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7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0/2322

  目前,一件同样重量的铁农具,价值三千钱。
  其次,因为是标准化生产,统一锻打的。
  所以,它限定了,只能穿在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汉身上。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这种胸甲万一被匈奴人缴获,拿来打汉军。
  汉室这边,身高八尺的大汉,虽然不多,但也不少。
  像羽林卫跟虎贲卫的准入门槛,就是八尺。
  而匈奴的人种特点,就是粗矮为主。
  基本上,匈奴人就很少有超过七尺的男子,八尺,在匈奴那边属于巨人了。
  刘彻将这胸甲拖下来,他现在穿这种铁甲,还有些显大,毕竟,他才十七岁,身体还在发育。
  “剧都尉!”刘彻对剧孟挥挥手,道:“卿来穿一下这胸甲,给诸臣看看此甲的威力!”
  “诺!”剧孟立刻领命,然后恭敬的接过宦官递来的那具胸甲,退到殿中屏风内,换好甲胄,才走出来。
  然后,两个在殿中值守的侍中,拿着两柄长剑,对着剧孟拱手道了一声抱歉,当着群臣的面,用剑在剧孟身上的胸甲上,劈砍刺打,各种花式攻击。
  但除了沉闷的金铁击打声外,他们的武器,连在胸甲上留下一道伤痕的能力也没有,最多就是划了几道浅浅的痕迹。
  剧孟演示完成,将军们都看傻了。
  与这种铁甲相比,以前的甲具都弱爆了!
  哪怕是之前,在羽林卫和虎贲卫中装备的重甲,在这种胸甲面前,也就成了垃圾。
  “陛下,此种甲具,产量如何?”周亚夫立刻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目前,墨苑方面还没有完全解决胸甲的制造问题,所以产量有些少,每月大概能产出十五具到二十具吧!”刘彻答道:“但朕已经下令,拨款五千万钱,同时命令少府东园令全力配合,要求少府在明年,形成月产两百具,后年月产四百具,五年后要月产千具!”
  五年后才能年产一万具。
  看似数量有些少,但考虑到如今这个时代。
  一万具胸甲,起码需要四十万斤精铁,这就有些恐怖了。
  要知道,现在少府年产铁,就算加上所有的产能,一年可能也就二三十万斤。
  全国的铁产量加起来,也不过百万斤!
  而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西元1788年,其全国钢铁产量才不过7.8万吨。
  而如今,在这西元前的时代,汉室一年就要用两千吨精铁来制造胸甲。
  南阳的冶炼基地的压力,不可谓不重!
  大臣和列侯们,却不会在乎这些,至少现在他们不会去考虑这些事情。
  他们一个个双眼放光的红着眼睛,看着这个横空出世的胸甲。
  大家现在只有一个想法:这种装备,应该先装备细柳(句注、飞虎)。
第616章
匈奴体系(一)
  散会后,刘彻特意让人将魏尚和义纵留了下来。
  魏尚是一个精神力极为旺盛的人。
  尽管,他已经有八十多岁了。
  但却依然精神抖索,步履如飞,一起一坐,都有着相当强大的气场。
  作为,邯郸四君子之一,魏尚在整个天下,都有着极大的声望和威望。
  关中的游侠,甚至有许多就是魏尚的脑残粉。
  刘彻凝神望着这位汉室北方的守门人,道:“孟舒公,远来辛苦了,朕即位以来,就一直想与孟舒公促膝长谈,可惜,诸般琐事缠身,一直未能与孟舒公相见,今日,孟舒公即来,朕当与公长谈,有关匈奴、云中以及长城之事,朕有许多不解之处,还请孟舒公,为朕解惑!”
