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924

  “因大政有变更,朝臣有升贬,而军功永存!”
  汉家开国迄今,百五十年,加上前朝秦国两百余年。
  军功始终是最坚挺、最可靠与最强大的权力。
  祂是财富中的黄金,布帛里的锦缎,香料中的胡椒。
  只要不蠢,人人都会想靠近、接近,并为祂付出一切!
  “我儿……”袁广国看着自己的独子,低沉着道:“汝师将使乌恒,为父希望,汝能跟随左右,侍奉在前,奔走在后……”
  袁常目光怔怔,终于还是拗不过父亲,点头道:“小子愿意尝试,只是不敢言成功……”
  ……
  “茂陵将至!”张越掀开车帘,极目远眺。
  远方,浩瀚而庄严的茂陵景象,就已经映入眼帘。
  茂陵是汉家在关中的第二大城市与第一大人口聚集区。
  茂陵人口,甚至高于长安——仅仅是其常居人口,就多达三十万之众,这还未计算茂陵的少府工匠、刑徒与军人、官吏。
  故而,茂陵邑的规模,不下长安城。
  拥有两百三十一闾,几近八万户!
  其中,一半以上的户口,都是中产以上的家庭。
  百万、千万、万万家訾之户,数不胜数。
  故而,茂陵也因此成为了天下最富裕的城市。
  但,与其西部的茂陵园一比,茂陵邑就渺小的如蝼蚁。
  自建元二年,选址茂陵开始,这个伟大的工程就已经持续了四十五年,并还将继续修建下去。
  以至于,张越抬眼,就能看到,那矗立在远方的茂陵。
  汉家自高帝以来,历代天子陵,都是高十二丈,但独有当今天子茂陵的主陵,高十四丈。
  远远的看去,就像一座真正的山陵一样。
  张越缓缓的呼出一口气,在心中摇了摇头。
  老刘家从高帝开始,就大力投资帝陵,以达到‘强本弱末’的政策目的。
  同时,因为汉家盛行的‘侍死如奉生’思想,故而帝陵通常不惜血本。
  自建元以来,汉家岁入,有三分之一是投资在茂陵之中!
  四十余年来,累计投资在茂陵的资金,甚至超过了汉匈战争的总支出。
  所以,难怪元帝玩不起祖宗的陵邑制度,只能废弃了。
  未来,若刘进即位,以其性格,大约也不会玩这种劳民伤财还得罪人的陵邑制度了。
  “我得想个办法,在未来保留下迁陵之制……”张越心里暗想着。
  陵邑制度,耗费巨大,一般人真的玩不起,也不要玩。
  但迁陵制度,却是福泽百代,造福天下的良政!
  可以这么说,西汉王朝前中期,社会矛盾能够缓解,人民还能忍耐的根本原因,就是这迁陵制度。
  刘家皇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将天下豪强、富商、贵族强制迁徙到帝陵。
  使得地方根本不可能形成足以与官府抗衡的乡贤势力。
  地方官遇到搞不定的人,塞进迁陵名单就可以了。
  今天茂陵的三十万人口,九成以上,都是从天下州郡迁陵而来的富商豪强贵族家庭。
  “若帝陵工程缩水,迁陵制度肯定会废弃……”张越在心里盘算着:“我必须想个办法,给迁陵制度换个名称……”
  可一时之间,还真没有什么好主意。
  毕竟,迁陵制度,乃是绝妙的创造。
  打着的是为天子守陵的大旗,谁不愿意,谁就是不忠!
  可换一个名头,就没有这么给力了。
  更将失去强制性的法理来源。
  心中想着这个事情,马车就已经驶到了茂陵园的大门前。
  早已经等候在此迎接的茂陵邑官员们,一拥而上,纷纷拜道:“下官等恭迎侍中公,恭迎诸位先生!”
  左近,无数围观群众,则都纷纷伸长了脖子,将视线聚焦过来。
  人人都想要,目睹传说中额间生目,连伤寒也能祛除、消灭的张蚩尤。
  而在众人的注视下,张越提起腰间的嫖姚剑,走下马车。
  于是,立刻引发了无穷议论。
  “张蚩尤怎么没有三头六臂?”有稚童不解的问着长辈:“阿耶你骗人!”
  “那是因为,张蚩尤如今没有发怒,收了神通啊……”长辈尴尬的解释起来:“若是张蚩尤发怒,额间神目睁开,自然三头六臂,鬼神辟易……”
  说到这里,连他们自己也开始相信这个说法了。
  长安的消息,是不会骗人的。
  侍中张子重,神威盖世,天下无敌,更是无数人亲眼见过的事情。
  如此人物,当然不会随随便便的展现神威喽。
  而更多的人,却是互相议论着,满眼困惑。
  侍中张子重,怎么看着文文静静的,满脸和气,不像是传说中的样子啊?
  反倒是,和个文人差不多,看上去弱不禁风的。
  虽然有俗语说,人不可貌相。
  但这张子重也太不能貌相了吧?
  不过,茂陵的游侠儿,却都激动了起来,朝着张越,大声的呐喊起来:“张侍中公侯万代!”
  对于游侠儿们来说,义气最大!
  而张越曾救过他们的大哥朱安世,这就等于是救了他们!
  ……
  张越自然听到了人民的议论和游侠们的呐喊。
  不过,他充耳不闻,保持着微笑,为汉臣,面对人民的议论甚至是当面责骂,而面不改色,这是基本功。
  连这个都受不了,就不要来当官了!
  等到董越、褚大、赢公等人渐次下车后,张越就迎上前去,与众人汇合。
  然后在茂陵邑与茂陵官员的簇拥下,从茂陵园的大门,进入陵区。
  “董师之冢,在茂陵东北之南侧……”褚大拄着拐杖,一边走,一边与张越介绍着:“太初元年,董师辞世,天子恩泽,准许董师陪葬茂陵……”
  “此乃无上荣耀!汉家文士,独董师一人获此殊荣……”
  张越听着,点点头。
  在后世,董仲舒墓被人们认为是在长安城南的下马陵。
  连辞海和辞源也犯了这个错误。
  然而,穿越后,张越才知,董仲舒的墓冢,是在茂陵之内,与后人以为的董仲舒墓离了几十里。
  这中间的误会,恐怕是在无数岁月之中,以讹传讹造成的。
  不过……
  就在这时,所有人忽然停下脚步。
  站立到了路边以避让前方而来的一支队伍。
  上百名白发苍苍,拄着拐杖,或在年轻人搀扶下,缓缓走在道路中的老人,在一支军队的保护下,从远方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