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9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5/2322

  但匈奴却有着大量的牛群和羊群。
  上次夏胭脂嫁给来,单单陪嫁的牛群,就是数千头。
  历史上霍去病一次性从匈奴人哪里,就抢的了牛羊牲畜百万头之多!
  若能用淘汰的青铜武器,从匈奴人哪里换回来,足够数量的耕牛。
  譬如说十万,二十万这样的数量。
  那么,未来两三年,刘彻就可以让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实现全耕牛化,再花十年,让中原耕牛普及。
  另外,牛群还是汉军远征必不可少的肉食。
  再没有比牛群更适合跟随大军行动,并且随时补给军队的牲畜了。
  自古以来,大军出征,都是牛群相随的。
  历史上,著名的弦高吓退秦师的故事,就说明了,在春秋时期,中国军队已经习惯用牛作为犒赏军队的牲畜。
  毫不夸张的说,未来中国对牛的需求,不是十万,也不是五十万,极有可能是百万,甚至数百万!
  要殖民印度,最起码,中国也得有个五百万的牛群。
  打仗,不仅仅要拼军队,拼装备,拼战术,还要拼后勤!
  更别说,还要战马和奴隶作为交易品。
  战马这东西,刘彻永远不会嫌少。
  但,匈奴人应该不会卖太多。
  可能会用大量劣马来充数。
  但劣马就劣马吧!
  起码,也是马,也能承担运输和耕作的任务。
  至于奴工……
  现在,刘彻只想说——有多少要多少。
  一万不嫌少,百万不嫌多。
  黄河、长江、道路、桥梁、渠道,这些都需要海量的劳动力。
  除此之外,矿山和冶炼,还有纺织,这些产业,更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作为助推器。
  当年,韩国人曾经想过用郑国渠来拖垮秦国。
  结果,确实是拖住了秦国。
  但却没有拖垮,修了郑国渠后,秦国的国力,迅速强盛起来,很快就把韩国灭亡了。
  如今匈奴人的这个计划在刘彻看来,跟韩国人当年的想法差不多。
  用牲畜和奴隶贸易,稳住中国。
  等他们西进之后,实力增强,再回头跟中国对峙。
  这样最起码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们的算盘,打的很好。
  大抵应该就是用从乌孙、西域还有未来的大宛,抢来的牲畜、人口和牛羊,来买汉朝的武器,再用汉朝的武器,继续去抢更多的人口牲畜和土地。
  这样,以战养战,匈奴就不会出现问题。
  而且,因为中国的武器,尤其是攻城器械,是全世界最强的。
  有了这些,匈奴人就不需要拿人命去填大宛的要塞。
  大宛一下,直至大夏,沿途上的小国城邦,当然不可能挡住匈奴兵锋!
  想法很好!
  但在刘彻看来,这事情,对汉室更好!
  这等于刘彻用了一堆淘汰的武器,雇佣了一个超级打手,去帮自己抢牲畜和劳动力。
  “本来,朕是不会对任何出售兵器的!”刘彻对且渠且雕难道:“这倒并非朕小气,或者心胸狭隘,实在是,先王有教: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止,先王做五兵,非为杀戮,而为禁暴制邪!”
  “但考虑到贵我两国的关系,朕便破例答应贵国的请求吧!”刘彻转头对少府刘舍道:“少府,就由卿来负责此事!”
  刘舍马上就出列,兴高采烈的拜道:“诺!”
  匈奴!
  这可是狗大户啊!
  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有黄金铜钱,而是他们有牲畜!
  牛马和奴隶!
  现在,关中一头挽马值钱将近六千,一头犍牛,值钱一万左右。
  大奴一万五,小奴两个六千钱。
  所以,这些虽然非是黄金,但却跟黄金差不多。
  对少府来说,自己小金库里的资源,当然越多越好。
  少府正是因为掌握了海量资源,才能有如今的地位!
  至于卖武器给匈奴,会不会有问题?
  那就不是他这个少府要考虑的事情了。
  而是丞相跟将军们去考虑的问题。
  “使者,去与少府商谈吧!”刘彻笑着道。
  且渠且雕难闻言大喜。
  汉朝的武器和器皿,在草原上,同样是硬通货。
  许多小王和部族的酋长,甚至都只有一两件汉朝武器,就这,都宝贝的不行,没有百八十个牛羊和几十个奴隶,想都别想!
  现在,他打开了从汉朝引进武器的渠道。
  这意味着什么?
  他再清楚不过了!
  从此以为,他就不再是哪个地位低下,说话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了。
  只要这条贸易渠道一直存在,就会有无数人巴结他,跪舔他,只希望他能将汉朝武器的配额倾向自己一些。
  其他随行的使团成员,也是兴高采烈,跟过年一样庆贺起来。
  本来,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就跟匈奴过去从来不肯向汉朝提供战马一般,汉朝也一直严格控制一切金属,流入匈奴。
  在以前,边境上的榷市中,为了一批汉朝的青铜锭,匈奴的各个部族,能打出狗脑子,甚至直接上演生死决斗!
  但如今,这个渠道的开辟,使得这样的情况变成了历史。
  匈奴可以大量从汉朝得到青铜甚至铁器。
  仅仅是这个功劳,就足够使团回国后,升官发财,走上人生巅峰!
  而且,可以肯定,以后与汉朝交涉和谈判的事情,依然会是他们。
  不为什么。
  不委任这些成功打通了这个渠道的功臣来处理此事,难道要派一个愣头青过来?
  万一这个愣头青不懂事,恶了汉朝人,你负责啊?
  于是,从这一刻起,整个使团上下,不分贵贱和部族派系,全部成为了“亲汉派”和“大汉人民的好朋友”。
  真正意义上的那种。
  从今天开始,他们每一个人,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的维护汉匈友好。
  甚至可能会出现,哪怕是汉朝这边都磨刀霍霍了。
  他们却还在单于庭里上跳下蹿,说:这都是假的是虚构的,汉匈友好,怎么可能会有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5/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