  当今天下,若论对匈奴的了解,魏尚说自己是第二,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这位汉室最年长,同时也是在任郡守时间最长的老将军,自从太宗孝文皇帝即位以来,就没有离开过云中郡。
  他亲身经历了除了平城之战外的其他所有汉匈战争,见证了汉匈关系过去三十年的点点滴滴。
  匈奴人在云中城下,伏尸以万计。
  包括一位正牌大当户在内的数十名匈奴高层贵族被云中军民格杀。
  匈奴人甚至在其国内,给魏尚建立神祀,认为魏尚是神明,不可冒犯和侵犯。
  在李广郅都崛起之前,魏尚就是匈奴人最害怕和最畏惧的汉军将领,没有之一。
  同时,魏尚还跟匈奴的一些贵族,有着很好的私人关系。
  别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转折。
  在实际上,在历史上,大凡匈奴人自己搞不定的汉军将领,他们都会特意交好。
  从当初的灌婴开始,一直到如今的魏尚,后来的李广,程不识,郅都,韩安国,乃至于卫青霍去病赵破奴,匈奴人从头到尾,都是这么干的。
  这其中大概有着朴素的草原游牧民族崇拜英雄的情节,但更大的可能却是,匈奴人觉得,只有他们打不赢的人,才有资格与他们做朋友。
  简单点来说,就是抖M。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魏尚因此,也算是如今汉室大臣中,对匈奴情况最了解的匈奴通。
  很多问题,看史记还没有问魏尚来的详细。
  毕竟,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虽然不是个宅男,但却也从来没有去过草原,跟匈奴人尤其是匈奴的贵族面对面的交流过。
  史记里的许多东西,都是司马迁听了别人的描述后记载下来的。
  魏尚闻言,临襟一拜,道:“陛下但有所问,老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彻点点头,微微笑着道:“孟舒公,快快请起……”
  左右侍从也连忙上前去扶起魏尚。
  刘彻想了想,问道:“朕听说,匈奴国内多置部落,各部落酋长,称为某王,各部族与单于的关系,似乎颇为复杂,朕曾听说,前几年,匈奴政变,单于杀其右贤王,放中行说等于北海,却立其子为日逐王,另外,匈奴国中,称王者除部族首领外,还有各种小王,卑小王者,更有没有部族的大王,譬如,过去曾有汉臣,叛逃匈奴,单于册封其为王,却没有让他们拥有自己的部族,诸如此类,还请孟舒公教朕!”
  要对付一个敌人,你就不能不了解他。
  俗话说的好,最了解你的人,必然是你的敌人。
  连敌人都不了解,谈什么去打败他呢?
  难道想满清一样意淫?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登基以来,刘彻就经常调阅石渠阁的历代出使匈奴的使者报告,还查阅过大量的边郡和地方报告的有关匈奴的报告。
  但,受限于当前的文本问题,很多事情,刘彻都没办法了解清楚——以竹简为载体的文档,通常都是言简意赅,惜字如金。
  就像后世的人,看史记上的匈奴列传,只能是雾里看花,如同盲人摸象,只能窥知匈奴帝国的一部分表象。
  但匈奴这个政体,以什么样的形式,靠什么样的体系维系,他们如何管理自己庞大的疆域,怎么控制那些散布在万里草原上的部族。
  他的权力构造和军事系统是怎么组成的。
  匈奴内部的部族之间,关系如何,谁跟谁是死敌,谁与谁是不共戴天的世仇。
  这些问题,完全没有描述。
  甚至就是如今的汉室档案中,对此的记载和描述也很少。
  大家通常都是扯一通匈奴的种种不普世的一面,然后一笔带过其国中的政治构架。
  直到小猪统治时期,汉室才正视这个问题,付出了大量的努力,通过俘虏以及收买匈奴贵族,总算摸清楚了匈奴的金字塔的结构和体系。
  但刘彻对此,却还真是所知不多。
  也就只记得一些道听途说的内容。
  夏胭脂嫁过来后,通过夏胭脂还有她陪嫁来的奴隶和侍女,刘彻倒是对匈奴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但这些认知,还是太粗泛了。
  毕竟,在匈奴女性的地位本来就不高,了解的东西,自然也不会多,无非就是一些王庭的常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0/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