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8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0/2322

  如今,他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读写能力,算得上是移民队伍里,为数不多的能识字会读写的稀缺人才。
  因此他在月前,被所住的村寨,推举为了本村的亭卒。
  在内地,亭卒属于徭役的一部分,基本上没有傻瓜愿意去干。
  但在这新化边陲,亭卒的地位,却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当了亭卒后,张未央主要的工作,就是组织村里的适龄男子在农闲时期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跟护濊军联络,在护濊军出巡和巡逻边境时,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
  在边陲,军队的要求高于一切。
  相应的,给军队服务的各村亭卒,自然也就能得到军方的优待和照顾了。
  更别说每次跟着巡逻队巡逻,总会打几只野兽。
  军人只要吃肉,留下的皮毛,就便宜了张未央这样的亭卒。
  加上,张未央还有兄长的照顾,因此,日子过的极为红火。
  假如若说烦恼,那就是两个小姨子似乎成天在打着钻到姐夫被窝里的主意,更可怕的是,这些事情似乎是自家细君在怂恿的。
  面对这种幸福的烦恼,张未央只想说:还有吗?
  一边想着这些,张未央就一边在心里的感恩着带给他这一切的圣天子。
  错非圣天子,他如今不过是个在邯郸流浪,饥一顿,饱一顿,为人不齿的浪荡子而已,哪来如今的幸福生活?
  这样想着,张未央就回头对自己细君叮嘱道:“明日,吾要随军出一趟远门,细君在家,好生呆着,勿要挂念,某长则一月,短则半月,定然归来!”
  他的细君,霍平君,一边抚摸着自己的肚子,一边乖巧的点点头,就像一只温顺的小兔子一样,让张未央的心里,暖暖的,像饮了酒一般。
  倒是两个小姨子立刻就叽叽喳喳的围了上来,用着自己的小胸脯使劲的蹭着姐夫的臂膀,问道:“姐夫怎的要去如此久,且马上就要封山了……姐夫,能不能不出门啊……”
  摸了摸两个小丫头的秀发,张未央笑道:“这是圣天子派下来的差事,姐夫必须要去!”
  一说圣天子三个字,小丫头们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如今,洗脑工作不仅仅是在汉人这边进行,濊人部族里,也开展的轰轰烈烈,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西元前人类最大规模的造神运动了。
  长安的天子,现在在多数濊人心里,已经不是人了,而是在世的神王。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为,翻手就能压碎大山,挪走江河。
  而去年汉室动用楼船和拖网进行不停歇的捕鱼作业,更使得这种思想根深蒂固。
  对濊人来说,汉人用庞大的楼船和不可思议的巨网捕鱼,这已然是神迹了。
  发展到后来,甚至每次楼船归来,码头附近都跪满了朝圣和膜拜的濊人,尤其是野濊部族,更是哭着喊着,想要亲吻那张捕鱼无数的巨网。
  那几张拖网每次晾晒和修补的时候,更是有人偷偷溜到晾晒场附近,捡了那些脱落的网绳回家当圣物供起来。
  某些野濊部族里,甚至传出了圣物(网绳)能治一切疑难杂症,祛除一切妖魔鬼怪的传说。
  以至于护濊军都尉衙门不得不在每次晾晒拖网时,派出一个队的兵力去驱逐那些企图溜进去,顺根网绳回家当圣物供起来的各路人马。
  张未央的这两个小姨子,虽然因为跟张未央久了,并不如其他濊人那么迷信。
  但,对圣天子这位神王的尊崇和敬畏,却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姨子们自然立刻就乖乖的点头。
  张未央又对那几个小舅子吩咐:“姐夫不在家的时候,你们要照顾姐姐,还要帮忙烧火做饭,不可让姐姐太操劳,明白吗?”
  “诺!”三个年纪从十七岁到十三岁不等的少年郎,学着汉人的模样,抱拳拜道:“请姐夫放心,我们一定会将姐姐照顾好的!”
  张未央于是放心的点点头,然后道:“我先将你们送到大兄那里,大兄自会派人送你们回家,记得,在家里要听话!”
  “诺!”
