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9/1924

  “这也算是一个好事吧……”卫律心中想着:“也算是当前局势下,最佳的结果了!”
  让汉朝人,杀光这些阻拦改革的保守派,最好将他们全部杀光!
  从此,匈奴国中,改革派就将占据绝对优势。
  ……
  延和二年夏四月初九。
  在狼原休整了两天后,汉军主力,再次踏上征途。
  上千辆武刚车,满载着各种军需辎重,率先开拔。
  飞狐军的步兵与弓弩手,则乘车而行。
  骑兵则牵着战马,紧随其后。
  在大军最后面的,则是数千名乌恒义从以及他们驱赶着的十数万头牛羊(这些都是呼奢、南池、诸水等部先后送来的劳军牲畜)。
  这些牛羊牲畜,将成为大军这一路上的主要粮食来源。
  这很匈奴!
  骑在马上,张越看着这浩瀚的大军,感慨万千。
  此次远征,或许是汉军乃至于中国历史上,消耗最小的一次远征了!
  大军仅仅携带了标准的干粮、醋布和酱料。
  绝大多数的粮草,都是在幕南就地获得的。
  若是得胜归来,便足可用此战,向天下证明,经营和稳固漠南的重要性。
  说不定,可以刺激朝堂,将在幕南设立郡县的事情,提上日程来。
  正准备跟上大军时,远方,数十辆牛车和马车,不期而至。
  杨孙氏带着人,走下马车,来到张越面前,盈盈一拜,道:“妾身闻说明公将欲远征,特地送来些劳军布帛……”
  说着,便让将那些牛车、马车上载着的东西,都卸下来。
  全部都是这些日子以来,杨孙氏在呼奢、雁门塞下收购和纺织出来的羊毛布料。
  雪白的布料,堆磊在一起,充满了质感。
  而且,都经过了进一步加工,被制造成为毯子或者被褥类。
  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足足有上千件被褥或者毛毯。
  张越见着,连忙下马,谢道:“夫人大义,本使谨代全军将士谢之!”
  有了这批毛毯与被褥。
  这趟远征的非战斗减员,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漠北夜晚的严寒,也不再那么可怕了。
  不过……
  杨孙氏能舍得,而且主动将这些被褥、毛毯送来,而不是拿去贩卖获得利润,让张越对其的印象和感观,也是大大改变。
  “夫人义举,本使必定上报天子,必定有所报偿!”张越再拜谢道。
  杨孙氏听着爱郎的话,却只觉得,心里面高兴极了,也就是人多耳杂,不然她早已经扑进对方怀里,用小拳拳锤他胸口了。
  即使如此,也依然哀怨的看了一眼张越,道:“明公言重了,小妇人哪敢奢求什么朝堂报偿,只望明公早日得胜归来……”
  说着,就悄悄的将一个香囊,塞到了张越手里,低着头,小声的道:“君此去,勿忘妾身……”
  张越抓着那个香囊,摩挲着其上的纹路,顿感美人恩重,忍不住脱口而出:“待吾归来,若夫人愿意,吾愿以礼聘之……”
  杨孙氏闻言,顿时就羞涩的和小姑娘一样,满脸通红,内心更是心如鹿撞,甜蜜非常,只觉得这一直以来的辛苦与付出,总算有了期望。
  或许,她与张越,最初纯粹只是彼此依靠和需要。
  然而,所谓日久生情。
  终究,还是卷入了这旋涡之中。
  或许,这也是男女之间的差别吧!
第955章
晴天霹雳
  延和二年夏四月十二中午。
  张越终于见到了著名的弓卢水。
  湍急的河水,在崖原的东南绕出一个巨大的河湾。
  滚滚河水,就这样一路奔流向东,最终注入遥远的黑龙江。
  河岸两侧,芳草菲菲,数不清的野花,开满了河谷上下,充沛的水气,使得哪怕在夏天,这河谷地区也依然绿意盎然,成为了千里瀚海中的绿洲。
  数不清的蝴蝶、飞鸟与昆虫,被吸引到这里。
  张越策马,沿着河岸走了一遍,将此地的大致情况摸了一次。
  不得不说,这条弓卢水,确实是一条大河!
  河道最宽的地方,几近二十丈,如湖面一般深沉。
  而且,河水湍急,波涛汹涌。
  好在,在河湾处,相对较窄,水流也比较平缓,适合搭建浮桥。
  随军而来的飞狐军隧营步兵,在抵达后,立刻就开始了伐木、造桥作业。
  西元前的中国,制造浮桥,主要是用舟。
  用数十甚至上百条串联在一起的木舟,构成浮桥的主体,然后固定的木舟上,铺设木板,用绳索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条可供人马辎重通行的浮桥。
  这事情,说起来看似简单。
  但实则,困难无比。
  哪怕是专业的隧营,也花了许多时间来勘探和测试。
  然后,再派人划着木舟,抵达对岸,拉起一条作为连接的绳索。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了匈奴人先前过河时,营造的浮桥残骸和一些没有被烧毁的桥墩。
  这让整个浮桥工作的进展,得以大大加快。
  经过两天的紧张建设和铺设,飞狐军的数百名隧营士兵,成功的在这弓卢水两岸,建立起八条可供辎重马车通行的浮桥。
  于是,汉军主力,便从这些浮桥上,有序通过。
  一时间,弓卢河上,密密麻麻的人马、车流,汇聚成洪流。
  时隔二十七年,在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济弓卢水后,又有一支打着黑龙旗的军队,跨过这条匈奴人的母亲河,踏上了河北的河谷土地。
  而展现在汉军面前的,则是一个荒漠、河谷、黄沙与戈壁并存的世界。
  这一天,是汉延和二年夏四月十四(乙未)。
  ……
  汉军跨越弓卢水之时。
  远隔万里的西域重镇轮台城中,也迎来了数年来的第一支新生骑兵。
  原本驻屯于敦煌的敦煌校尉部,一千五百骑兵,护送着五千多民夫,将超过十万石的粮草,运抵此地。
  这样,加上去年轮台屯田所获的麦豆。
  这座要塞,现在拥有了超过五十万石军粮。
  足够支撑三万大军,一个月的需要!
  而如此大规模的军粮输送行为,立刻就像一块巨大陨石,砸进了西域本就沸腾的局势中,引起无数连锁反应。
  无数情报与信息,向水花一般,不断飞向设立在天山南麓的单于庭中。
  “单于!敦煌汉军,向轮台运粮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9/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