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0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0/1924

  但他现在却是不依不饶,抓住这四人在发型上的问题,对范明友道:“中国自古衣冠博带,若国家列侯作蛮夷打扮,心无圣贤之教,不知诗书礼乐,国家颜面何存?”
  范明友赶忙道:“诸孺子久在湟水,不识教化,情有可原,还望侍中海涵!”
  “海涵?”张越冷笑着:“陛下追思功臣,诏复騠兹候家,然而选出来的嗣子,却是髡头、辫发,作夷狄状,陛下何安?稽公九泉之下,何以瞑目?”
  “国家恩诏,便是立之以贤!”
  “如今,无贤之子,本官情愿去稽公旁支之中,择一良家子以嗣之!”
  张越与范明友的对话,根本就没有打算隐瞒,而是公开在那四位候选者面前议论。
  这听到这四人,战战兢兢,瑟瑟发抖。
  连忙纷纷拜道:“小子等死罪!死罪!还望侍中恕罪……”
  然后就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向张越表演自己‘熟知中国礼乐诗书’的模样。
  甚至,还有人背诵起了《诗》《尚书》的篇章。
  不过,那明显是临时死记硬背的,甚至背错了不少地方。
  还好范明友在旁打着圆场,帮忙解释和求情。
  张越听着,冷哼一声,道:“中国嗣后,以明礼第一,知书第二……”
  “本官也非冷漠无情之人……”
  “便看在范校尉面子上,给尔等一个机会……”
  “十日之后,本官再来考核尔等……”
  “若还是如今这般,休怪本官不留情面!”
  那四位候选者听着,纷纷拜道:“诺!谨遵侍中之命……”
  打发走这四人,张越和范明友忽然相视一笑。
  “以侍中公之见,这四人之中,谁更合适?”范明友问道。
  “谁最听话,就谁合适!”张越轻笑着道:“吾曾与明友说过,湟中义从,必须改土归流……”
  “而騠兹候稽谷姑之后,在月氏诸部中,有着强大号召力!”
  “这样的人,必须听话、懂事,心慕中国,愿意为化夷为夏效死!”
  范明友听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稽谷姑可是末代小月氏王子,在崇拜血统的小月氏各部里,有着难以想象的号召力。
  即使如今,在湟水放牧的月氏各部,没有过去那般迷信月氏王庭血脉的高贵。
  但这也依然是一张非常好的牌!
  特别是对张越来说,这张牌不仅仅可以用在当下,说不定还能在未来起作用。
  贵霜的大和尚们,说不定也认其王庭血脉!
  只有有人买账,那将来汉军远征中亚,就有了名号。
  兴灭国,继绝世,这可是诸夏民族的传统美德!
  范明友却没有想那么远,也想不到这么远,他看着张越,忽然问道:“侍中公打算选何人来教授这四位嗣子?”
  张越听着咧嘴笑道:“此事,我打算去求长孙殿下,请殿下为这四位君子,于谷梁诸生中择一鸿儒督导……”
  “谷梁?”范明友满眼不解。
  “然!”张越却是目光灼灼的看向远方。
  论起洗脑能力,诸子百家无有能过儒家的。
  而儒家内部,又以谷梁和思孟为最。
  而对现在的小月氏各部来说,谷梁是最合适他们的学问了。
  也是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和认可的思想。
  毕竟,公羊思想太先进,也太激进了。
  连汉室的地主都觉得不舒服。
  就更不提那些奴隶制的部族首领。
  这叫物尽其用!
  只是……谷梁的学者们,对于夷狄的态度,那是有多远就能跑多远。
  所以,只能让刘进去做工作。
第778章
长孙诉苦
  与范明友告别后,张越回转自己所居的小阁楼。
  却在门口,遇到了一脸阴郁的刘进。
  “殿下……”张越迎上前去,拜道:“何故如此沉闷?”
  刘进却只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不肯回答。
  张越一看,便差不多知道,肯定是刘进的家务事了。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纵然是皇室,也是如此。
  张越也就明智的没有继续追问,而是笑道:“不如臣陪殿下,小酌几杯?”
  刘进点点头,道:“正要叨扰爱卿……”
  于是,君臣两人便在小阁楼中,找了间雅室,张越让人取来自家酿造的葡萄酒,君臣两人便坐在塌上,你一杯我一杯的喝了起来。
  不过,刘进的酒量,明显很差。
  几杯葡萄酒下肚,便明显的有些上头了。
  脸色变得红彤彤的,说话也有些随意了。
  “爱卿见过大将军的三子吗?”刘进微醺着双眼,把玩着手里的酒樽,轻轻摇曳着身子。
  “臣曾有幸,于皇后家宴之上,见过一次……”张越答道:“不过,未有深交……”
  嗯,卫氏的公子哥们,之后是曾经发过请帖给张越,邀请张越去他们的府邸嗨皮。
  不过……
  张越知道他们是什么人?
  所以果断溜回了新丰。
  “没有深交好啊!”刘进一边饮着,一边笑道:“孤便宁愿不知他们……”
  “卫氏三子……哈哈哈哈……”刘进有些纵意的嘿笑着,很多事情,压在他心中,如今他是找到了机会,打算一吐为快:“卿是不知道,孤的那几位表叔与表兄弟们……”
  “世人皆以为,大将军英雄盖世,其子嗣必定也乃豪杰……”
  “实则……皆是五蠹之虫而已!”
  “殿下慎言!”张越连忙道:“若让皇后知道,恐为不美……”
  卫皇后可不是什么善茬!
  事实上,这位大汉皇后,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能力,都是一流的。
  能居长乐宫数十年不倒,哪是简单人物?
  事实上,若历史上没有巫蛊之祸,导致卫氏尽灭,一旦刘据登基这位皇后的下限也是窦太后,上限说不定是吕后……
  不论旁的,单单只是其在巫蛊之祸中毅然发宫车,动员宫廷禁卫,加入到刘据的队伍里,一度控制长安便足可见其手段。
  只是可惜,刘据没有军队支持。
  北军六校尉,无一响应。
  就连守卫长安三宫(未央、长乐、建章)的卫兵,也不肯听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0/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