  看着细君和小舅子小姨子们纷纷答应,张未央也笑了起来。
  但在他心里,却还是有些担忧。
  实在是,这次的使命非常艰巨。
  这次,他将作为向导,跟随护濊都尉衙门的使团,前往未知的蛮荒之地。
  “饶乐水啊……”张未央在心里叹了口气。
  作为一个准知识分子,张未央自然知道,这条曾经被秦人记录的河流在那里。
  那可是在遥远的两千里之外,远离文明和诸夏的蛮荒地区。
  据说当地还有食人生番和猛兽毒虫。
  兼之,马上就要下雪了,外面的温度也越来越低。
  在这样的时节,离开温暖安全的定居点,前往未知的蛮荒地区,若有可能,张未央是不愿意前往的。
  只是,没有办法,这是来自护濊都尉衙门的调令,而且还是执行圣天子的命令。
  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谁叫,只有他曾在去年夏天,跟随巡逻队伍,抵达过向北千里之外的荒原,对当地有一定了解。
  将妻小送到自己兄长家中。
  兄长并不在家,倒是两个嫂嫂在家里带着娃烤火,张未央行了礼,将妻小安置下来,然后折身出门,前往护濊都尉衙门。
  当张未央抵达护濊都尉衙门,报上名字,交上写有自己名字相貌和特征的木牍后,他就被士卒带着,来到新化城外的一个军营里。
  军营中,使团成员已经准备完毕。
  张未央打量了一下,整个使团,大概有数十人,百来只大犬和十余辆雪橇车。
  这种雪橇车,张未央见过不止一次。
  他丈母娘家里就有一辆,这种简单的雪橇车,是濊人在大雪季节,外出捕猎的主要乘骑座驾,而犬则是座驾的动力。
  护濊都尉衙门在去岁九月时,就已经在濊人部族里征召了数十名善于养犬,且善于驱使雪橇车的男子入伍。
  在这里,张未央就看到了几个穿的严严实实的濊人男子,在犬群之中安抚和指挥着那些犬只。
  在士卒的带领下,张未央被带到了护濊都尉薄世面前。
  “细民张未央拜见薄都尉!”张未央自然认得薄世,他也听自己兄长说过,这位薄都尉来头极大,据说他就是出自如今东宫太后薄氏的母族,是正经的皇亲国戚,因此,张未央有些紧张。
  薄世看了看张未央,点点头,和气的道:“张二郎来啦!”
  他的语气,一点架子也没有,仿佛像是跟老朋友打招呼。
  这让张未央颇为诧异。
  过去在邯郸的时候,他何曾见过如此大人物跟自己和颜悦色过?
  哪怕是闾里的里正,对他都是不用正眼瞧的。
  直到,他的兄长写信过来,那里正才热情的上门,告知他这个消息。
  “这次抽调二郎去做向导,某也是不得已……”薄世却是丝毫也不介意自己跟张未央之间的地位差距,用着非常诚恳的话语道:“只是,某也没办法,二郎是为数不多,去过北方荒原,还识字的亭卒,恰好本次出使,陛下有令,要记录沿途的地理山川,所以,某就只好麻烦二郎走一趟了!”
  可能是怕张未央不清楚此事的重要性,薄世跟着又解释道:“二郎应该也知道,自秦以后,中国失却阴山,连河套也丢了,从此只能固守长城,多少手足同袍,因此战死长城脚下,某每每想起,总是痛心疾首!想当初,我中国兵锋,进抵阴山,将夷狄尽数逐除幕南,使之不敢南下牧马,中国因此得享安宁,幸今陛下励精图治,刷新政治,欲一雪前耻,尽复故土,饶乐水,昔者乃秦人所著《吕氏春秋》中天下名川之一,此行,二郎与使团众人,若能带回当地地理堪舆,那么,未来,我军前出长城,恢复秦赵燕韩故塞之时,这些地图堪舆,就将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会有数以千计的同袍,因此得以活命,归家与妻小团聚,故二郎等此行,责任重大!”
  薄世说着,情绪也激动了起来。
  虽然类似这样的话,他今天已经说了数遍了。
  但每次,他都会激动异常。
  实在是薄世本身就是一个大华夏主义者。
  而且,他所说的事情,确实是中国一直以来抱憾已久的憾事!
  战国时期,秦赵燕诸国在中国为了统一天下而产生竞争。
  但对外,却是目标一致。
  赵国军队在李牧统帅下,打出长城,将中国的前哨,一致推到了阴山。
  燕国向东北进军,拓土数千里。
  秦灭右渠,使上代为中国之土。
  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将秦赵燕长城衔接起来,但是,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可不是什么防御性质的工事。
  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长城脚下,无论什么夷狄,都不敢靠近一步,整个幕南地区,甚至都没有了骑马的游牧民族。
  因为,秦军一直将要塞修到了阴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0/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