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9/1924

  张越当初,拿出的那篇《诗经序》,太过BUG了!
  后世毛诗学派,仗之以横扫诗经所有派系,混一天下的纲领一出现,立刻就吸引了所有诗经学派的注意力。
  后来,张越又是玩起了大派送活动。
  派人给五家诗,每家都送了一份后世成熟的诗经国风划分法。
  这两者加在一起,立刻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
  让各个诗经学派,获之如获至宝。
  然后纷纷推出了有自己学派特色的不同《诗经序》与不同的国风划分方式(基本上大体内容相似,只是稍稍改变了几个字词,由之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思想意蕴)。
  于是,诗经学派,陷入了大乱斗。
  张越也由之,变成了诗经各派眼中的香饽饽。
  每一个学派,都希望能与他结盟,至少与他交好。
  而在这些诗经学派的大儒名士眼中,张越已经是足可与他们平起平坐,乃至于在学术上要高一等的人物了。
  敬重与敬意,自然随之而来。
  但,其他儒生看着,却都是震惊、莫名又疑惑。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诗经诸派如今才刚刚调整自己的方向,引入新的概念。
  影响和能量,还未释放。
  不是诗经学派的核心人物,或者对其关注足够的人士,是察觉不到这一点的。
  在这些人注目下,张越走到了蔡谊,虽不认识此人,但是……
  既然都送上门来商业互吹了,张越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于是长身拜道:“承蒙尊师厚爱,若过邯郸,必登门拜访!”
  蔡谊闻言,受宠若惊,立刻躬身谢道:“张子言重,若蒙张子不弃,韩师阖府生辉……”
  张越谦虚的一笑,再拜还礼。
  这下,连董越都坐不住了,连忙带人上前,对张越道:“侍中,请上座!”
  然后就拦在了蔡谊身前,像宣誓主权一般,微微瞪目。
  韩诗学派,乃是儒门诸派中,唯一一个曾在学术领域,击败过公羊学派的存在!
  韩诗学派的创始人韩婴,更是唯一一个在正面辩论中辩倒了董仲舒的大儒!
  对于祂,公羊学派从来不敢掉以轻心!
第840章
领袖(1)
  董越领着张越,入座位于左侧下首的位置。
  这个位置很敏感。
  因为在其左手,就是公羊学派大儒褚大,其右手就是另一位董仲舒的入室弟子赢公,同时也是如今声势渐长的公羊学派治学派的领袖。
  而其身后,则站立着一位位年轻学者。
  皆是天下郡国中的公羊精英。
  等于是众星拱月,衬托着坐在中间的张越。
  不啻于宣告天下——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公羊学派的下一代共主,公羊思想未来的领导者!
  而张越更是连丝毫迟疑与谦让都没有,径直坐了上去。
  这让无数的其他公羊山头的学者见了,内心吃味无比。
  董系的行为,本来就已经很招人恨了。
  张越的表现,更是连遮羞布都不要。
  很多的其他公羊系山头的名士与大儒互相看了看,每一个人内心都清楚,倘若自己不出声,那么就等于默认。
  未来,所有人都将不得不臣服。
  可是,却又没有那个胆子站起来质疑与对抗。
  因为……
  人的名,树的影,张蚩尤的威名,谁不知晓?
  而且,很多人都怀疑,就算起来反抗,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谷梁与左传的前车之鉴,可没有人会忘记!
  就在这时,左侧的席位上,一个年轻的人影,忽然起身,捻起衣角,趋步而前。
  无数人的视线立刻投注过来。
  “是夏侯公子!”有认识的人低声惊呼。
  “夏侯先生要出手吗?”更多的人,互相看了看,眼中露出喜色。
  尤其是其他儒家学派的代表,纷纷面带笑容,礼貌而不失幽默的笑了起来:“想不到,还能看到公羊学派祸起萧墙之日!”
  “也对……”
  “自董江都辞世,夏侯始昌就以公羊共主自居……如何能忍耐,这张蚩尤抢班夺权?”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自儒家独尊,儒门内部的硝烟就没有一日止歇过。
  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让天下都来围观。
  譬如,公孙弘放董仲舒于江都,还有吕步舒奉旨训师。
  那可真的是让全天下都看了一场好戏!
  作为霸主的公羊学派,更是在当时颜面扫地,狼狈不已。
  如今……
  又要开始新的演出了吗?
  无数人期待不已。
  那年轻人盯着无数人的压力与视线,走到张越身前,微微拱手,作揖而拜,用着浓厚的鲁地口音道:“宁阳夏侯胜,见过侍中公……”
  他抬起头,面无表情的看着张越,问道:“侍中国家大臣,社稷股肱,何故在此?”
  “今日,本是诸子之会,侍中身为国家大臣,理当退避三舍,以显侍中重教礼文之心!”
  在场诸子听着,都是点点头,纷纷附和:“夏侯公子所谓极是!”
  “自董江都以来,显宦者不论书,论书者不仕宦……”
  “侍中公虽然高才,也不能坏了规矩啊……”
  这倒是一个事实。
  自儒家独尊,便有了这样的风气。
  治世者不会干预学术,立志于学术之路的人,也不会轻易参与政治。
  董仲舒就一辈子都在治学。
  其门徒弟子里,像吾丘寿王、吕步舒、殷忠这样的入仕高官,就鲜少在学术层面上发表意见。
  所以,渐渐的,就形成了潜规则。
  想要话语权,想要当领袖,就不能为国家政事官,不能参与主持具体事务。
  因为,如是学术领袖为国家高官,很多人担心,会影响到公正与公平,更有可能玷污纯洁的思想舆论。
  而国家大臣,也会注意,不去刻意影响和插手学术界的事情,免得引发天下人的反弹。
  张越却是充耳不闻,只是微笑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9/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