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7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2/2322

  牧场中牛羊成群,马匹如云。
  汉朝人正在一天一天的增强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实力。
  这让伊稚斜想起了他在匈奴国内听说过的前次出使汉朝的使者回国所说的话:汉匈必有一战。
  伊稚斜如今,确信无比——汉匈果必有一战!
  而这一战的规模,将会超越五十余年前的平城之战,将决定汉匈未来。
  “我该怎么办?”伊稚斜的内心陷入了无比纠结的困境之中。
  站在冒顿大单于的子孙,挛鞮氏的立场上来说,伊稚斜觉得,他应该放弃一切与军臣的龌龊,全心全意,用尽自己的一切力气和力量去支持军臣,团结国内力量,并准备那即将来临的生死之战。
  但是……
  从他个人的喜好和利益上来说,他却偏偏无比渴望看到军臣失败,众叛亲离,然后,他举兵击杀军臣,为父亲报仇。
  这两者心理,让伊稚斜无比矛盾。
  选择前者,必然要放弃他过去筹划的所有和一切,选择后者,却可能让匈奴帝国彻底灭亡。
  纠结许久,伊稚斜忽然自嘲的一笑:“我想这么多做什么?我都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呢!”
  且就算他能活着回去,军臣会相信他吗?
  伊稚斜摇了摇头,答案是否定的。
  甚至,军臣还会以为,他是在故意危言耸听,趁机滥权,图谋不轨。
  想到这里,伊稚斜的心情就变得极为烦躁和沉重。
  在他眼里,匈奴帝国的未来,已是一片灰暗。
  “我必须活下去!”伊稚斜心里有个声音对他说:“不惜一切代价活下去,只有我活下去,才能在未来,那场生死之战到来时,发挥我的作用!”
  “但……汉朝皇帝能让我活着吗?”伊稚斜在心里,不敢确定。
  ……
  宣室殿中,王道蹑手蹑脚的凑到御座前,在刘彻耳边耳语几句。
  刘彻听完,呵呵的笑了一声。
  “伊稚斜还真是伊稚斜,这都能忍!”刘彻把玩着手里的一个玉珠,心里面,杀心已起。
  伊稚斜是个人物,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匈奴的英雄了。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现在的情况来看,弄死伊稚斜的利益,远远大于不杀他的利益。
  唯一的问题,恐怕在于,要是明着弄死他,军臣的脸面掉在地上,会引发战争。
  但这个所谓的战争,刘彻估计,恐怕也是做个样子,演戏给人看,可能就是边境上列阵一两万骑兵,然后,互相向天放几箭结束……
  除此之外,军臣不太会采取更大的动作。
  当然,其他后果也是有的。
  起码,会有人非议,毕竟,中国自古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传统。
  若非必要,刘彻不愿意破坏这个传统。
  毕竟,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不杀,还可以软禁嘛……”刘彻在心里思虑着。
  杀人,或者暗杀什么的,太没节操,也太不道德。
  难免会让人有所非议,甚至让后来者有样学样。
  但软禁就不同了。
  诸夏民族自古就是热情好客的嘛!
  在未来的历史上,汉匈之间相互扣押使者,也是日常之一。
  将伊稚斜扣在手里,还能产生多种作用,譬如让军臣投鼠忌器,或者在未来,培养出一支皇协军什么的。
  当然,是杀是囚还是放,刘彻还没做最后的决定。
  一切都要看形势的发展需要和战略部署的需求。
  当然了,要是伊稚斜一到殿上,立刻就跪下来口称:臣某某,深受夷狄迫害之苦,慕圣天子王化已久,愿为汉臣妾。
  那刘彻马上就取消所有打算,封他一个列侯,在长安起个大宅子养起来。
  投奔正义与文明,这是绝对的正能量啊。
  只是,这个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第653章
杀放囚(二)
  伊稚斜在汉朝官员的带领下,穿过走廊,沿着花园的通道前行。
  总的来说,除了最开始在宫门口的那个特殊的“欢迎仪式”外,汉朝人并没有搞其他任何的幺蛾子。
  一切都是按照着过去汉匈交往的正常礼节在进行。
  一路走,一路看。
  伊稚斜越看越心惊。
  眼睛不会骗人。
  视线所及之处,汉人的皇宫,到处都林立着带甲的士兵。
  几乎每一个士兵,身上都有着甲,带剑,背上背负着箭篓。
  汉军的箭术,哪怕是伊稚斜,也是清楚的。
  少年之时,伊稚斜曾经听闻过无数部族中的长者和将军,讲述过他们在南方战场的遭遇。
  那遮天蔽日,似乎永无休止的箭雨,始终是那些故事里不变的主角。
  在每一个匈奴人的印象里,南方的汉朝,就是一个弓弩强悍的敌人。
  每一个匈奴男子,在他刚刚开始骑在羊背上练习骑术时,他的父亲和族中的叔伯,都会教导他,当汉朝人射箭时,应该躲避。
  因此,假如说,伊稚斜对这个陌生国度,什么东西最熟悉的话。
  那毫无疑问,就是这汉朝的弓弩了。
  伊稚斜甚至能分辨得出,那些士卒所用的多数弓弩的型号。
  而每当有人背着大黄弩出现时,伊稚斜总会忍不住去行注目礼。
  实在是这种杀人利器,充满了暴力美感和神秘传说。
  在过去的战争中,至少有一半阵亡的匈奴贵族,是死在这种举世无双的超强远程打击武器之下。
  甚至,在匈奴的记录里,曾经有一位骨都侯,在距离汉军弩阵前一百步的位置,被连人带马,一起射翻。
  错非这种强弩上铉困难,每击发一次都需要很长时间准备,否则,它很可能成为过去无数次战争中的杀戮机器。
  但正因为如此,它才会让每一个匈奴贵族在看到它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生出畏惧感——这种汉朝的武器,在战场时,通常只会对准贵族,尤其是大贵族。
  跟随者汉朝的官员,伊稚斜在这如同迷宫一样的宫阙走廊中穿行,不知走了多久。
  当太阳升至正中时,伊稚斜终于看到了那个曾被无数匈奴使者描述过的汉朝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宣室殿”。
  因为,宣室殿太好辨认了!
  作为汉朝最高的建筑,它就如同一座屹立在群山之巅的神宫,金碧辉煌,壮丽无比。
  “贵使请在此稍候,待某前去通传……”陪伴着伊稚斜的公孙昆邪微微欠身对伊稚斜道。
  然后,他将伊稚斜与使团成员,安置到宣室殿下的广场一角,自己则徒步走上台阶。
  大约一刻钟后,公孙昆邪的身影,重新出现在伊稚斜面前。
  公孙昆邪说道:“我朝陛下有诏,请贵使入觐!”
  伊稚斜点了点头,心中不知为何,有些激动,有些忐忑,更有些慌张和心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2/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