怕是白痴都知道,是不能伸手的。
  因为永巷是专门给后宫的美人、妃嫔、皇后服务的,这里头蹲着的大神,数之不尽,哪怕是过气的太妃,也不好惹。
  除非天子直接下令,不然历代将作大匠,都是当没有永巷这个部门的。
  而御府则是直接负责天子的饮食起居的。
  这个倒是刘舍的本职工作,也是主要工作方向。
  但问题是——谁他妈敢在天子的饮食起居问题上弄虚作假,刘舍反正是没那个胆子的!
  一时间,刘舍愕然发现,貌似他能管的部门,十个手指头都能数清楚了。
  无非就是符节、太官、太医、汤官、乐府、若卢等部门。
  其中,也就乐府跟若卢衙门还有点油水。
  乐府大家都知道,随便报个乐器损坏,需要重造的名义,就能捞上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5/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