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1924

  然而,他真有那么坏吗?
  不见得吧!
  至少,在张越回溯的史料里,这桑弘羊可没有干过什么陷害他人,指鹿为马,乃至于放纵家人门客为非作歹的事情。
  就在去年,这个别人嘴里的奸佞,却亲手将自己的那个为非作歹,与卫皇后的亲侄子一起谋杀他人的侄子,送到了绞架上。
  更重要的是,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上的表现。
  根据张越回溯的史料记载,当时这个奸佞已经官拜御史大夫,受命为辅政大臣,与上官桀、霍光、张安世平起平坐,共掌大权。
  但他在盐铁会议上,面对来自全国的反对者的诅咒谩骂,却心平气和的与他们一一交谈、解释。
  回答他们的疑惑,回应他们提出来的问题。
  整个过程,根本就不像一个封建社会执掌大权的重臣,所谓的奸佞。
  反倒是像后世西方议会政治中,那些回答质疑与质询的议员先生们。
  而且与议员先生们不同,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上,没有回避任何质疑,也没有掩盖任何问题。
  这样的人,居然能被黑成奸佞,比赵高李斯还恐怖的坏蛋?
  只能说……
  这个世界啊,嘴巴长在别人身上。
第101章
桑弘羊(1)
  大司农,秦称治粟内史,汉因之,先帝后元年更为大农,今上太初元年更为大司农。
  自秦以来国家经济就由司农与少府共同掌管。
  两者的职责和权力,也分的很清楚。
  大司农主管天下钱谷,供给国家日常开销,而少府则握山泽盐池之税,服务皇室,主持宫室、陵园工程的修建,顺便兼职武器制造。
  而如今的汉大司农衙门,更是一个庞大到让你窒息的恐怖官僚机构。
  它的能量,也超乎你的想象。
  张越回溯的史料就告诉他。
  就是这个可怕的机构,在支持和支撑着大汉帝国的战争机器的运转。
  尤其是桑弘羊主持大司农后,这个机构就承担了几乎大部分的战争经费的供给。
  汉书《食货志》之中就记载: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中国缮道馈粮,远者三千里,近者千余里,皆仰给大司农。
  还说:汉连出兵三岁……费皆仰大农,大农以均输盐铁之赋助之……
  昭帝时期的丞相张敞曾经上书昭帝说:昔者先帝征四夷,兵行三十余年,百姓犹不加赋而军用足。
  虽然没有直接说,都是桑弘羊的功劳。
  但却也差不多等于承认桑弘羊和他的大司农系统的功绩。
  而当今天子更是天下闻名的散财童子。
  壮年之时,他东封泰山,北巡长城,勒兵十余万。
  一路上,到处撒钱。
  不仅仅免除所过郡县百姓当年的赋税,还大手大脚的赏赐地方百姓和官吏。
  仅仅是在元封元年,封禅泰山的路上,他就赏赐总计一百万匹布帛和数万万的五铢钱出去。
  而这些开支,统统是大司农掏钱买单。
  那么问题来了。
  大司农衙门是怎么在不加田税情况下,做到满足国家军费开支和皇帝到处撒钱的?(汉代的田税和口赋是分开的,前者归大司农,后者属于少府收入,而少府的钱就是皇帝的私房钱要拿去修宫室、帝陵的,基本上有进无出……)
  答案是宰肥羊!
  文景以来,由于执政的黄老学派政治家奉行清静无为的理念,主张小政府大社会,愿意给人民自由决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于是,天下工商业和手工业者迅速的兴盛和发展起来。
  訾产累计数万万的巨贾,几乎每一个郡都有那么几个。
  豪富的商贾们,如卓王孙、程郑婴,倾一地之人力,聚天下之财富,富比王侯。
  也有势力庞大的高利贷商人,横行于天下,驱使成千上万的狗腿子,到处放贷收账。
  但这些渣渣,却不肯交税,想尽办法,偷税漏税。
  文景之时,国家懒得管他们。
  任由他们逍遥快活。
  但,等到了今上即位,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后,情况就变了。
  执政者从压根就不关心百姓在家里面干什么(只要他们不犯法就好了)的黄老学派,变成了商贾的死敌,儒家和法家。
  于是,一道告缗令之下,亡魂无数。
  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富商豪强,瞬间灰飞烟灭。
  他们的财产、土地、生产资料,统统充公。
  钱粮充入国库,房屋土地,假与贫民。
  社会矛盾瞬间大大减少,国家收入猛增。
  虽然主持告缗的杨可如今已死,但,在当时负责分配抄没土地,假民公田的,正是如今的治粟内史桑弘羊。
  至今,桑弘羊统领的大司农衙门,依然在执行着‘假民公田’的政策。
  大司农衙门的名册里,也保留着数以百万亩的公田。
  此刻,张越就站在这大司农官邸的门口,抬头望着眼前的官衙,有些诧异。
  在他想来,这大司农衙门手握天下财帛,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不说衙门金碧辉煌,至少也得修的漂漂亮亮的吧。
  但结果……
  眼前的这个官邸,却显得有些破旧。
  虽然看上去很大,门口卫兵也多,但,衙门的围墙和大门,恐怕还比不上关中一个普通县衙的恢弘。
  刘进也是傻了眼。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里就是大司农衙门?”他问着左右。
  “殿下,此地就是大司农衙门!”左右都答道。
  刘进瞬间就沉下了脸。
  长安九卿官邸,他去过好几个。
  最奢华的当属在未央宫之中的少府衙门,那气势简直就是在脑门上写了一个字:壕。
  哪怕是九卿有司之中,职权和资源最少的大鸿胪衙门,也是朱门红墙,阁楼水榭连绵。
  大鸿胪甚至给自己和官衙的僚属们,专门耗资修了一个类似未央宫的凌室一样的地窖,专门存储冰块,以供盛夏消暑之用。
  但,现在他却发现,掌握了国家财富,被无数人抨击为‘奸佞贼子’‘祸乱国家’‘罪恶滔天’的大司农衙门,却俭朴的不像话。
  “桑内史生平最服平津献候……”有人小声的道:“所以,自任官以来,例行节俭……臣曾听闻,桑内史和其家人的衣物,都是桑夫人带着下仆养蚕抽丝纺织而得的……”
  “那你以前为何不与孤说……”刘进忽然转身盯着那个人。
  对方闻言,手脚战栗,拜道:“臣死罪!”
  刘进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然后无力的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个事情不能怪此人,此人只是一个小角色,一个小喽啰。
  “起来吧……”他挥挥手,然后看向张越,道:“张侍中,我们一起去见一见桑内史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