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2/1924

  张越抬起头,审视着这些人,观察着他们的神色和身材,最终满意的点点头。
  大部分人的身体素质,都很好。
  皆是七尺以上的昂藏丈夫,仪表堂堂,看上去都很精神,阳刚之气十足。
  不久,殿中就站满了人,一眼望去,博带羽冠之士大夫。
  “臣等拜见太孙殿下!”众人齐身行礼,恭拜:“殿下千秋!”
  又对张越拜道:“拜见侍中公,愿明公长乐未央!”
  刘进与张越,微微起身,还礼一拜。
  “诸君请安座!”刘进重新坐下来,对左右吩咐:“为诸君上酒……”
  “诺!”
  不多时,便有着上百宫女,端着一壶壶美酒,从殿中两侧走廊走来,为众人奉上酒水、茶点。
  待这些宫女屈身退下,刘进就对张越道:“卿可以开始了!”
  张越连忙起身,拱手长拜:“臣谨奉命!”
  于是,转身面向众人,从这些人的身上扫过,问道:“敢问,太常所举庶子备选诸公何在?”
  一个太常官员闻言起身,对张越拜道:“侍中公,下官奉命,引太常所举诸庶子备选,十有二人,在此恭问君安……”
  他身后,十二名衣着锦绣的贵戚子弟,纷纷战战兢兢的起身,低头向张越问好。
  汉家储君的所谓庶子,其全称是中庶子,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官职,乃是从宗周的宫伯发展而来。
  依制度,不仅仅国家储君有中庶子之设,诸侯、列侯的世子,也都曾有过中庶子官。
  只不过,吴楚七国之乱后,为了集权,汉家天子罢去了诸侯王、列侯世子的中庶子官,以削其权。
  由此可见,中庶子官的重要象征性!
  概因,中庶子又号副卒、国子,自古以来,都是选国家、势力内部的元老勋贵、世卿大夫之子充任。
  而且,有年龄限制。
  中庶子与储君之间的年龄上下浮动不能超过三岁。
  所以,出现在张越眼前的这些贵戚子弟,都是些很年轻的人。
  张越只是看了他们一会,就让他们冷汗直冒,感觉心里发毛。
  “请坐……”张越收回视线,低下头来,在心中暗自计较一番,就问道:“未知姬氏安子何在?”
  “姬安拜见侍中!”一个年轻的贵族缓缓起身,出列拜道:“恭问太孙殿下安!”
  张越抬头,很好奇的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位宗周王室之后。
  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看上去比张越还要小一些,显得非常稚嫩、拘谨。
  “果真是一表人才!”张越笑着回过头来,对刘进拜道:“臣以为,殿下当拔为中庶子,以安其材,以显殿下之志!”
  刘进虽然有些疑虑,但还是顺水推舟的道:“可!”
  这让姬安真的是惊喜莫名,惊惧丛生。
  惊喜的是,自己成为了太孙中庶子,惊惧的也是这个。
  正想要婉拒,却听到了太孙的‘可’字传来,没有办法,只好低头恭拜:“臣蒙殿下厚爱,感激涕零,即便贱躯先填沟壑,怕也难报殿下拔擢之恩于万一!”
  而其他人,则都是面面相觑,怎么也想不到是这么个开端。
  周子南君,可不是一般的贵族!
  更非寻常意义上的吉祥物。
  在如今,周子南君的地位在儒家内部,甚至高于孔子家族。
  没办法,孔子一生都在推崇周礼周制,以周公为偶像,正牌的宗周后代在一日,曲阜孔氏就永远矮一头。
  太孙现在居然以周子南君的子弟为臣?!
  这可真的是……
  有魄力啊!
  很多人都在心中感慨着,大家都知道,今日之后,长安城里怕是少不得有人要议论了。
  但,大家现在没空关心这个,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的等候着。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和姬安一般幸运。
  特别是剩余的那十一位太常举荐的贵戚子弟,尤其如此!
  没办法,中庶子的名额有限,历代以来最多五人,少则两三人。
  如今,被姬安占了一个名额,剩余的不多了!
  可惜……
  张越却并没有继续关注太常举荐的人。
  张越很有逼数,他清楚,中庶子清贵,轮不到他来选拔。
  史家、王家,还有卫氏说不定都想塞人过来。
  他犯不着因此得罪人。
  当然,主要也是那十一人里没有什么值得他冒险的人才。
  微微侧身,张越问道:“宗正所举洗马诸君何在?”
  便有一个宗正官员起身拜道:“下官奉宗正之命,引洗马备选三十五人在此!”
  他身后三十多名年轻贵族、士大夫纷纷稽首行礼,对张越拜道:“末学后进,见过侍中公!”
  又对刘进拜道:“臣等恭问太孙殿下安!”
  张越,看着这些人,心中浮现起他们的档案和自己在兰台、石渠阁里看过的一些档案,在别人口里听说过的事情。
  很快就在脑海里建了一个文档,将这些人的名字、档案、兰台、石渠阁有关的信息、宫中传闻、市井传说,都一一对齐。
  接着,张越就上前一步,对他们拱手还礼拜道:“敢问诸君名讳……”
  比起太常举荐的中庶子备选们,宗正举荐的洗马备选,质量就高的多了!
  毕竟,两者是来自不同的阶级。
  中庶子,从世卿、勋臣、外戚之中选拔。
  而洗马则是从天下郡国两千石、都尉以上将官、公乘以上军功贵族子弟之中选拔。
  首先,这基数就扩大了数十倍还不止。
  其次,备选的家族,多数是元光之后崛起的新兴权贵、官宦,很多人的父辈都是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才爬上来的。
  甚至不少人,还曾吃过苦,尝过人间的百味。
  在心志上、志向上和能力上,都远超那些混吃等死的腐朽元老贵族外戚。
  故而,张越话音刚落,就已经有人迈步而出,极为自信的自我介绍着,拜道:“末学后进,雒阳李仲见过侍中公!”
  他看着张越,眼中闪现着各种神色。
  有期待,有彷徨,也有些许的崇拜与忌惮。
  张越看着他,很快就将此人的头像P到了脑海里的表格上。
  李仲,字季主,二十一岁,雒阳人,父李安年,河南太守领荥阳尉,师从褚大弟子雒阳人阳德。
  从这个方面来看,他自称末学后进,确实是很合理的。
  不过,张越注意的却是此君在史书上也有出现。
  昭帝时,他拜为司隶校尉,后任廷尉,接着却脑抽,诬陷下属,被霍光处死。
  从他能在昭帝时期,任为司隶校尉,迁廷尉来看,能力是不错的。
  但诬陷下属……
  emmmm……
  这么low的操作,让张越怀疑他是不是有些情商不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2/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