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9/1924

  不得不说,此人说话的语调与态度,确实是很诚恳的。
  听得周围士人,都有些暗自点头。
  汉,终究是一个封建王朝。
  阶级的差异与阶级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而士人多数是地主豪强贵族之后,对他的话,显然有着认同。
  张越听着,却是哈哈一笑,道:“贾长沙的《阶级论》,本使亦有拜读……”
  “刺史之言,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有道理……”
  在这个时代,阶级与阶级之间,是存在着天壤之别的。
  就像太宗的那道著名的除诽谤诏,在以‘细民无知取死,朕甚不取’,保护了人民自由的言论权的同时,却也剥夺了人民参与政治的权力。
  因为,百姓就算再怎么议论,没有士人贵族官员豪强参与,也是无用。
  不掌握权力的百姓,就像树上的鸟儿。
  就算有人拿了棍子,把他们的窝都捅掉了,除了叽叽喳喳叫唤几声外,半点干涉能力都没有。
  这也是雁门郡能败坏到如今这个地步的缘故。
  没有士人、贵族、官员支持,百姓再不满,也是无用。
  除非他们造反!
  但造反的话……
  没有组织和武装的百姓,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军队,连反抗能力都没有!
  周严听着张越的话,脸上一喜,以为张越要和他妥协了。
  心中雀跃无比。
  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妥协,即使只是取消公审,但依旧处死那些官员、豪强,也足以让他本人声名鹊起,成为名臣。
  说不定还能升迁去长安,成为京官呢!
  在他想来,也应该是这样的。
  做官嘛,不都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嘛?
  你给我面子,我也给你面子。
  然而……
  在下一瞬,他却听到了那位使者的轻笑声:“只是奈何……贾长沙的《阶级论》乃是以黄老道德之说为本……”
  “所谓‘履虽鲜,弗以加枕;冠虽弊,弗以苴履……’早已被我师董子,批的片文不值!”
  “当今之世,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于人,是武王伐纣,吊民伐罪,从来久矣之世……”
  “刺史用黄老道德之言,而谏于吾,此岂非以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刺史,还是回去,多读些书,修生养性来的比较好!”
第885章
闹剧落幕
  周严直接就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长安来的使者,居然敢反驳他那‘政治正确’的言论。
  “就不怕令天下人寒心吗?”周严在心里愤愤不平的想着。
  但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如今当政的是儒家的公羊学派。
  一个彻彻底底的异类!
  对公羊家而言,这个世界是向前发展的。
  哪怕是谶讳之说,其实也反应这一特征。
  天人感应的核心,就是人做事,天有应。
  上苍不是固定呆板的,而是一个会积极的反应人间兴衰的一种人格化的类似ai的机制。
  皇帝做的好,有奖赏,做错了有警惩,屡教不改,便要破灭家国,再立乾坤。
  故而,对公羊家来说,什么帽子虽旧,也要戴在头上,鞋子再新也得踩在脚下,完全是歪理邪说。
  帽子破了,那就要换一个,这就是汤武革命,革鼎天下!
  鞋子是新的,就要好好爱护,所以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所以在这激进与变革的大时代,公羊思潮才能席卷天下,确定无可置疑的霸主地位。
  无可奈何之下,找不到话来反驳的周严,只好讪讪的道:“使者行事,无有前例可循,贸然公审就不怕陛下怪罪,丞相迁怒?”
  这就是企图用天子和丞相来压人了。
  在他想来,那个年轻的使者,总不能还有底气,对天子和丞相熟视无睹吧?
  反正,他也只是想拖时间而已。
  张越听着,却是哈哈大笑,道:“刺史怎么就不认真看邸报呢?”
  “自去岁八月开始,天子就已经多次昭告天下州郡,晓瑜文武大臣,汉家之天命所在,欲与群臣共建小康之世,开太平之业!更多次告喻群臣文武,当厉行更化,率民更始!”
  “我师董子曾曰:汉之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不得善治,乃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真可谓是一针见血,令人发醒!”作为董仲舒的再传弟子,张越毫不犹豫的高举起自己‘老师’的大旗,来给自己背书。
  “故所谓公审,乃是本使从天子诏谕之精神,而引申董师更化之呼吁,而所行之举也!”
  “乃是为天下,为万民,为社稷探路,是变革维新的探索!”
  “更是一种新常态!”
  “刺史要认真领会,仔细揣摩,不要妄议军国大政,更不可揣测天子圣心!”张越语重心长的告诫道:“天下州郡一盘棋,休说雁门了,就是并州也要服从陛下安排!”
  论起官样文章,谁能比张越更擅长?
  当年的文山会海,可不是白混的!
  轻轻松松就给这个并州刺史,扣上了无数罪状。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可惜,对方却没有马上醒悟到这一点,反而作死的反驳道:“一派胡言!”
  对于他这种老旧的官员而言,张越所说,正中他的命门。
  更化这个东西,人人皆知,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做。
  对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僚集团而言,他们现在连察举制度,都懒得去搞。
  要不是国家有指标和任务限制,天下州郡每年举荐的各类人才,恐怕连标准的名额都凑不齐。
  这不是假设,而是事实!
  不然,史书上也就不会记下那道著名的‘求秀才异等诏’。
  这道诏书的背景,就是汉家地方官员,对于察举人才懒怠,很多郡国常年完不成任务指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西汉不是东汉,察举制度要求严格,在国家层面还有审核、淘汰机制。
  不是随便推荐一个人就完了。
  若是推荐的人不合格,举主就要承担责任。
  所以那道诏书,其实就是放宽审核标准,不再强求推荐的人才,一定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只要有某一方面达标(主要是才能)就可以了。
  就在此时,一骑疾驰而来。
  “澎候刘公家臣刘知,拜见侍中公!”这骑士翻身下马,挤进人群中,看到张越,立刻上前纳头就拜,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呈递到张越面前:“此乃刘公亲笔信,还请侍中公一阅!”
  此人的到来,瞬间就让周严和他身后的人,仿佛像主心骨一般,振奋不已,兴奋莫名。
  周严甚至不顾一切的上前行礼,拜道:“下官并州刺史周严,恭问明公安……”
  可惜,对方的态度却冷漠非常,甚至用着一道足可吃人的眼神,扫了一眼周严,根本就不搭理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9/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