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9/1924

  特别是战马需求的畜盐开始短缺。
  战马就会渐渐失去高速机动能力。
  冷兵器时代的盐,就是机械化时代的石油。
  没有它,别说打仗了,连走路都走不动!
  只是,虚衍鞮忽然发现,现在再去强行突围,好像时机和机会,都已经不在自己这边了。
  和三天前比,现在,他若想要突围,就必须得对面的汉军犯错,让他可以抓住一个机会,从而迅速突破缺口!
  但问题是……
  汉军愿意给他这个机会吗?
  他皱着眉头,看向远方视线之外,隐约可见的汉军营垒,内心充满了忐忑。
  恰在此时,那处汉军营垒中,忽然传来了阵阵欢呼声。
  而且声音越来越大,纵然相隔了三十多里,虚衍鞮却依然能听到。
  “怎么回事?”虚衍鞮立刻下令:“马上派人去侦查!”
  “遵命!”立刻有人领命而去。
  但……
  虚衍鞮很快就知道,他已经不需要派人去侦查和打探了。
  因为汉朝人主动将答案向他揭示了。
  大约一刻钟后,就在虚衍鞮的眼皮子底下,几辆汉朝战车,在数百名骑兵簇拥下,将一面面凌乱、破碎的战旗,高高举起。
  十余面象征着四大氏族以及孪鞮氏本部的骨都侯战旗,让虚衍鞮心惊肉跳。
  而更让他心悸的,还是那面卫律的大纛,被几个汉朝人抬着展开。
  而七八个被绑缚起来的战俘,也被押了出来。
  那些人,虚衍鞮甚至都认得。
  兰氏的、呼衍氏的,须卜氏的……
  一个个曾经在匈奴,也属于风云人物,精干贵族的大将,如丧家之犬,垂头丧气的被押到了阵前。
  一个汉军大将,策马而出,行至阵前,遥望着山林里的姑衍骑兵们,然后用着匈奴语,高声宣读着:“奉汉天子钦使、侍中、建文君张公讳毅之托,汉长水将军、城父候续相如,正告匈奴姑衍王及其扈从、爪牙、帮凶:盖闻自古正邪不两立,匈奴稽粥氏率兽食人,目无王法,顽抗天命,不臣汉天子,其罪大焉……”
  虚衍鞮和所有的匈奴贵族,甚至骑兵们,却已经根本没有心思,再去听那汉将的宣讲。
  他们只是傻傻的看着那些旗帜、大纛,以及那些熟悉的骨都侯们。
  于是,他们心底最后的依仗,终于轰然倒塌。
  不会再有援兵了!
  也没有人会再来接应他们了!
  他们现在已经是孤家寡人,被围在这距离漠北千余里,隔着瀚海与戈壁的漠南腹心的孤军。
  他们前方是汉军的铜墙铁壁,后面是千里瀚海,黄沙与戈壁组成的死亡之地。
  原本就已经动摇的军心,终于在这致命的打击下,立刻崩散!
  韩国瑜等人,更是第一时间做出了决断。
  “必须马上想办法,找一个机会立功!”韩国瑜用着自己家乡的南阳话,对几个同伴说道:“不然,吾等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作为主动投敌之人,韩国瑜等人很清楚,汉室对于叛贼的态度,有多么苛刻!
  可以这么说,汉人宁肯原谅敌人,也不会放过叛徒!
  对于叛徒的刻骨痛恨与敌视,是深深篆刻进骨髓之中的情感!
  就像人们仇恨与痛恨那些祸国殃民的昏君、暴君、佞臣、权臣一般。
  其他人,都是纷纷点头。
  而此刻,整个姑衍万骑上下的秩序,几乎已经陷入瘫痪。
  贵族、武士,全部陷入了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情形之下。
  而奴兵们,干脆就趁机,挣脱了监控,逃出了山林,奔向了自由——汉军所在的地方。
  这也是汉匈战场上,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匈奴方面的奴兵们,只要战事不利,便会想方设法的找汉军投降、输诚。
  而虚衍鞮却只能傻傻的看着这一切。
  他甚至忘记了阻止。
  他的左右亲信们勉强打起精神,提起意志,对虚衍鞮道:“大王,请立刻下令突围吧!”
  “不然,等到晚上,奴婢怀疑,就连最忠诚的武士,也将各自奔逃……”
  孤军,还是被包围的孤军,是所有军队的噩梦!
  即使是汉朝最精锐的部队,一旦被包围,陷入绝望,也会崩溃,何况是学了半吊子汉军制度和训练的匈奴骑兵?
  “向哪里突围呢?”虚衍鞮苦笑着:“本王又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呢?”
  现在,卫律部肯定是不可能来了。
  连大纛都落到汉军手里,骨都侯们都被牲口一样的绑了起来。卫律的大军,基本上是报销。
  而他手里,真正可以作战的骑兵,也就三千来人。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强行向北突围,等于是送羊入虎口!
  有死无生!
  说不定,他前脚下令突围,后脚就有人向汉军投降,甚至拿着他的脑袋去请功!
  再说……
  “即使能够突围回去,又有什么意义?”虚衍鞮苦笑着摇头。
  卫律既败,那么只要他回去,必然会为了推卸责任,而将所有问题都扣在他身上——反正,他这个姑衍王,在卫律看来,十之八九是肯定完蛋了。
  如此一来,他回到漠北,迎接的也必将是全国上下的鄙夷与打压。
  特别是他的兄弟们,怕是恨不得,将他这个竞争对手一次打死!
  这样看的话,他即使回去了,最终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在这个时候,远方,那位汉朝大将的话语,却落入了他的耳中。
  “……孔子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向使匈奴国中,有怀仁心,有革鼎之志之士,若愿改弦更张,推行王化,尊汉天子为君,汉将不计前嫌……”
  虚衍鞮只是听着这一段话,心中的想法和念头,陡然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他咬着牙齿,回忆起了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自己的三观。
  诗书礼乐,他虽然不像于靬王那样特别喜欢。
  但也算认同。
  至于中国的‘大一统’思想,春秋之义,则格外让他欣赏和喜欢。
  总觉得,匈奴要想有未来,就必须和南方的汉一般。
  用春秋之义,行大一统之制,中央集权,上下尊卑井然有序!
  想着这些事情,他便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汉匈争霸百年之久。
  从冒顿、老上大单于的强势,到军臣单于的相持,及至尹稚斜单于以来匈奴的溃败。
  这无不表明了,匈奴是在不断衰落和落后的。
  那么匈奴为什么会衰落和落后呢?
  就是没有行大一统,没有明确上下尊卑,没有君臣之分的缘故。
  一百年之中,匈奴内部大小政变上百次。
  几乎没有哪年没有政变的。
  单于庭常常流血数日,死者不计其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9/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